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福禄抗联军为国捐躯

时间:2013-11-11 10:29来源:百年甘肃 作者:易雪梅 点击: 载入中...

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

 

  当时在京畿地区抗击八国联 军入侵的武装力量,主要是清政 府当时最大的一支国防力量——武卫军。武卫军是“戊戌政变”后由清朝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荣禄亲自组建的一支军队,也是清政府由旧式军队向北洋新军过渡的新型军队,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武卫军由前、后、左、右、中五军组成。回、汉等西北少数民族组成的甘军,为武卫后军,甘军统帅董福祥,在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中,以抗外敌入侵为己任,率其爱国清军与义和团一道冒死与联军浴血奋战,不惜血染疆场。甘肃籍回族爱国将领马福禄,当时任甘军“简练军”统领。在抗击外敌入侵的战斗中,血战正阳门,为国捐躯,用自己的生命谱写出了一页可歌可泣的英雄雄诗篇。


  马福禄,字寿山,甘肃河州韩家集阳洼山(今属临夏县人)。生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牺牲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年仅四十八岁。他幼学经史,且有胆略,十二岁曾单骑逐狼,缚之而归。由于他体格魁梧,力大过人,习兵练武,学得一身超群武艺。青年以后,马福禄干脆弃文习武,以善骑擅射出名。他素怀报国之志,曾对人说:“国势凌夷,强敌环伺,非武无以挽救。”1880年(光绪六年),福禄二十六岁,考取举人,之后又赴京城会考,荣中进士。开始,给皇帝当侍卫,后为河南镇标。几年后,以亲老乞养为由,辞归故里,在家务农闲居。“河湟事变”中,马福禄为保家乡,组织起一支乡勇团练,号称“安宁军”.“河湟事变”平定后,因深得董福祥赏识,破格提拔为总兵,其“安宁军”也由于民间乡勇组织正式编入董福祥的甘军,随董福祥开赴京畿,命所率回队为“简练军”,以马福禄为统领,驻防山海关,隶属于董福祥武卫后军。这些由回族子弟组成的部队,在日后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中,是董福祥甘军的一支重要力量。


  1900年初夏,中国军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序幕,在京津之间的廊坊拉开。6月10日,停泊在天津大沽口外的英、法等八国军舰上的海军陆战队,紧急集合完毕,连夜溯河而上。凌晨四时在塘沽登陆,旋即乘火车赶往天津。这时的八国联军没有把中国军队和义和团放在眼里,两干余名联军仅带了两天的口粮,每人二百发子弹出发,“打到北京吃晚饭”这是联军官兵的梦想。但这个梦想并没有能如愿以偿,京津地区的义和团和清兵,拆毁铁路,以阻击侵略军。在京津沿线摆开战场,大战由英军上将西摩尔率领的联军部队。6月14日董福祥受命令其部马福禄、姚旺、马海宴诸将统帅各部赴黄林(今河北大兴县)竭死抵抗西摩尔入侵。与敌对阵于廊坊。马福禄率领以家乡回族子弟为主组成的骑步兵, 同包围侵略军的义和团战士,并肩作战。《清史稿》记载:“抵廊坊,两军相遇,乃令骑兵下设七覆,步兵张两翼,敌近时发枪,倒者人仆墙。敌弹如雨,骑兵以散处少伤,两翼左右复包抄其后,短兵相接,敌不支,遽却。为庚子第一恶战。”18日,清兵与义和团再次向廊坊车站发起进攻,在激战中,马福禄身先士卒,“挥短兵闯入阵,喋血相搏,敌不能支,乘火轮而逸。”其弟马福祥在《磨盾余墨·廊坊之战》一文以自己的亲睹描述这次战役的激烈场面:“翌日往探,交绥处及(联军)乘车处血肉狼藉,残不忍睹。”“仲兄(马福禄)擎枪始一鸣,群枪竟作霹雳声。饮弹而踣何纷纷,出敌不意敌心惊。” “两相射击当午,酣战不知金乌倾……肉搏毒焰更包围,敌势不支渐披靡。”交战的残酷与激烈程度描写的绘声绘色。廊坊之战,是中国人民抗击八围联军入侵的一次着名战役。在这次战中,马福禄率领的“简练军”,冒着敌人炮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给侵略者以迎头痛击,戳穿了帝国主义分子吹嘘的“西方军队无敌”的神话,为保卫祖国立下了战功。


