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镇远浮桥的论著

时间:2014-02-10 08:59来源:百年中山桥 作者:杨重琦,余贤杰,关 点击: 载入中...

兰州浮桥

 

兰州浮桥

 

  兰州城北近河,河故有津,控扼冲要。洪武五年,宋国公冯胜奉命西征,守御指挥佥事赵详去城西七里许,造浮桥以济师,师还遂拆弗用。又三年,卫国公邓愈帅师定地,置西凉、西宁、庄浪诸卫,乃去城西约十里造桥,以通往来,给馈饷,因而弗革,名曰“镇远”.然河流悍急,堤壖弗固,咸谓非久远计。又九年,兰卫指挥佥事杨廉相城北河水少缓,拟改置,桥近且易守。询诸父老,以为古之金城关在焉;谋诸同僚,佥以为允。乃图上形势,陕西都指挥使司转闻,制曰;可。爰于夏六月鸠工,明年春二月,冰解斋祓,率僚属虔祀于神,协心齐力,某日桥成。按:《汉书》赵充国初击羌戎,遣三校衔枚夜渡,即营阵以防冲突,时桥未造也。逮上方略:其一以为治桥道以制西域,伸威千里,从枕席上过师。是桥之利涉,自古而然。今只承上命,屏翰藩维,乃能以古良将自期,躬督吏士,决意改作。造舟二十有八,常用二十有五,河涨则用其余以广之;每舟相去一丈五尺,上流定以石鳖如舟之数。舟上加板,栏盾两旁,以卫行者。桥南北岸各要铁柱一,木柱六,铁锁大绳贯桥令相属,随波升降,帖若坦途。桥之南,去城八十步新筑小城,延袤数丈,中置门以诘行旅。城上建楼,东偏创公廨凡若干。桥门西偏创祠宇以奉河神。桥之北因山为城,延袤二百丈,东西置门,建楼其上。又建汉寿亭侯祠。制度一一,各适其宜。嗟夫,大河沄沄,天险莫逾。舟梁横亘,径接康衢。栋宇翚飞,照耀丹碧。雉堞环缭,隐约蔽亏。诚边徼之要津,千古之伟观也。诸葛武侯有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若斯桥者,其可谓上昭圣天子之德,下以康济斯人者乎。夫善作必藉夫善继。是桥也,岁月滋久,风水撼顿,葺理敝漏,必赖后人继承之。故记其始末,庶嗣事者之有征焉。


  ——明·徐兰《镇远桥记》


  兰州当两河孔道,绾东西来往之襟喉,而城之北面即枕黄河,车马辐辏,络绎不绝,咸赖桥以济。河桥之制,创自明初。编联二十四舟浮于河面,中空水道,架以横梁,上铺平板,旁挟红栏。东西两岸各立二铁柱,絙以铁锁二条,各一百二十丈。又立木桩数根,大草索数根,夹护贯船。平直如弦,随波高下,纵怒涛浊浪,奔雷卷雪,任其盘涡于船底,而上则人马通行,如履康庄坦道,制甚善也。


  雍正八年,余奉命来西,在兰查造军需册籍。其时河桥被冲,经前任巡抚河南许公重建。今乾隆初元。余奉命摄署抚篆。岁之六月,大水骤涨,河桥又经冲断。夫七年之间两遭决坏,费财劳人,不可不寻经久之法。及推求其故,盖有二弊焉:一曰减舟而惜费;一曰桩弊而不更。


