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回鹘汗国的国教——摩尼教(3)

时间:2014-10-01 08:30来源:西部青年网 作者:佚名 点击: 载入中...


    k遗址是在高昌故城中找到的最重要的遗址格伦威德尔在高昌故城平面图上专门用一个大红的“k”字作标记。k寺位于内城中心,是一座占地很广的摩尼教寺院。是一座长方形建筑,摩尼教本院是教徒们进行祈祷、忏悔、礼拜庆祝庇麻节等活动的中心,全部遗址由北部一组拱顶小房、东部藏书室、中部斋戒大厅和西部拱顶大房组成。


    由四个具有波斯风格的拱顶房组成的建筑物位于形状与高度不规则的高地上,使用拱顶既可以不用木料构筑多层建筑,又可以在室内营造庄严的宗教气氛。


    建筑群的中心部位,正是摩尼教忏悔书中所提到的斋戒大厅。大厅由三个厅组成呈长方形,三个厅之中南厅最大,北厅最小。位于中间的大厅破坏最轻,两墙前面建了一堵较薄的新墙,沿这堵墙向北画着一幅《摩尼及其僧众图》,高0.88米,宽1.85米。画面形象生动,用笔细腻,笔法精湛,色彩明丽,勒柯克只花了很少一点钱。就从一个正好从壁上揭画的找宝农民手中买下了这幅画。这是一幅表现吐鲁番社会文化习俗的摩尼教艺术精品。壁画采取了多次复合线描和多层次晕染的有机结合,显得画面充实饱满;画家用色十分沉着,无论是画面的深沉背景。或是人物的衣冠服饰都是平涂厚彩,从纷呈斑驳的色泽中可领会到“堆起素绢不隐指”的情趣。画面极富于立体感,画中大量使用石青、石绿和白等冷色调,同时辅以朱、赭、黑色对比,使画面色调明快和谐,再将这些美丽的色彩有层次地排列。更增加了画面的节奏感和韵昧,表现出一种富有回鹘民族特色的美学效果。


    画中的人物衣冠服饰以及他们身上穿的花卉图案长袍,真实地反映了古代回鹘王国的生活现实。人物面部的表情展示了回鹘民族作为吐鲁番绿洲的新主人君临天山南北的形象特征,以及他们社会稳定、生活安宁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情趣。回鹘人脸长圆,两颊丰满,双目窄小而细长,鼻梁较细略成拱形;摩尼教主头戴高高挺直的宝冠,用两条窄窄的红丝带拴在颌下,穗子垂落胸前,作回鹘达官贵人发式,长发披肩集成光滑一束沿背部下垂至腰带高度,一绺长发从耳朵前面出现,垂在面颊两旁。教主身后的男圣徒与教主打扮相似,全部留短须和相当细的下垂髭。所不同的是教主身后具圈形头光,帝须更长。头光似一白色银边的大红圆盘,如一轮红日被黄色月牙围绕。此种形式的头光显示了教主极为重要的身份。在摩尼教神谕中太阳和月亮代表摩尼教创始人的出现。教主身后的人物双手都遮盖在宽大的袖筒里,于胸前合十,毕恭毕敬。壁画右部的女圣徒身着白色长袍,头戴白色筒帽,帽子盖住了头发。


    画像旁边都以黑色墨汁使用后期粟特文写着姓名,因画面有些破损难以辨认。


    在这堵墙东边的一个古垃圾堆里,勒柯克发现了几份摩尼教写本残卷,其中一页是一张用摩尼教字体和中古波斯语写成的回鹘可汗宗室名册。这是一份对研究回鹘帝国王朝演变历史有着重大考证意义的年代学文献,它被保存在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高级档案柜里,只有普鲁士皇家科学院f·w·k·缪勒教授这样一级的高级研究人员才有机会看到了利用。


    在哈拉和卓河畔9号庙北部小河拐弯处的一座佛塔里,勒柯克发现了一大堆印度文的佛教经书残卷,令人奇怪的是在这堆经书中竟然找到一册非常精美的摩尼教文书。这使他感到困惑不解。这明明是一


