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拾荒者来说,越是偏僻的地方越有他们需要的“宝藏”。因为谁都知道,被人们废弃的垃圾不会堆放在繁华的都市中心地带。然而,也有一些善于发现的拾荒者,用他们锐利的眼光在城市中心地带的繁华区找到“宝藏”。木条、废纸、饮料瓶、纸板、塑料……丰富的资源让他们乐此不疲。
每到夜晚,西站天桥以西不过百米的地方,总会有一大堆垃圾出现,这些垃圾大都来自沿街商铺和居民楼。一面是林立的高楼和相对高端的餐饮场所,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一面垃圾成堆,拎着蛇皮袋的拾荒者穿梭其间。正是因为其处于商业集中区,这里便显得格外刺眼。
作为贯通兰州东西的交通要道,西津路承担起了人们夜游兰州的重任。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西站商圈和小西湖商圈的拓展,西津路不再仅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成了一条商业气息浓厚的商业带。尤其是西津路西站段,人们在赞叹她美丽的同时,也为夜晚“倾巢”而出的垃圾发愁。
“这里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垃圾集中点了,自打我几年前来这里住,人们就一直在这里倒垃圾。”刚刚倒完垃圾的李师傅拎着一个沾满污物的大塑料桶说。虽然时间已经过了晚上9点,记者看到,不时有居民穿着睡衣,趿着拖鞋慵慵懒懒地拎着装满生活垃圾的塑料袋或塑料桶来倾倒垃圾。尽管大堆的垃圾堆放在机动车道和自行车道交界的地方,但一名女性拾荒者依然穿行其间,拎着一个蛇皮袋子寻找着自己需要的东西。在垃圾堆旁边的自行车道上,一大捆木条被绑得整整齐齐,看到有人拍照,拾荒的女子躲闪在一边。
“多少年来,这个地方一直是这个样子,没有垃圾收集车,人们都往这里倒垃圾,快天亮时,环卫上的就来拉。这个季节还好一点,一到天热,苍蝇蚊子乱飞不说还臭得受不了,我们住在马路边的人家热死都不敢开窗户。”李师傅说,“现在都提倡环保,垃圾分类,首先就要从源头上做,应该考虑给居民集中的区域安上几个可以开启的封闭式的分类垃圾箱,人们把垃圾分好扔进去,环卫上定期定时清理,又省时又省力,还环保。”
(责任编辑: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