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与总会有惊喜或者收获!我们没有那么伟大的想法,来这里跟想做事的人一起交流,在做事的氛围下结识更多合适的人,谈一点无关风花雪月的事情……”
●西北师大兰天学生公寓里,有一家叫“简单”的格子铺。
●与其他店主不同的是,老板谢天主要通过微博来进行营销。
●这种经营理念源自于“西北青年创业俱乐部”的微博。
●通过微博营销,不仅扩大了小店的知名度,更带来了人气。
●辛有刚,新浪微博上西北青年创业俱乐部的发起人之一。
●如今,俱乐部已经聚会了16次,最多的时候人员已经达到20多人。
●辛有刚说:“现在社会,钱不是最重要的,人脉、经验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我们也想把圈子做得更大,但目前氛围没有形成,所以缺少专场。”
在一家茶餐厅,几个人相约而坐,一杯清茶,侃侃而谈……对于这样的场面许多人都不会陌生。但是说起侃侃而谈的内容,许多人在潜意识中都会觉得——“还能有什么,无非是朋友相聚,谈天说地……”
其实不然,这几个人是因为微博这一平台相约、相聚;他们交流的话题基本围绕着——年轻人创业;他们的方式比较自由、比较开放……这就是西北青年创业俱乐部。近日,记者就走近了他们身边,聆听自由交流下的创业故事。
一席长谈让他懂得微博营销
在西北师范大学兰天学生公寓的院子里,有一个叫做“简单”的格子铺,店铺设计温馨大方,以玫红色和白色为主色调。店里墙壁上分布着的一排又一排整齐的格子,中间摆放的货架上陈列着各式各样女生们喜欢的小玩意儿和富有创意感的商品。屋子再往里,是卖衣服的区域,整个店铺看起来美观又新潮,琳琅满目的各式商品摆在店内却没有一点杂乱无章的感觉。上午10时左右,格子铺刚刚开门一会儿,店员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打扫,整理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说起这个格子铺,在兰州的许多地方或许都能见到。但是与其他店铺不同的是,它的营销主要是通过网络、通过微博来进行。
格子铺的老板叫谢天,是一个只有25岁的小伙子。 谈及之所以开始利用网络、利用微博来推广格子铺、扩大知名度的举措。小伙子说,这源自于参加名为“西北青年创业俱乐部”。“利用一杯清茶的时间,让我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年前,大学毕业的他从江西回到了老家兰州,和朋友一起开了这家格子铺。和许多小商铺起步一样,在最初推广格子铺时,谢天和朋友都想着通过在外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的形式来推广。但是收效甚微。
如今的年轻人很多都是“微博控”,谢天也不例外。一次偶然浏览网页的时候,谢天关注了一条关于“西北青年创业俱乐部”的微博。“当时我和我的女朋友看到后觉得十分感兴趣,就加了关注,之后就参加了俱乐部组织的座谈会活动。”
谢天说,当时他第一次去参加俱乐部举行的座谈会,整个“会场”只有四个人。期间,大家伙主要就是围绕他的格子铺进行了讨论。谢天先把格子铺具体目前的经营状况谈了谈,然后在场的几位对他的格子铺今后的宣传和拓展进行了指导,跟他说要利用网络扩大知名度就是微博营销还有一个是扩大信息平台的交流,比如大学生招聘和通过向大学生租赁具体设备(比如自行车和电脑)来扩大知名度。
“我参加的几期讲的是微博营销的理念,我觉得非常新颖,也很有效,于是回来就立刻做了我们店铺的微博,现在的粉丝有将近400人呢!”谢天说,如今的年轻人很多都是“微博控”,现在店里有什么活动,进了什么新鲜好玩的东西都会第一时间传到微博上跟大家分享,这样一来,很多感兴趣的顾客自然会到店里来逛一逛。如今,这个小小的格子铺已经不仅仅是师大大学生们的专属店铺,还有很多兰州其他地方的潮流男女们通过微博的了解慕名而来,专门到他的小店来“淘宝”。“总之,通过微博营销这种营销手段,不仅扩大了小店的知名度,也带来了更多的人气。”
各取所需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虽然平时很忙,谢天只参加了三期活动,但是他非常感谢“神话印象”及搭建的这一平台,在谢天看来,这样的方式对他的帮助和影响是很大的。
谢天口中的“神话印象”,即新浪微博上西北青年创业俱乐部的发起人之一——兰州派思威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辛有刚。对于在微博上推广这样一个开放的创业交流平台,辛有刚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想做事,别人也想;我想交流,别人也想。但要做事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与更多人的交流,你才能集思广益,在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学习和机会。”
“西北青年创业俱乐部是一开放性创业交流平台,每周会定期举行聚会交流,活动会采取更开放的方式,欢迎各位朋友参加一同分析问题分享经验。用一点时间找一群做事的朋友聊一点努力的事情。哪怕是有一点收获,那么也对得住愉快的周末。欢迎你的加入……”这是“神话印象”在微博上的留言。
周末时分,记者见到了这位出生于辽宁的东北汉子。朴实、健谈的他用带着东北味的普通话与记者聊了起来。
攀谈中记者了解到,辛有刚原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一家航空公司旅业负责甘肃、新疆的业务。但是喜欢自己创业的他离职前往海南创建了一家旅行社。有了之前的工作经历和阅历,他的旅行社很快就步入了正轨。尽管如此,但在辛有刚看来,总觉得圈子太小有些封闭。而当时在沿海城市中的一些茶餐厅内,许多人相约一起,在开放、自由的氛围下交流,在这里可以有着非常大的收获。
