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揭露贴膜、维修、刷机数十倍暴利

资料图
●“你几千元的手机都买了,就贴个好点的膜,好马配好鞍嘛。”
●在兰州从事手机贴膜近3年的他坦言,手机贴膜就是暴利行业。
●“高清膜”的批发价仅1元,而被商家宣传成了“原装膜”。
●“如今这手机可真是‘伤不起’。”不仅更换屏幕数百元,更换主板也很贵。
●在部分无良手机维修商家眼中,顾客无疑成了待宰的“肥羊”。
●“你怎么还没‘越狱’?”如今,在众多苹果手机玩家,又多了一条口头禅。
●各大通讯商城中,出现了众多专业店铺,专门提供刷机、“越狱”等服务。刷机价格80元左右,越狱120元。
●接近为零的成本,很低的技术含量,却要收费上百元。
“现在这手机是买得起,用不起。”随着大屏幕智能手机的普及,带火了手机贴膜、维修、刷机等周边行业。这些手机周边行业的小生意,看起来并不起眼,但众多商家们却从中获得了令人咋舌的暴利。高额的利润,让众多商家纷纷看中了这块“大蛋糕”。于是,如今在兰州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打着“专业手机贴膜、维修”招牌的路边店,而其高昂的收费,也让众多手机用户们纷纷叫苦不迭。
手机贴膜 几角成本数十倍利润
如今,兰州的街头巷尾、甚至部分天桥和地下通道里,都能看到打着“专业手机贴膜”招牌的路边小摊。手机贴膜的生意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商家却从中获得了让人为之咋舌的暴利。
“现在的手机都用大触摸屏,要是不小心刮花了怎么办,还是配上一个贴膜让人放心。”90后女孩刘冰说,近2000元买了部新手机,再多花几十元贴膜也感到可以接受。
在广武门附近的一家手机店,记者了解到,最普通的手机贴膜要10元钱,此外还有高清膜、磨砂膜等,价格在30至120元不等。而最贵的是金色苹果标示的原装钻石贴膜,价格为268元。“贴膜可以防止屏幕划痕和污染,可以防指纹、防辐射、防静电、防紫外线,可以增强色彩饱和度和立体感,还可以为手机美容。”
看到记者颇感兴趣,一位女店员立即极力推荐:“这是专为苹果手机设计的钻石膜,防静电防辐射,日本AR材料,可以优惠只收你200元。你几千元的手机都买了,就贴个好点的膜,好马配好鞍嘛。”
这位店员边说,边从柜台的抽屉中,取出了一种包装精美的苹果手机专用贴膜。从外观看,上面不仅印有苹果的标识,而且整个包装的设计也紧扣苹果主题,看起来颇为正规。但包装的背面,却全是英文的产品说明,看不到一句中文。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如今,兰州手机贴膜的价位比较混乱。同样的贴膜,在这家店是80元,而到了另外一家,就成了30元,其价格完全是由商家说了算。而面对商家种种天花乱坠的介绍,大多数的顾客都是“满头雾水”,最后只能乖乖就范。
“为手机贴膜,顾客其实付的就是手工费。如果手艺好,边缘也裁的很整齐,贴完不起泡,就能用很长时间。这和贴膜本身的质量其实关系不大。”来自定西的赵明军,已在兰州从事手机贴膜近3年。面对记者的询问,他坦言,手机贴膜就是个暴利的行业。
在商家们口中,手机贴膜具有防辐射、增强色彩饱和度和立体感等功能。针对这个问题,赵明军笑着说,其实手机贴的膜,只是保护屏幕不被划伤。质量好一点的膜,也就是在耐磨度和清晰度等方面较为出色。而那些“先进”的功能,往往只是一种概念,真正的效果通常很难具体测试。
“现在手机贴膜的价格,其实就是由商家们说了算。”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说,目前,兰州市场上有高清、磨砂、镜面、防辐射等各种手机贴膜。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和行业标准,手机贴膜市场显得较为混乱。比如说,贴一张“高清膜”一般收费30元左右,而印上了苹果的金色标识的“原装膜”,身价则接近300元。
但实际上,“高清膜”的批发价仅1元,而被商家宣传的神乎其神的“原装膜”,其实就是进价不超过30元的炫彩膜,如果数百张以上的大批进货,价格甚至可以降到15元左右。而最普通的手机贴膜,商家们大多使用的是照相压膜等材料。这类膜的成本更加便宜,一张A4大小的膜,平均每张价格不到10元,裁开后可以贴十几部手机,而每部的成本只有几角钱。
手机才800元 换屏却要400元
4月5日,在金昌路某手机维修中心,王巍得知自己的手机更换屏幕需要400元的费用,不禁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我这手机已经用了一年,现在买个新的也就800元,想不到换个屏这么贵。”
“如今这手机可真是‘伤不起’。”如今的手机,不仅更换屏幕要数百元,而更换主板的费用更是高达手机售价的七成左右。而除了触摸屏,手机的其他一些常用配件,也存在价格不一的情况。以手机电池为例,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HTC等各大品牌的原装电池,在维修店中报价都接近200元,容量大一点的甚至卖到300元。
但记者在淘宝、京东等购物网站上发现,同样规格的原装电池产品,价格则要比维修店便宜几十甚至上百元。与此同时,手机充电器、数据线、耳机等配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在进行手机维修时,部分维修店肆意抬高各种配件的价格,这无疑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但与此同时,目前兰州手机维修市场存在的问题,却并非仅仅是抬高配件的价格。
