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汉织机出土 专家:证成都是丝绸之路南起点

时间:2013-12-18 08:08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王圣,徐剑萧 点击: 载入中...

蜀锦

 

  我国发现的唯一有出土单位的完整的西汉时期织机模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提花机模型。


  成都天回镇,随着老官山汉墓的发掘,再一次令世人震惊。


  2012年夏,为配合地铁3号线建设,施工人员正在迁改一处管线时,发现了文物。从2012年7月到2013年夏,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专家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4座西汉时期的土坑木椁墓被清理出来。我国迄今发现的完整西汉时期织机模型,在这里重见天日;920余支竹简组成的10部医书和一尊人体经穴漆人像,勾勒出2000多年前已经渐趋成熟的中医体系。此外,还有50余片木牍,大量漆木器、陶器、铜器和铁器……从这里发现的文物,震惊学术界。

 

 

  1号墓  50余木牍 有的用来求子

 


  出土文物:木牍


  50余木牍 有的用来求子


  在此次发掘的1号墓中,出土了50余枚木牍,数量之多,在四川考古史上也尚属首次。“青川曾出土过一块木牍,就已相当重要,如此之多,实属难得。”本次考古现场负责人、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谢涛说。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这些木牍的内容,初步分为官府文书和巫术两大类。其中,官府文书类木牍涉及内容应与汉高祖时缴纳赋税的法令和汉武帝时“算缗钱”有关,为研究西汉时期赋税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而巫术类木牍中,涉及内容主要与妇女求子术和禳灾术有关。比如,有木牍写着“女子视欲得男者,禹步三,□□□取□”的内容。

 

 

  2号墓  出土文物: 蜀锦织机模型  彩绘木俑

 


  织机模型与这些彩绘木俑,应是对汉代蜀锦纺织工场的实景模拟再现。而根据比例测算,织机长3米多,宽、高各2米多,堪称庞大。


  汉代蜀锦工场实景再现


  此次发掘的4座西汉土坑木椁墓,均为中型墓葬。而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墓室长达8米多的2号墓。“这些墓早期都被盗过,2号墓也不例外。”谢涛介绍,考古人员在清理2号墓的椁室时,内部的随葬品已所剩无几。但是,在木椁底部,还有一层底箱。就在考古人员揭开底箱时,四部结构复杂的织机模型,让人大吃一惊。


  实物或有一个房间大


  谢涛介绍,这四部织机模型,均由竹木构成,结构复杂、清楚,部件上残存有丝线和染料。其中一部织机略大,高约50、长约70、宽约20厘米,其它三部略小,大小相近,高约45、长约60、宽约15厘米,推测应是参照原织机制作的迷你版织机。


  与织机相伴出土的,还有十多件彩绘木俑。“从俑的不同身姿和身上不同铭文推测,有可能是司职不同的织工。”谢涛分析,织机模型与这些彩绘木俑,应是对汉代蜀锦纺织工场的实景模拟再现。而根据这些木俑与真人的比例测算,织机长3米多,宽、高各2米多,体积近乎一个小房间大小,堪称庞大。


  世界最早的提花机模型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此次出土的四部织机模型,应当是前所未见的蜀锦提花机模型,是迄今我国发现的唯一有出土单位的完整的西汉时期织机模型,对研究中国乃至世界丝绸纺织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中国丝绸考古领域权威专家赵丰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此次发现的织机模型,是第一次出土完整的织机模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提花机模型。赵丰认为,此次发现,对中国纺织史、科技史都具有重要意义,代表了当时纺织手工业的最高水平,甚至对世界纺织史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赵丰认为,提花机是从中国传出去的,原来的线编工艺被改良为纸板打孔,这也成为电报和计算机的重要前身。


  “印证成都是丝绸之路南起点”


  日前,成都博物院院长王毅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四部织机模型,对于证实蜀锦在中国丝绸中地位、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文献记载,蜀锦被称作是四大名锦之首。但由于成都的地下水条件不便于有机质文物的保存,一直没有有力的考古发现来证明蜀锦到底达到多高的水平。王毅介绍,以往出土的蜀锦,多在丝绸之路沿途,在成都还没有出土过。尽管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样色彩斑斓、织工精细的国宝级文物,但在学界,甚至还有学者质疑,历史上的蜀锦是否存在。


  “千年的谜团,因织机的发现而揭开,这些跨越两千年的文物,堪称填补中国乃至世界纺织史的发现。”王毅表示。此次织机的发现,可以印证成都就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南起点。


  有学者认为,蜀锦织机主要有丁桥织机和花楼织机两个类型。丁桥织机始于汉代,直到上世纪70年代在双流一带仍有沿用,“应当是蜀锦织机的嫡系”.而四川近代引入的大花楼织机,可能是丁桥织机传到苏杭一带后经过改良的版本。王毅认为,如果这一关于织机谱系的说法不谬,成都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要重新确定。

 

 

  两大疑点

 

 

  墓主人是谁?

 


  1号墓:或是楚国王族后裔


  该墓中发现的木牍残片中有“景氏”字样,专家推测,墓主人或是景氏族人。据称,景氏是楚国王族一脉,始祖为楚平王庶长子子西。楚平王死后,子西以景为氏,系楚国名门望族。谢涛介绍,景氏约在战国晚期自楚地迁入关中,在西汉初年,景氏的一支族人又从关中迁徙到蜀中,在东汉一度成为蜀中世族,还有族人曾经出任郡守。


  2号墓:可能是织坊主


  该墓中有一枚玉印,印文为“万氏奴”.由此,专家推测,墓主人可能姓万,单名一个奴字。据专家称,汉代取名多用单名,而奴在此处应该不是指奴隶,而多用于女子的字。而印的质地和陪葬品都比较高级,也不太可能是奴隶。由于在墓主人的椁室中有四部织机和15枚织房俑,因此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副所长胡光俊推测,墓主人很有可能是织坊主。


  3号墓:可能是医生或医官


  该墓中由于出土了大批医简及经穴漆人俑,有专家推测,墓主人或世代从医,是一名医生或医官。


  

  竹木制品如何保存至今?

 


  竹简、木牍、织机模型,都被考古专家称为“有机质文物”.这类文物历经2000余年得以保存至今,在成都十分罕见。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十五分钟的苏丹汗驿站
  • 玉门关和阳关
  • 探秘成都“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
  •  西南丝绸之路:从茶马古道的烟尘,到天路的呼啸【追梦·西
  • 丝绸之路的由来及其启示
  • 文物展和书籍带你寻访丝绸之路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