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丝绸之路有3条 汉朝兴盛唐朝衰落(3)

时间:2013-12-17 08:52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赵丰 点击: 载入中...

  带去的是丝绸和物品,带来的则是民族的融合

 


  在早期的丝绸之路上,和亲和使者是部落间的常见联络方式,无论是昭君出塞,还是文成公主,还是张骞出塞,带去的是丝绸和物品,带来的则是血缘上的融合。一个着名的例子就是传丝公主。据《大唐西域记》载:“昔者此国,未知桑蚕,闻东国有之,命使以求。时东国君秘而不赐,严敕关防,无令桑蚕种出也。瞿萨旦那王乃卑词下礼,求婚东国。……命使迎妇而诫曰:我国素无丝绵桑蚕之种,可以持来,自为裳服。女闻其言,密求其种,以桑蚕之子,置帽絮中”.于是蚕种就这样传入了瞿萨旦那(今新疆和田一带)。


  同样是因为丝绸的贸易,大批商人和商队的来往也带来了民族的融合。如丝路上最大的经商部落粟特人,长期住在丝绸之路沿途,在碎叶、喀什、和田、敦煌、长安、太原、大同等地形成了巨大的聚落。近年在太原、西安等地发现的虞弘墓、安迦墓等都说明了粟特人在各地的散布。由于其长期在外,他们与外族通婚或交往,甚至信仰不同的宗教,因此也带来了民族融合。


  由海路而来的阿拉伯商人也是如此。他们居住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港口,特别是广州和泉州。广州一地,在唐末已有几十万外商居留,而泉州一地,在宋元时达到极盛。13至14世纪的叙利亚人阿伯尔肥达、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和摩洛哥旅行家伊本·巴都他等,都在他们的游记中描绘“刺桐港”(泉州港古称)的繁荣景象,誉称它是世界最大的商港之一,甚至出现了“回半城”的状况。这些居民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促使不同的宗教得以传播,如摩尼教、拜火教、佛教、基督教等。随着宗教的传播,民族的融合也变得更为方便。

 

 

  养蚕技术从中国传到欧洲,用了4个世纪

 


  丝绸之路是文化交流之路,这其中包括科技、艺术、生活等各个方面。在科技交流方面,自然有地理学、天文学、数学、物理、化学、农业、医药、交通等的交流,也有如造纸、印刷、指南针、火药等四大发明的着名技术,丝绸之路的艺术也无处不在,如音乐、舞蹈、壁画、丝绸、金银器、陶瓷、绘画等。


  纺织材料的交流主要体现在毛、丝、棉的传播上。养羊、羊毛利用和加工的技术传播很早,可能在青铜时代已经基本完成。但养蚕技术的西传则主要在2至6世纪之间。2至3世纪,养蚕技术传入西北地区,所以在新疆有了蚕茧的发现和传丝公主的故事,而养蚕技术传入中亚,应该是在4至5世纪间,导致了粟特锦和波斯锦的兴盛。养蚕技术传入小亚细亚,应该是在6世纪初。据泰奥法纳(750-817年)介绍:在查士丁尼(483-565年)统治期间,一位波斯人曾在拜占庭介绍过有关蚕虫的起源问题,这是中国养蚕技术传入欧洲的最早记载。棉纺织生产技术则至迟在唐朝已传入中国西北,到元代则传遍中原大地。

 

 

  一件织锦融合丝绸之路沿途各种艺术风格

 


  青海都兰出土的红地簇四云珠日神纹锦最能反映丝绸艺术的交流。


  这件织锦图案融合了丝绸之路沿途的各种因素,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材是欧洲的产物,驾车所用的有翼神马乃是希腊神话,联珠纹则是波斯的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则是弥勒菩萨的形象,华盖和莲花座等也是佛教艺术中的道具,而织入的汉字“吉”和织造技术则明显来自中原。


  这算得上是一件融合了地中海、南亚、东亚三大纺织文化圈艺术风格的代表作。(赵丰 作者为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十五分钟的苏丹汗驿站
  • 玉门关和阳关
  •  西南丝绸之路:从茶马古道的烟尘,到天路的呼啸【追梦·西
  • 丝绸之路的由来及其启示
  • 文物展和书籍带你寻访丝绸之路
  • 研究称黄骅海丰镇遗址为宋金“海上丝绸之路”北起点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