  考《兰州志》有前明卫守备李进《改修河桥记》云:“洪武初,原用二十四舟,后守备苗旺以造舟费大,乃于两岸甃出埠头,减去二舟,只用二十二舟。埠头水急,将舟冲激流荡,每多损坏,虽云惜费,反至重费。”正统乙丑(正统十年,1445年),奏请退修埠头,增造二舟,以复其旧。于是,河东水缓,而舟咸无冲激之虞,庶为永远之计。恐后之守斯土者莫究其义,复欲减造舟之费,以蹈其弊,故刊石志之。夫减去二舟尚为不可,况今之浮桥减去四舟,只用二十舟!是码头益出,水益湍激,宜乎屡被损失,劳费不赀。此一事也。又考《临洮府志》:“浮桥两岸铁柱凡四,各长二丈,一落河底,铁盘尚存。”今查所存三柱,在河东岸者有二:其一上镌“洪武五年,岁在壬子,不着官爵”.考之,洪武五年,统兵平定河西者为宋国公冯胜,此必冯宋公所建也;其一上镌:“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斯乃卫国公邓愈领兵征西番时所建也。至西岸所存一柱,亦系卫公所建,但云建斯柱于浮桥之北,其余年月官爵铁缆字数与南相同。而宋公之一柱已亡矣。夫铁缆本长一百二十丈,只存七十丈。铁柱遥远,既不能系,遂别立木椿于码头之上,又不为时易新木,则河流震憾,风霜摧蚀,其力几何?故浮桥之断,不在于索朽,而在于椿毁。又一事也。


  余既有事兹役,且所见又加确核,遂奏明圣天子,将岸码头各减退三丈五尺,仍照洪武原制,用二十四舟,铁索两条,各增五十丈,仍各一百二十丈,系于铁柱,以复宋、卫二公之旧。惟西岸所少铁柱一根,用大椿木代之,约定三年一易新木,以期坚固。至于河桥修建费用,本系监收同知之事,而现例河桥税银尽收尽解,无有赢余,同知之力不能捐赔。查雍正八年所费二千九百余两,余乃捐银一千两,布政司徐三百两,按察司齐二百两,临洮道吴一千两,余则监收同知冯庆曾设法捐造。至于增置四舟、添索一百丈以及修改码头诸费,请动帑银,伏圣恩俱报可。是役兴工于六月十六日己卯,竣工于八月初十日辛未。恐后人不知木椿之应三年一易,或妄议减舟,惜小费而致大费也,爰历叙重建仿古复旧缘由,书而馋之于石。


  清·刘于义《河桥记》


  域中之水,四渎为大。济、淮俱入于黄河,而河源星宿,较江源为更远,是域中之水必以黄河为第一流也。黄河历雍、豫以至于海,皆无梁,惟皋兰有桥绵亘黄河上游,其称为“天下第一桥”无疑。此桥西通张掖、武威、酒泉、湟中诸镇,凡塞外部落重译来王者,莫不经此桥而东以达于京师。若置邮、商旅籍以济者,更无俟言。是桥之设,顾不重哉!


  壬午春,余奉命抚甘。二月冰解,例设桥。余斋宿祀河,视维缆、浮舟皆不甚固,亟谕有司整顿。未几,夏雨时行,河水随涨。余临河省视,继复连雨,桥断。虽由小涨,实司事者疏慢致之也。因特疏纠劾,悉厘旧弊。凡派民制缆草束有禁;派邻邑协办麻斤有禁;派民水夫工食有禁;派民挑土挽船有禁。良以此桥责成在驻兰之郡丞,旧则,商经此桥有税。郡丞经收,除征解外,羡余可供桥费。又,木商经此,倒抽木税供桥用。是修桥之费,郡丞例应专任,何得纤毫派我民哉!惟守桥水夫三十人,额设工食银五十一两,似有不敷,民私相输助,今亦尽革。于额设外,增至三百余金,共计三百六十金。每夫岁给银一十二两。兰牧亦收土税,量协济六十金,余俱郡丞足其数以给。水夫,俾昼夜巡视,以防不虞。至若置造浮舟二十、铁缆二,麻缆、草缆各若干,椿木、桥板各若干,务壮实坚韧。盖凡工作之事,其始断不可苟简惜费,便能经久,多费正以省费也。至每年修整更换俱不可苟且草率,便无疏虞。今责成既专,郡丞亦不得慢忽从事,自贻伊戚。九月二十日,河桥重修告成,余复临流,督率纬挽建置中流,较前加壮丽改观,行旅悉坦然渡河。


