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要立愚公志(一线视角·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④)

时间:2019-05-14 22:06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人民日报 点击: 载入中...
  原标题:脱贫要立愚公志(一线视角·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④)
  
  
  注重激发内在活力,才能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
  
  上世纪80年代,甘肃省定西县大坪村曾被认为“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今年4月,笔者沿着上山的柏油路进村,看到山窝窝“换了人间”。
  
  为何这里能“换了人间”?在驻村蹲点采访过程中,看到了村容村貌的变化、老乡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再听老人们讲讲以前的日子,能深切感受到脱贫成就难能可贵。当地人常说,定西“苦瘠甲于天下”,大坪“苦瘠甲于定西”。大坪村究竟有多穷?当年,外面要饭的,但凡称是大坪人,就能讨到饭,这样的辛酸往事是村里人不愿提及的“痛”,却也是涅槃重生的“火”。点燃这把脱贫致富的“火种”,需要不一般的精气神,也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活力。
  
  小山村大坪,立下愚公志,挖掘新活力,在曾经只“生长贫穷”的土地上,激活艰苦奋斗的基因,书写脱贫攻坚的传奇。
  
  土地养活咱村里人。只要土地有了活力,农民就有了底气。大坪村之所以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然禀赋差,陡坡地多,雨水又少,“种了一坡、收了一车、打了一斗、煮了一锅”就是那时的写照。生活的艰辛,没有让大坪人陷于消极,失去脱贫的动力和干劲。原大坪生产队队长冉桂英带领村民改土造田,寒冬时节,顶着朔风下地,披着月光换班,“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坡地变成了梯田。黄土地里终于结出了果实、焕发了活力,脱贫致富自此有了基础。
  
  与贫穷做斗争,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代接着一代干,这是每代大坪村人为脱贫致富积蓄的活力。村里人遵循时令勤于农事,让土地变肥了,同时也在想办法让自己的眼界变开阔、思维更前瞻。拓宽马路让农机到地头,多打水窖防天旱,种植经济作物,农田不再只靠天吃饭,而是年年能变现……几代人不懈努力,从不急功近利、虎头蛇尾,凭着一点一滴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推进,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在几年前就达每年近3000元。当笔者走进村民宽敞明亮的新房时,屋里家具家电一应俱全,以前连瓦片都没有的土坯房,永远留在了上世纪的照片中。
  
  新时代新作为,大坪村人为致富增添了新动力。以前,从大坪到定西,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如今柏油路通汽车,只需10分钟;原来,一村人守着一眼泉,如今自来水户户通。今昔对比足见成绩,除了源自人们时刻保持着奋进状态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紧跟新时代的步伐。近年来,大坪积极推广科学种田,繁育出了以大坪命名的优质马铃薯品种“新大坪”;建成合作社,用金融活水盘活撂荒地,为乡村振兴持久蓄力。目前,种蔬菜、搞养殖和外出务工等多点开花,让大坪村再上新台阶,年人均纯收入将近8000元。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当前是脱贫攻坚工作正吃劲的时候,时不我待。有政策加持、多方帮扶,代代接力、实干巧干,确保脱贫致富的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就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获得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作者为本报甘肃分社记者)
  
  《人民日报》(2019年05月14日05版)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探寻永不磨灭的红
  • 播下“科技种”薄地长出“致富芽”(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脱贫
  • 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大坪村——山窝窝蹚出脱贫路(壮丽70年奋斗
  • 从贫困走向小康——陇原大地70年沧桑巨变
  • 从“喜羊羊”到“喜洋洋”——来自“养羊大县”环县的蹲点报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走进中科院兰州分院)王猛:探秘原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