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纪事之:兰州碑林的旗帜张芝

时间:2012-01-17 09:14来源:未知 作者:李鹏 点击: 载入中...

        大凡碑林,总得有个旗帜。孔庙、岱庙最出名的是汉碑,西安最出名的是唐碑,韶山是毛泽东,太原是傅山。兰州碑林,以甘肃地域文化为特点,无疑要举草圣张芝这面大旗。
        张芝的情况如何呢?
       《后汉书·张奂传》:“张奂字然明,敦煌酒泉人也。”“长子芝,字伯英,最知名。芝及弟昶,字文舒,并善草书,至今称传之。”
       《辞源》(1987年修订本):“张芝,公元?—约192年。东汉敦煌酒泉人,父奂,徙家弘农华阴。字伯英。与弟昶并善草书,尤长章草。相传其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家之衣帛,必书而后漂煮。三国魏韦诞称之为‘草圣’。晋王羲之于汉魏书迹,惟推重钟繇张芝两家,王氏父子草书,也深受张芝影响。见《后汉书·张奂传》,唐张彦远《书法要录》八张怀瓘《书断》中。”
       《辞海》(1979年版):“张芝(?—约192年),东汉书法家。字伯英,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磔,创为‘今草’。唐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韦诞称他为‘草圣’。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而王氏父子(羲之、献之)的草书,亦颇受其影响。’”
       《辞海》(1989年版):“张芝(?—约192年),东汉书法家。字伯英,敦煌渊泉(今甘肃安西)人。善章草,后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磔,演为‘今草’。唐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韦诞称之‘草圣’。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首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王氏父子(羲之、献之)草书,亦颇受其影响。《宣和书谱》载有张芝草书《冠军帖》,章草《消息帖》。”
        1999年新出的《辞海》,关于“张芝”这一条,和1989年的版本完全一致,再无增减。
从这些权威性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关于张芝籍贯的记述,曾经出现错误。起源于《后汉书》,说是“敦煌酒泉人”,直至1989年始改正过来。我们知道,汉武帝设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当时敦煌郡设6县,并无酒泉县。怎么能把张芝写成“敦煌酒泉人”?可见古人写书,也有今天大家非常反感的“无错不成书”的现象。而且相沿一千多年,照抄不误,直到1989年才改正。据清代大学者钱大昕考证,张芝系东汉时期敦煌郡渊泉县即今甘肃安西县人。
        从张芝家庭看,堪称世家。祖父张惇,为汉阳太守。父亲张奂,为东汉名臣,曾任安定属国都尉、武威太守、护匈奴中郎将、大司农。“以功封侯”,而张奂“上书固让,封还印授,卒不肯当”。张奂不仅有战功,而且文才好,著《尚书记难》30余万言。张奂还富有改革精神,他在武威任太守时,“其俗多妖忌,凡二月、五月产子及与父母同月生者,悉杀之。奂示以义方,严加赏罚,风俗遂改,百姓生为立祠”。张奂的品德也好,“尝与士友言曰:‘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及为将帅,果有勋名。董卓慕之,使其兄遗缣百匹。奂恶卓为人,绝而不受。”张芝的弟弟张昶,也善书,人称“亚圣”。张芝就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
        张芝的品德是非常高尚的。唐代张怀瓘在《书断》中讲:“伯英名臣之子,幼而高操,勤学好古,经明行修,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故时称张有道,实避世洁白之士也。”张芝以“有道”受到朝廷赏识,要他进京做官,他却不屑一顾。这种不求高官厚禄、但求书艺日进的思想境界,何其高尚!何其令人敬仰!
张芝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追求,其刻苦精神,令人敬佩之至。西晋大书法家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记述张芝学书,“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下笔必为楷则,常曰:‘匆匆不暇草书’。”现在,人们学书,把坚持学下去,叫做“临池不辍”,其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有人把“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说是王羲之,那是误传。敦煌藏经洞所藏《沙州图志》,就有“张芝墨池”记载。此件被伯希和盗往法国,现存法国国家图书馆。1996年,甘肃日报主任编辑、甘肃省美协副主席耿汉,到巴黎去看望在那里工作的孩子,经常到这个图书馆去,看见《沙州图志》原件,复印了一份,带了回来。耿汉和我在甘肃日报共事多年,对人忠厚,工作认真细致,作画写实严谨,近年以画国宝熊猫见长,巴黎青年知识出版社以法文、丹麦文两种文字出版了他的熊猫画专集。这次建设兰州碑林,特请他担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并负责碑刻布展设计。他知道碑林以张芝为旗帜,给我看了他从法国带回的《沙州图志》复印件。其中讲:“张芝墨池,在县东北一里,效谷府东南五十步。在后汉献帝时,前件人于此池学书,其池尽墨,书绝世,天下名传,因兹王羲之□书论云:‘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好之绝伦,吾弗及也。’又草书出自张芝,时人谓之圣。其池年代既远并磨灭,古老相传,池在前件所去。开元二年九月,正议大夫、使持节沙州诸军事、行沙州刺史兼豆卢军使、上柱国杜楚臣赴任,寻坟典文武俱明,访睹此池,未获安惜。至四年六月,敦煌县令赵智本到任,其令博览经史,通达九经,寻诸古典,委张芝、索靖俱是敦煌人,各捡古迹,具知处所。其年九月,拓上件池中得一石砚,长二尺,阔一尺五寸,乃劝诸张族一十八代孙上柱国张仁会,上柱国张履暹,上柱国张怀钦……令修葺墨池,中立庙及张芝容。”我不厌其烦抄录于此,为保存史料而已。
        至于张芝在中国书法史上的草圣地位,1000多年来,众口一词,无人提出异议。最早称张芝为草圣者,三国魏韦诞。他赞誉张芝“专精其巧,可谓草圣,超前绝后,独步无双”。西晋卫恒在《四体书势》讲:“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下笔必为楷则,常曰:‘匆匆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尤宝其书,韦仲将谓之草圣。”东晋王羲之世称书圣者,草书学张芝,真书学钟繇,自谓:“吾真书胜钟,草故减张。”“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说:“案草书者,后汉征士张伯英所造也。”“世称一笔书者,起自张伯英。”评论张芝草书:“草(指章草)之书,字之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如流水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若悬猿饮涧之象,钩锁连环之状,神化自若,变态不窘,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其隔行,精熟神妙,冠绝古今。”宋蔡襄在《论书》中评论张旭、怀素时说:“皆本张也,旭素尽出此流。”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讲:“张芝圣于草法。”近代草书大家于右任在《敦煌纪事诗》中也讲:“草圣家山石窟经。”正如唐人《墨池咏》云:“昔人精篆素,尽妙许张芝。草圣雄千古,芳名冠一时。”我们知道,自东汉至唐代,在草书领域里出现了韦诞、卫瓘、索靖、卫恒等大家,更出现了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等光耀千秋的伟大书法家,要讲师承,都来源于张芝。在中国书法史上,张芝的影响无可估量。
        张芝的书法作品,流传下来的,在《淳化阁帖》中共五幅,其中今草四幅:《冠军帖》、《终年帖》、《今欲归帖》、《二月八日帖》,章草一幅:《秋凉帖》。据甘肃省文史馆馆员张尚瀛讲,清康熙初年,在武威凉庄道署的井里,曾挖出张芝写的“澄华井”三字碣一块。嘉庆15年(1810年),武威学者张澍听到这个消息,前去查访,石碣已被某道员迁任时盗去。故他有“可惜澄华碑已失,未探修绠一评量”之叹。