  余考此桥,创自明朝洪武之壬之岁,初置二十四只,后甃埠减舟二只,继随水势,旋复旋减。今乃甃埠,又减去二舟,共计舟二十只,迩来桥废时,渡河者皆泛牛皮鸱夷,牲畜浮水而过者,水势湍激,每激下数里不止,人畜间有淹没者,以致逡巡畏渡,阻滞驿递,亦复不少。今桥成,均可免所患矣。惟虑后之经理者,无可征考,爰详记之,俾得永远遵循焉。铭曰:“河流云邈,稽禹随刊,甫历积石,旋经皋兰。浮舟作梁,利涉用安,卧龙文螭,蜒蜿急湍,铁锁横亘,贞固如盘。有司恪守,毋急毋慢。控制西域,抚驭重边,远人宾服,亿万斯年。”


  清·齐世武《天下第一桥》


  兰州城北滨临黄河,为甘、凉、宁夏各郡及伊、塔、新疆等处往来大道。举凡輶轩注:(1)传符,商贾征旅,肩摩毂击,相望于途,中阻巨浸,行者苦之。每年春间,向由皋兰县鸠工搭造浮桥,以铁绳比系二十四舟,面以木板,藉作津梁。入冬冰至桥拆,则又召舟以渡。迨腊月河冰坚凝,改为冰上行走,土人谓之冰桥。开春冻解冰消,复建造浮桥如初。顾浮桥当夏水盛涨,时或中断,冬冰冲击亦辄断,断必溺人,而冰桥将开将结之时,人马车辆之失陷者尤夥,病涉戕生,咸滋永叹者。


  昔左文襄公督师渡陇,固已惄焉忧之,曾议修建黄河铁桥,因洋商福克索价过昂,事遂中止。余于乙己夏持节西来,询悉情形,相度河势,每思重申前议,利济是图。适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游历来甘,爰饬司道商令包修,与之订立合同。集华洋工六七十人。料件悉购自外国,设法转运至兰。经始光绪三十三年二月,洎宣统元年六月而工成。桥长七十丈,宽二丈二尺零。架桥四墩,中坚铁柱,外以塞门德土参合石子成之。桥面两边翼以扶栏,旁便徒行,中驰舆马。计造桥工料共计银十六万五千两,运费并杆绳等项杂用共银十四万余两,二共动支库平银三十万两有奇,由统捐局溢收项下作正开销,均经奏咨在案。


  嗟夫,《冬官》既佚,《考工》失传。外人技巧思每可以宜民利用,而足辅我所不及,用人之长,亦奚足异。乃上年筹建此桥,群相疑沮,胥动浮言,甚有谓为无成冀其言之必验者。而及其成也,又咸以去险就坦易危为安称便,如出一口。使向者惑于众议,不能历久不挠,又安必尅期蒇事乎?凡民可与乐成,难与图始,大抵然矣。余既幸斯桥之成,有以续前贤未竟之功,而可资一劳永逸也。又冀后来者之补修以时,俾此桥千百年如一日,而为利无穷也。爰略概其始末而为之记。


  其督办一切始终其事者为二品衔兰州道彭英甲,帮同照料者为兰州府知府刘振镛、署皋兰知县赖恩培,监理工程者为洋务局坐办候补知县樊鼎枢、徐登第、英文翻译县丞江连庆并孙照磨贤、林巡检庆椿、蒲千总生禄,委运桥料者为候补知县张钟骏、沈朝云、刘启烈、府经历高境寰、县丞麦方坤、赵毓岳、巡检傅晸、典史臧炳文,承修者为美工程师满宝本、德人德罗、华工刘永起。例得备书,因附名焉。