前些日子,市民周小姐在手机上网聊QQ时,她的诺基亚智能手机突然关机,接下来,不管她怎么压开机键,手机始终打不开。拿到维修店后,周小姐被告知,这是手机的芯片损坏了,维修价格在300元左右。她觉得价格太高,就换了另一家手机维修店。
“你这是芯片受潮了。”只见维修人员熟练地拆开手机,用电吹风对着手机的芯片吹了几下,仅仅几分钟,周小姐的手机立即恢复了正常。
面对眼前的情形,周小姐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早就听说手机维修时,部分商家会宰人,但我怎么也没想到会这么过分,这明摆着就是欺负顾客不懂行。”
在新广武市场,从事手机维修5年的小王,向记者透露了维修行业存在的一些内幕。对于目前兰州的手机维修市场,小王说,如今手机维修价格虚高的情况比较普遍。由于顾客大多对手机维修比较陌生,因此,部分商家就把小毛病被说成是大故障,一个成本只有几十元的手机零件,其价格往往被维修人员抬高几倍。
小王说,好比手机出现了不开机的故障,最有可能的就是电池的问题,其次就是受潮之类的小故障。但由于来修手机的顾客基本都不懂行,部分维修店就乘机把小故障说成是大故障,说是主板出了问题等等,并借此收取百元以上的修理费用。而在更换零件的时候,也会极力让顾客用价格昂贵的配件。
“比如说手机换个触摸屏,一般顾客的手机都已经使用了不少时间,根本就不打算更换价格较高的屏。”小王说,在这个时候,部分维修人员就会告诉顾客,如果换组装的屏,价格便宜,但是享受不到售后服务。只有更换价格昂贵的原装屏,才能够保修包换。如此一来,大多数顾客都会被迫选择相对有保障的原装屏。
在部分无良手机维修商家眼中,顾客无疑成了待宰的“肥羊”,有些时候,甚至会明目张胆地对顾客进行欺诈。而前几天,市民赵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烦心事。
赵先生去维修手机,维修人员开机检测后,表示要200元才能修好。赵先生感到价格较贵,就不打算修了。但这时,维修人员却提出,要收取20元的检测费用。几经交涉,他被迫支付了10元钱,才得以脱身。谈到自己的遭遇,他不禁感慨道,“到路边店维修手机,一定要事先问好是否收取检测费,以避免上当受骗。”
而据记者了解,由于专业的手机检测仪器一般在万元以上。因此,大多数路边维修店根本没有能力花费这样的“巨资”。通常情况下,这些维修人员只是目测手机的电路板是否缺件或短路,或者靠检查手机消耗的电压值来分析排除故障。尽管并不具备合格的设备和技术,但部分维修店只要开机检查,就会提出收取检测费用,让顾客有苦说不出。
零成本“刷机” 收费上百元
“你怎么还没‘越狱’?”如今,在众多苹果手机玩家,又多了一条口头禅。“越狱”这个词仅适用于苹果手机,因为苹果手机有很好的保护性,所以一般从电脑上下载的软件、视频等,不能够直接装在手机上,导致部分用户感到极为不便。所以就有人来专门破解苹果手机代码的漏洞,来使用户可以更好地随意下载安装程序。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像小李一样,希望更改手机的出厂设置,DIY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手机。于是,“刷机”就从少数手机玩家的圈子中,逐渐向众多手机用户普及。
所谓的“刷机”,同电脑重装系统十分相似。当手机智能化后,就像电脑一样,浏览网页、下载软件的过程中自然会遇到一些恶意软件或病毒。同时,多任务运行,多功能同步,还会累积不少的垃圾文件。时间一长,手机的运行速度会变得越来越缓慢。面对这种情况,就只能通过刷机的手段,来恢复手机的运行速度等性能指标。
有需要就有市场。目前,在兰州各大通讯商城中,出现了为数众多的专业店铺,专门提供“刷机”、“越狱”等服务。而“刷机”的价格通常在80元左右,“越狱”则为120元。
对于手机用户来说,眼看着自己的爱机,在短短1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脱胎换骨,不但清除了病毒,还安装上了UC浏览器、搜狗拼音输入法、GPS地图等各类软件和游戏等应用程序,自然是十分开心。但与此同时,却很少有人去想,商家们收取近百元的费用,是否真的合理。
不少“刷机”的商家,都会告诉顾客刷机是很专业、很复杂的,好像“刷机”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实际上,“刷机”却并没有商家们口中那样神乎其神。
“‘刷机’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上网随便搜索一下,相关的程序和教程应有尽有。”对于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刷机”类的业务,在文化宫通讯市场经营二手机的李平说,从表面上看起来,“刷机”、“越狱”改变了厂家在手机出厂时的种种设置,似乎是技术含量十足,但其实,这些过程并不复杂,甚至都不需要任何成本。
“只要有一台电脑,然后去网上下载相关的程序和应用包,再仔细看看刷机的教程,就足以完成绝大部分品牌手机的刷机。”李平坦言,而即使对于部分山寨机,由于硬件软件方面不太规范,需要购买专业的刷机设备,而全套设备的价格,也就是1000多元。
接近为零的成本,很低的技术含量,仅仅几分钟的操作过程,却要收费上百元。目前,“刷机”等业务收费显然并不合理。但由于此类业务出现的时间还不算太长,懂行的人也比较少,因此,众多手机用户们也只能在不知情中,承受着商家们挥来的“温柔一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