                                                                             张芝《冠军帖》
 

 张芝《终年帖》

          如何把张芝介绍给广大群众,让人们知道甘肃出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是兰州碑林的首要任务。思之再三,采取三种方式:一是突出介绍张芝的书法。《淳化阁贴》中的张芝书法,我们悉数翻刻,并把张芝的代表作《冠军帖》放大上石,作为甘肃历代书法名家的第一块碑,镶嵌在碑林西廊。二是把碑林的主体建筑碑阁命名为《草圣阁》。三是为张芝雕像。
        现在,由何鄂创作的万年青花岗岩张芝雕像,已经屹立在兰州碑林西廊前。雕像底座上,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题写的“草圣张芝”四个大字。蓝天,白云,绿草,黄瓦,古人犹在,雄风长存,一代书法大师的风采,被映衬得栩栩如生,观者无不肃然起敬。何鄂是以《黄河母亲》等优秀作品而在全国知名的雕塑艺术家。这位1937年出生于江苏金山的艺术家,她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都洒在了甘肃这片土地上。她说:“我的手是这样宽大粗糙,好像天生就是用来做雕塑的。”“那沉甸甸、富有黏性的、变幻无穷的泥巴,伴随我走过了人生的30个春秋。”“我深深地眷恋着这片土地,因为祖先曾在这里耕耘;我久久地依托着这儿的山河,这里生活着黄帝的子孙。”请她为张芝造像,的确是请对了。虽然北京、四川、广东等地也有不少优秀的雕塑家,但经过反复比较,大家还是喜欢何鄂的风格。甘肃省委书记孙英同志也讲,他在新疆石河子看到过何鄂雕的《边塞新乐章》,很好。一开始,我给何鄂提供了《张芝传略》、《张芝创‘一笔书’辨及〈冠军帖〉审美初探》、《沙州图志》等有关资料。
       
         何鄂在认真研究了张芝的有关资料后,提出创作张芝塑像必须把握好的几个特点:

 