  钦命头品顶戴赏戴花翎尚书都察院御史总督陕甘等处地方兼理茶马粮饷管甘肃巡抚事升允撰文并书。


  大清宣统元年仲夏六月吉日


  ——清·升允《创建兰州黄河铁桥碑记》


  黄河铁桥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二月,翌年六月工竣。其时升允督甘,彭英甲为兰州道,建桥之议实自英甲发之。桥长凡七十丈,宽二丈二尺四寸。桥下设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河南第二墩最深,墩底至水面一丈七尺有奇。桥面木板上,初用碎石沙土,既以碎石伤板去之,加板一层于上。数年板坏辄复易之。其工程为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所承修,保固八十年。造桥工料银十六万五千两,运费杆绳等杂项银十四万一千九百九十一两有奇,都(共)用银三十万六千六百九十一两八钱九分八厘四毫。以视旧有浮桥年须用银二万余两,且征草役工动增劳费,其为便利多矣。


  ——张维《兰州古今注·铁桥》


  兰州扼东西交往咽喉,为丝绸之路重镇,黄河横贯全境,除严冬封冻,可于冰上行走外,夏日全赖羊皮小筏通航。明初建镇远浮桥于白塔山下,以利行旅。每岁冬拆春建,事烦费巨。清光绪三十三年(一九零七)二月,陕甘总督升允、兰州道彭英甲改建铁桥。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喀佑斯承修。次年二月开工,宣统元年(一九零九)六月竣工。桥长二百三十三点五米,总宽八点三六米。桥面敷以木板。保固八十年。共用库平银三十万六千六百余两。因其为黄河第一座永久性公路桥,故升允题额曰第一桥。一九四二年改名中山桥。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六日解放兰州时,桥面木板被焚,杆件及纵梁多处受损,交通中断。兰州军事管制委员会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及兵工星夜抢修,九月六日修竣。一九五四年,国家拨款六十万元,全面维修加固,并在原平行弦杆上端置拱式钢梁,将荷载提高至汽--十级。四月一日开工,六月二十日完工。一九八九年,铁桥保固期届满,构件老化,损伤甚伙,荷载能力日降。兰州市政工程管理处拟全面大修,不意于八月九日被自重二百六十吨之失控供水船猛烈撞击而重创,当即组织工程技术人员与工人百余人夜以继日抢修。始于九月一日,终于十二月五日将桥修复,并加宽人行道,装饰桥身,焕然一新,更见雄伟壮观。此役耗资一百三十余万元。是桥之建,原为沟通内地与西陲交通,便利商贾行人,增进民族交往,巩固国防。功在当时,泽及后人。今日视之,当兰州将建为内陆开放城市之际,其利益彰。是以,此桥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值此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开幕前夕,兰州市政工程管理处为之承建此碑,爰为文以记始末。


  关振东《黄河楼第一桥碑记》


  黄河浩淼,为天下险。山东、河南及甘肃铁桥,尤称伟大建筑。


  宋元符二年,熙河兰会经略使孙路,言兰州之西,喀罗川口,有古浮桥基。喀罗川即庄浪河入黄河处,按此地名河口,与皋兰新城对河相望,然桥基已不可见矣。


  镇远桥,即皋兰城北浮桥。初明洪武五年,宋国公冯胜,在城西七里建桥;又三年,卫国公邓愈改建于城西十里,名曰“镇远”;十八年,守御指挥杨廉,移建于金城关,后移北塔山下,即今桥,清光绪三十二年改建铁桥。


  通济桥,在皋兰县东二十里黄河上,今废。响水旋,河中有石墩,搭桥极便,应即其地创建,年代无考。


  ——民国·慕少堂《甘肃黄河桥梁考》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镇远浮桥
  • 镇远浮桥
  • 镇远浮桥
  • 镇远浮桥
  • 镇远浮桥
  • 重返兴隆山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