“现在社会,钱不是最重要的,人脉、经验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大部分年轻的创业者们来说,事业上刚起步,资金少,人脉少是他们面临的大难题;与此同时,企业招贤纳士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找工作者又觉得没有‘伯乐’发现……所以我就开始有了搭建这一开放交流平台的想法。”
“西北人不是没钱,也不是没想法、没项目;但是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缺少交流的平台,相对比较封闭……所以,我觉得在西北、在甘肃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基于此,2011年年底,在朋友的相邀下辛有刚来到了兰州,开始着手准备实施这一想法。当在微博上交流时,“甘肃郝志强”、“兰州全搜索”等很快达成了共识,也进而促进了“西北青年创业俱乐部”的诞生。
真心服务让圈子越做越大
“参与总会有惊喜或者收获!我们没有那么伟大的想法,就是平时我们也会喝茶聊天,那么就来这里,跟一群想做事和努力的人一起交流一下,在做事的氛围下结识更多合适的人,谈一点无关风花雪月的事情……”
“比贫穷可怕的是自大,比落后可怕的是封闭,一个不懂得沟通和分享,不喜欢学习和交流的环境,永远都无法造就出开放性优秀的企业和人。当吃喝玩乐变成流行,当冷漠自私变成常态。你会明白差距的形成不是地理条件,而是本身的思维模式和做事方式……”
“如果您的生意不好,如果经营遇到一些瓶颈,如果您打算做点啥,又比较迷茫,都可以一起来分析研究解决。总比喝酒骂人要好,一杯清茶一番交流,互相学习借鉴……”
“西北青年创业俱乐部也只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和圈子,至少这里有一些想做事和要做事的人……”
2011年12月底,“西北青年创业俱乐部”发起了第一次聚会。万事开头难,第一次聚会时,只有五六个人。尽管人少,但大家交谈的非常愉悦。“如果说有私心,那么这个就是我个人的私心,也是每一个参与者的私心。我们用心做好这个平台,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够通过这平台结识一些人,学到一些知识,交流一些观点,因为在这个社会做事人和团队比钱更重要。在第一次聚会后,我深交了几位朋友,也学习到了不少东西……”
尽管如此,但是凡是参与其中者都乐此不彼。谢天说,在这里他结识了不少来自各行各业跟他一样的年轻创业者们,年龄和经历的相似使他们很快成为了朋友,相互分享创业经验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增加自己创业阅历的方式。“我喜欢俱乐部组织的座谈会这种随性自由的活动方式,大家可以坐在一起,多交流,还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在这里,大家帮你出出主意,给你一些帮助,事情会变得轻松很多。而且如果你能通过这个平台帮助到别人,自己也会觉得很满足。”谢天笑着说,今后,只要他有时间,还是会和女朋友一起去参加俱乐部的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经营理念,让自己的创业之路越走越远。
“@小磨叽_mocmoc”在微博上留言:“最近跟@神话印象讨论的收获,得记下来,不然忘了太可惜!总的来说是要多种利用周边人气资源 1.广告比赛(各校、学生会,方式可多样,可长期);2.问卷(即是前期市场调查,也是宣传);3.QQ群与官方微博结合……”
如今,俱乐部已经聚会了16次,最多的时候人员已经达到20多人。
共同志愿让更多人在交流中受益
“聚会没有费用,茶水费AA制度,预算在30元/人……”
由于刚刚起步,没有固定的场所,所以俱乐部就采取了选址一些茶餐厅、咖啡屋作为俱乐部举行座谈会之地。
“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AA制,大家在一起交流各自消费嘛。其实30元钱没有多少,朋友聚会随便喝个酒、聊个天的花费都要比这个大得多。还不如各自喝茶说点正经事,还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微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改变人生靠什么?1、升级人际圈子;2、你的成就越不过你的圈子。圈子决定能量,能量决定平台,平台决定成就;3、生命轨迹的改变不是有了什么梦想,而是遇到了什么贵人。4、放大圈子的重点是融智、融才、融资、融政。
而辛有刚及俱乐部所正在从事的事正是为“改变人生”搭建一个平台。“分享、交流才能有机会使事情做大、做强,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而封闭只能是死亡。比如在深圳,如今已经有许多民间创业交流平台,许多风投公司都已参与其中,寻找合作。但在甘肃,我们才开始起步。目前只是花30元钱喝个茶,说点正经事……”
“其实我们也想把圈子做得更大,也想组织有针对性的聚会。但目前氛围没有形成,知者甚少、所以缺少专场。”谈及目前俱乐部面临的最大问题,辛有刚说那就是影响力不足。下一步,俱乐部还将与在甘的商会、协会联系,针对商会、协会的具体问题进行免费的讲座,营造一种氛围。
“《西北青年创业俱乐部》校园创业免费讲座开始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西北青年创业俱乐部”将开展校园创业免费讲座。
曾有着十多年旅行社工作经验的辛有刚说,许多毕业生在踏入社会的那一刻,其大学时期的思维和整个社会的现实不对称,许多内容没办法直接用于实践。如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许多事情不会做、也不会与人交流。再如,与辛有刚一起推广“俱乐部”的一家公司目前也正准备着招人,但他们一直没有付诸行动。因为就在于之前许多新招的年轻人不会做,所以他们也希望在讲座或交流中发现适合他们的人才。
“所以他们往往在步入社会的那一刻显得比较迷茫、彷徨。因此,我们就想着结合我们团队的经验和积累给他们予以针对性的免费讲座,让他们有所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