张芝塑像

       1.临池学书,超越常人苦学书艺,独创“一笔书”。

       2.《后汉书·张奂传》、《书断》中对张芝均有记载与评价,备受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四大家的崇敬,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巨人。
        3.张芝还是一位书法理论家,造毛笔的专家。
        张芝的形象特征,应从分析敦煌一带人的形象特点,脸型方圆居多,突出其气质与风度。而在张芝的气质塑造上:
        1.表现今草之祖,以“一笔书”为契机,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张芝艺术的绝妙之处。
        2.张芝达到了“圣”的境地,已不同于一般“家”的气质。他应该是正直、稳重、深沉而内心充满火热激情的人,他的举止应是大气、大度、大方,腰板挺直的人,举手投足都充满阳刚之气。
        3.他在朝廷召募进宫之时,拒绝进宫做官,具有高风傲骨,而无丝毫媚骨,不贪富贵荣华,刚直不阿,具有鹤立鸡群、飘逸潇洒的气度。
        4.非凡的胆识,惊人的创造力。变法的决心与行动,构成了张芝人物的立体感。智力过人,魄力果断,有棱角,形体饱满。基于以上思考,何鄂提出了写实与浪漫两种创作方案。碑林建设委员会讨论后认为,采用浪漫主义手法,更适合表现草圣的内心世界。何鄂也倾向于浪漫手法。在初步定稿以后,我拿着照片请孙英同志审查。他非常认真地看了又看,还站起来反复比画,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反复讨论,数易其稿,直到1999年3月20日才算定稿。这中间,变动最大的,一是年龄定位问题。起初定在40多岁,后来定在60岁左右。这个年龄,正是一个人艺术创作最成熟的时候。造型上,右手握笔略略抬起,左手捏住右手衣袖,头部略略向左偏转,表现他学识渊博,艺术精湛,构思成熟,欲下笔而未下的一刹那。二是尽量增加动感。何鄂开始拿出初稿后,大家总感到太文太静,动感不够。何鄂反复思索,采取多种表现手法,以增强动感。
        石头颜色的选用,也是反复推敲的。起初提出用黑色,因为黑色表现凝重,张芝又是书法家,用黑色也适宜,后来大家觉得太沉重。于是,何鄂从她的抽屉里拿出一块石头,黑中带绿,非常好。何鄂说,这叫万年青,名字也好。对!就用万年青花岗岩。一件艺术品的产生,就是这么艰难。由北京艺术雕塑厂雕刻完成后,运来兰州,折腾了整整三天,才把高3.6米,重达11吨,分成4节的张芝塑像安装完毕。面对“草圣”雕像,我和何鄂都长长地吁了口气,我们总算为书法事业,为甘肃的文化工作尽了一份心。我问何鄂,自我感觉如何?何鄂说,还算满意吧!我说,现在只好让世人去评说了。

 

                                                                                     张芝简介

        雕像已落成,按理在底座上要刻上一段简介。虽说介绍张芝的文字资料很多,但要限定在几百字以内,融生平简介与艺术评价于一短文,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一个星期日,我伏在省人大的办公桌上,从早晨8点一直写到下午1点,连老伴几次打电话催我吃午饭都没有回去,一字一字的推敲,一句一句的掂量,既怕有损于前人,又怕贻误于后人,也算是让我尝了一回呕心沥血的滋味,终于呕出这么区区400个字来。拿回家,让曾经长期在甘肃日报做编辑工作的老伴李凡英看,也请书画界的朋友看,定稿之前,又特意请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乔先之教授和龚喜平教授看,虽然只改了几个字,但恰到好处,令我叹服。一字之师,千古佳话,数字之师,更当不忘。一篇短短的张芝简介,七易其稿,才刻在了张芝雕像底座上。文章千古事,联想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那开头的一句“环滁皆山也”,据传欧阳修老先生当年改动20多次。一代文豪尚且如此,我辈怎敢轻易成文。此文最后一段为:“时人曰:张芝乃旷世奇才,光耀千秋,影响所及,遍于寰中。值兰州碑林肇建之日,雕张芝像立于黄河之滨、白塔山之巅,藉以缅怀先贤,激励来者。”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碑林纪事之:梁鹄书法回故里
  • 塔影河声——兰州碑林纪事
  •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趁热写起

      中伏,芾皇(惶)恐。入伏日有雨,凄然如秋。山斋林斋皆虚旷,沧石流水,足度暇日...

    • 逸笔凌云

      兔子是人类最早养殖的动物之一,在三千多年前商代墓葬中,就出土了“玉兔”符号。...

    • 书法里的茶香

      “茶”字的写法有点渊源。一千多年前的“茶圣”陆羽在《茶经》将“荼”字去掉一划...

    • 中国历代书画艺术巨匠: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着名书法家,有“书...

    • 无墨不欢

      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人世间盛大的狂欢节,包括年节喜庆,全都是在一张纸上度过的...

    • 白银国际青少年儿童美术博览馆开馆

      8月17日上午,白银国际青少年儿童美术博览馆举行盛大开馆仪式暨第十七届PHE国际青少...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