10年,我们影响了谁?(3)

时间:2012-04-26 14:58来源:鑫报 作者:吴少华 点击: 载入中...



新闻档案之五

 

包装兰州:一纸促成水车之都

  我们留给城市的印迹

  策划:杨重琦等

  记者:杨景玉 白雪梅 康泰富 蔡天鹏

  编辑:黄■

  刊发时间: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


 

xbe2t1(水车园开幕式0043记者施梓庆摄).jpg

 

 

 

 

 

 

 

 

 

 

 

 

 

 

 




  水车是兰州人智慧与历史、过去与未来最具象征性的东西,在黄河上大造水车,使兰州真正成为水车之都。荷兰的风车、兰州的水车——这将使兰州成为中国、甚至世界耳熟能详的都市,成为兰州的品牌,成为兰州人的骄傲和财富。  黄河——水车——白塔——铁桥——碑林——龙园……这就是兰州,这就是水车之都。

  让兰州水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已不是一句空话,而变为了现实。2005年9月6日,中国国家邮政局与荷兰王国邮政局联合发行《水车与风车·特种邮票》两枚。兰州水车作为中国水车的典型形象,永久地镌刻在了“中国水车”这枚邮票上。隆隆转动了四百多年的兰州水车成为中国水车的形象代表,兰州被誉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水车之都”。2005年8月17日,在兰州市政府召开的会议上,马琦明副市长在会上动情地说,《鑫报》对宣传兰州水车功不可没。

  2003年1月14日至17日,《鑫报》以题为《行动起来包装兰州》的长篇报道,第一次表达了年轻的报纸对自己生活的城市的情感和梦想,就在此文中,《鑫报》提出在黄河风情线上建100辆水车的宏伟设想。

  缘何会有这样的提法呢?《鑫报》社长杨重琦认为,兰州是全国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为了打造兰州“名片”,树立兰州新形象,兰州不失时机地把黄河市区40公里的规划建设工程列为兰州市重要的市政工程。在河道增设景点、重建历史名迹,使其充分反应黄河文化和丝路文化,融民族风情、古代文明和现代风格于一体,使黄河兰州段成为具有兰州特色的标志性风景线。如今,来兰州的游客多了,兰州的形象确实也好了,但是假设把黄河风情线拿到南方城市,拿到一些大城市,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因为那里到处是绿色与水。如果黄河风情线仅仅是一种风景和没有文化,没有历史,没有底蕴,那么这个风情线是空白的,与厚重的黄河文化相比,难免让人感到一种空白与浮浅。

  《鑫报》社长杨重琦说,兰州的历史上曾经有水车,水车使兰州加快了走向繁荣的步伐。由于灌溉的便利,使兰州的特产日益增多。在清朝道光年间,江南的许多蔬菜在兰州已经大量种植,另外,各种瓜果、烟叶也广泛种植,使兰州成为远近闻名的“瓜果城”。建国后,水车变成了昨日的风景,供人们凭吊先贤,说古论今。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理应涵盖北国之雄,蕴涵着南国之秀。兰州曾是“水车之都”,为什么现在就不能重振雄风呢?如果现在有100辆揉合了历史精髓和现代文明的大型水车坐落在黄河岸边、40里风情线之滨,一处滚动的风景溅起的浪花,以及一个关于水车的遥远故事,就会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一种动感,一种节奏,一种智慧与创造,使得世人一提起兰州,就想起水车,让不能观赏到“水车之都”水车风采的人们存有一种梦想。到那时,不仅来了游客,更是带动兰州的旅游产业走向成熟,继而走向世界。

  年轻的《鑫报》大胆断言:100辆水车可以救活兰州的旅游业。

  《鑫报》大胆假设:将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水车修在黄河两岸,使兰州成为名副其实的水车之都。

  《鑫报》甚至诙谐地写出了广告词:看风车到荷兰,看水车到兰州。

  至今,《鑫报》人们还依旧清晰的记得,这个大胆的想法一经刊发后,就有一个生活在美国的兰州儿童打来越洋电话,说荷兰有风车,兰州有水车,应该把兰州建成水车之都。

  当有人怀疑资金无法落实时,《鑫报》开出药方:政府统一规划,由企业“认购”,实行谁修建谁收益的原则。

  2003年1月15日,甘肃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何如朴先生表示,这一提法很好,他愿意召集专家学者对此事进行专题讨论。他说,把黄河水车打造成兰州的一个旅游品牌,让全世界的人提起水车,就知道兰州。水车是兰州独特的旅游资源,如果做成规模,周围再建造一些配套风景,如与兰州的地域文化、地域旅游资源结合起来,与丝绸之路描绘甘肃的人文景观结合起来,搞一个文化博览园区,或者选几个点,建成水车公园,也许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城市的气质,在于差异性,更在于内在的生命力和活力。兰州城市品牌,美丽的风情线是表,动感的水车是气质,将雄壮与柔情结合为一体。本报的连续报道当即引起了兰州市领导的重视,马琦明副市长欣然致电本报总编辑杨重琦,对媒体关注城市发展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我们正在考虑为黄河风情线再做点什么的时候,《鑫报》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并预言这一设想一定能变成现实。马琦明副市长说,兰州市就要以中国水车为主线,大打水车牌,借水车让兰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可以说,水车就是载体,是媒介,是平台。同时,兰州市以水车搭台,以水车邮票和水车节的举办为媒介,促进旅游等经济活动的发展,提升兰州城市形象,增强兰州的影响力。

  转眼间,时间一晃而过,2005年8月26日,这一设想变成了现实。兰州市就要借水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水车博览园开放的首日,就有3万多市民前往看水车。  吴少华 撰稿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逐梦路上·我们同行 安宁区2020新年音乐会温暖奏响
  • 上西园社区举办2019我们的节日·国庆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主题
  • 宣判一起7人恶势力犯罪集团案首要分子领刑10年
  • 宣判一起7人恶势力犯罪集团案首要分子领刑10年
  • 宣判一起7人恶势力犯罪集团案首要分子领刑10年
  • 我们的节日·七夕——安宁青年交友联谊会圆满举行
  •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