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清晨6点,安高好就已经蹲在成县纸坊镇小路村的麦田里,抓起一把刚收割的小麦秸秆,在手里搓了搓,又凑近闻了闻。“湿度还行,得抓紧打包,再晒就太脆了,压不成型。”他边说边拍了拍手上的草屑,转身跳上那台“东方红”打捆机,发动机的轰鸣声瞬间打破了田野的寂静。

新农机驰骋成县纸坊镇小麦田地 刘建军 摄
这样的生活场景是新农人安高好的常态,他从回乡创业到纸坊镇农业发展的带头人。他不仅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还积极学习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致力于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在黄土地里掘出了一条绿色产业链。
从“一把火”到“一沓钱”
“以前每年到夏收时节,最发愁的事之一就是焚烧秸秆。”说这句话的李倬,是甘肃省成县纸坊镇党委书记。秸秆这个看起来的“小事”,之所以能让这位基层党委书记发愁,是因为其背后隐藏着农业生产与生态环保之间的大问题。

打捆机正在小麦田间打捆小麦秸秆 陈争强 摄
作为传统农业种植大镇,纸坊镇小麦种植超过1.8万亩,产生的大量秸秆曾经只能一烧了之。以至于之前每到夏收时节,到处都是焚烧秸秆的火头,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对临近地块的农作物造成损害,邻里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秸秆年年禁烧,年年有人偷偷点火,为啥没人把秸秆收集起来卖出去?”这让安高好萌生了小麦秸秆回收的想法。他带着想法走访养牛场详细了解养牛饲料的来源,和种植半夏的大户探讨小麦秸秆需求量,与农户征求秸秆的处理意见,通过多方面的考察,让他清洗秸秆回收利用的广阔市场和前景。
有了想法和方向,安高便积极行动起来。2024年,在纸坊镇的支持下,他注册成立了陇南高好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开始了小麦秸秆的回收利用业务,不仅将回收的500多吨小麦秸秆销售一空,而且外调了1000多吨小麦秸秆,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给了他做大做强的信心。
“今年我又购置了3台新的打捆机、拖拉机等设备,加大小麦秸秆的回收力度,预计回收要超过3000吨。”安高好说,“我们合作社的收割机对参与秸秆回收农户每亩优惠10元,每亩秸秆回收大约20元,让农户每亩能多收入30元,仅麦收季就为纸坊及周边农户增收60多万元。”
小麦秸秆的回收,不仅让农户获得了收益,也让纸坊镇及周边焚烧秸秆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曾经烟雾缭绕的田野,如今变得清新宜人,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从“一个产业”到“一个产业链”
“啥时候来收秸秆?”“今天能把我家的5亩小麦割完吗?”“我需要的秸秆今天能送到吗?”……
麦收时节是安高好最忙的阶段,他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电话一接通,便传来另一端人们急切的声音。“不要急,保证按时完成,让您满意!”安高好总是耐心地安抚着每一个打电话来的人,他的团队成员们也在麦田里忙碌着,尽心尽力满足群众的需求。每当看到农户们因为秸秆回收而增加的收入,安高好的心中便充满了满足感和成就感。

工人在库房里整理回收的小麦秸秆 刘建军 摄
安高好的小麦秸秆回收产业,仿佛一颗种子,在纸坊镇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逐渐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他不仅将秸秆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更为当地的农户和养殖产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推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去年以来,我们养牛场从安高好公司购买小麦秸秆600多吨,每吨饲草价格比外地调运要便宜500元左右,而且要节省不少的运费。”成县纸坊镇养牛大户冯文生说。
不仅养殖业从小麦秸秆回收中受益,而且推动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半夏种植是纸坊镇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需要大量的小麦秸秆来保护半夏幼苗生长,安高好小麦秸秆回收,解决了半夏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我今年种植半夏35亩,从安高好公司购买小麦秸秆6吨多,比原来从外面购置能节省3000多元,而且随用随取,方便省心多了。”纸坊镇草坝村种植大户郑芳成说。
为了让秸秆回收发挥更大的作用,他还积极探索小麦秸秆更深层次的应用价值,力求在环保与经济效益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了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行列中,形成了绿色发展的产业链条,共同守护着这片蓝天白云下的麦田,推动了纸坊镇产业的可持续。
从“一个梦想”到“一个龙头企业”
走进纸坊镇大营村的小麦收割现场,只见金黄色的麦浪随风起伏,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大型联合收割机穿梭其中,金黄的麦穗被卷入机械,“吐出”一行行小麦秸秆,紧随其后的打捆机将散落的秸秆迅速聚拢,随之将秸秆压实、捆扎,装车运往陇南高好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不远处,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拖拉机迅速将田里翻耕,整个过程井然有序,让农业变得更加轻松和高效。
安高好忙碌的身影穿梭在麦田间,忙碌的间隙,向我们介绍起来:“今年又增添了2台大型拖拉机和青储饲料生产线,加上新加入合作社的13台拖拉机,18台拖拉机能够保证全镇农业生产从收割、耕种、加工一条龙服务需求。”
从农村走出去的安高好深知农民的辛苦与不易,也明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他创办了合作社,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让农业变得更加智能化、现代化。

多种农机齐上阵,种地变轻松 陈争强 摄
“现在种地轻松多了,收麦有收割机,耕地有拖拉机,种地再也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了,只要打个电话就完成了。”纸坊镇纸坊村村民陈潘贵说。
谈及未来,安高好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他计划进一步扩大合作社的规模,引进更多先进的农业机械和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同时,他还打算与周边的农户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
“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农机的现代化,现代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安高好感慨地说,“我从小就爱机械,梦想着能过上整天和机械打交道的生活,今天这个梦想实现了。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的田野上奔跑着更多先进的农业机械,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安高好通过努力和坚持不仅为家乡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而且带动了更多的人实现了就业。“我们公司常年务工的有11人,农忙时最多达到20多人,按照工种不同,每天工资100元到300元不等。”安高好介绍说。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农业,投身于农村的广阔天地,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晚风吹过麦茬地,掀起一阵沙沙的响声。这声音在安高好耳中,比任何音乐都动听——那是黄土地上绿色财富拔节生长的声音,也是新农人梦想变成现实的赞歌。(通讯员 刘建军)
(责任编辑: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