    本在回鹘王都被奉为“圣经”的国教宝典,为什么会流传到胜金口峡谷佛门世界中来?而且被保存得如此完好无损,难道那些已经改教更宗昄依佛门的僧侣还旧情难舍,留恋着昔日摩尼教风靡回鹘帝国、得宠于王室的美好时光?怪不得不少东方学界的宗教史学家曾经评述:具多元宗教特征的摩尼教中本来有佛教的基因,而取代摩尼教走向繁荣的高昌佛教文化艺术又被曾经是回鹘国教的摩尼教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加上汉族与粟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以文化混同为特征的新的民族文化形态。


    由于摩尼教以前在回鹘人中的影响深远,有些回鹘文佛典中采用了摩尼教诸神的名称来称谓诸天和恶魔。例如把梵天(brah??-ma)称为“挨次鲁阿”(azrua),帝释(zndra)称作“和尔模次他”(khormuzta),恶魔称作“萨母努”(samnu)。名称的转用反映了两种宗教思想的某种沟通。体现了神佛同体的思想。


    高昌古城k遗址还出土了一批绘制精美的摩尼教旗幡,这些旗幡通常是用一种苎麻(boehmeria)和亚麻纤维纺织而成。其中一幅(mikiii6286)画着一位身材高大的男选民,身穿传统的白色法衣,双手捧着一本镶金红边的经书,仪态虔诚高贵。他脚下前后跪着一男一女两个听者,对他毕恭毕敬。旗幡上栏中间正襟危坐者一位着白袍的人,他可能是教团中的上层人物。另一幅旗幡上画着一位雍容华贵的女选民,也捧着一本经书,上栏正中坐着一位红衣的拯救之神。他头后显出红色的光环男选民(左)、女选民(右)。这些旗幡大多是资助摩尼教团的贵族入教时所制作。


    绢画中发现了九幅光明分子在月宫中灵魂获救的珍品。


    绢画是一种绘制在丝绸上作品,在高昌故城的k遗址、a遗址都有出土。其中最有趣的是在k遗址藏书室走廊发现的一幅表现月宫的绢画。画面的中间是一弯涂金的明月,上面的宝座上坐着就是耶稣,旁边站着的两个人双手合十,虔诚的看着他。图画下面两侧分别站立两个人,背后都有结满果实的花树。他们可能月宫中其他两位光明之神,惠明使和初人。摩尼教教义中写道,两个世界的人死去以后,灵魂会被耶稣送到月宫中涤荡干净,使其中的光明分子得以解放,然后再送往日宫,最后返回光明王国。这幅绢画正表达了耶稣驾着弯月航船,载着两个获救的灵魂驶往日宫的场景。


    高昌古城k遗址北侧建筑中出土了一片回鹘文赞美诗扉页(编号mik i i i 6368),也是典型的摩尼教细密画。吐鲁番另一幅摩尼教绘画正面表现了一群摩尼教僧侣抄写经卷的场面(白衣白冠的摩尼教抄写僧,这些僧侣均着白衣白冠,左手持笔,身后是象征光明王国的三干树。中缝用黑笔题写忏悔辞:“……如果他竟相信荒唐的敌对之法,如果他是个妒忌的异教徒,是个进行虚伪祈祷的人,那么为了理解和知道……,就必须……”.扉页的背面正中用红笔题写,赞美摩尼的教义是“光明中真言、神的智慧、至甜之法……”,下面一列黑色的文字是一行地毯上。他面对着一排乐师,其中第二位乐师手拿琵琶。


    吐鲁番摩尼教写本主要出自高昌故城k遗址群的北部建筑和东部所谓“藏书室”,这些写本分别用摩尼文、中古波斯文、帕提亚文、粟特文、叙利亚文、回鹘文等多种文字写成,通常抄写在纸草或丝绢上。内容包括摩尼教经典、赞美诗、祈祷文和书信等。其中最着名的是编号m470的中古波斯文残卷,这是摩尼教的一部经典--《沙卜拉干》。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高昌回鹘汗国的国教——摩尼教
  • 高昌回鹘汗国的国教—摩尼教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