  6月21日,清政被迫向各国宣战。6月20日侍郎许景澄传旨董福祥督兵围攻各国领事馆所在地东交民巷。《民教相仇都门见闻录》中记载了详细经过:在甘军开往奥使馆途中,伴随着号声,或高或低;或如横笛之悠扬;或如怒牛鸣吼。大队之兵,头戴黑巾,伴以主持之旗帜,骑马者手执马枪,向西入皇城。一个钟头之后,但见奥使馆及其临街防御彻底摧毁。奥地利卫队未作彻底抵抗即弃馆而逃。6月21日,董福祥部三十营全力攻打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改为“得胜鸡鸣切洋街。”在攻打东交民巷的战斗中甘军表现得异常的勇猛顽强,《庚子诗鉴有“天坛高唱甘州曲,怒石如潮逐马来”句,写的是在攻打使馆的过程中,外国公使馆人员前往城外求援兵,经天坛,所驻甘军正在营外纳凉,见洋人至,“群起詈之,馆员策马疾驰,甘军自后投石……自是使馆中人相戒不敢远出”的故事。东交民巷战役中,因沿街店铺掌柜及徒伙,被洋人挟持,洋人躲进店铺之中,等甘军兵勇过去,不防洋人从后面开枪,致使甘军伤亡很大。董福祥大怒,调来开花炮七尊,三面攻打,先后攻破和焚毁了比利时、奥地利、荷兰、意大利等国的使馆,迫使其退守英、俄、美、法使馆。东交民巷店铺及公使馆住户全行焚毁。时城内教堂,也焚毁殆尽。6月20日、25日,也是董福祥甘军围攻使馆最激烈的日子,也是马福禄所率“简练军”死伤最多、最残酷的一仗。据《义和团史料》记载:简练军死伤千数百人,战将两名,营官三名,哨官十余名,悉尽于此役。在激战中,当一些甘军受伤已仆在地时,口中仍呼杀不已,有一人已倒地,还尽力掷出手中的刀,砍在敌人腿上,这些特写镜头确实显示出了甘军将士的善战和坚韧不屈精神。


  7月初董福祥甘军调入北京城,担负保卫京都的使命,马福祥奉命守卫正阳门。是时,马福禄及其所部作好了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准备,开战之前发誓:“事既决袭,挽回无术,我辈惟有恪遵朝命,以身报国,为民族争光。”马福祥在《磨盾余墨》中回忆,其兄马福禄受董福祥命调入正阳门城楼时,英、法使馆在城上重叠设栅,踞以进攻,欲得正阳门城楼以逼宫禁,马福禄率部血战数日,夺其七栅,仅一栅未下,此栅攻克,则即失去屏障。将士的勇猛和交战的场景:“笳鼓无声杀声屯,健儿时出奋雕击……战士军前半生死,可怜血溅雉堞碧。”7月2日夜,大雨如注,风声相伴,天地漆黑,惟有闪电划破夜空。敌人组成敢死队偷袭,马福禄督队反击,击杀数十人,忽飞弹入口而壮烈殉国。其兄福恒、福宣、侄儿耀图、兆图等亲属以及百余名回、东乡、保安等族战士,同时殉国。马福祥代兄指挥,饮泣力战,家仇国恨集于一身,振臂高呼,将偷袭之敌击退。这是甘军抗击八国联军,保卫北京战役中最悲壮的一幕,足见甘军回族将士抗击帝国主义的英勇悲壮和大无畏精神,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下了中国近代史上光辉的一页,表现了中国各族人民为挽救祖国安危,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和英雄气概。清廷追封马福禄为“振威将军”,谥忠烈。其弟马福祥收其遗体,葬于北京阜城门外三里河清真寺侧。建国后,此地因建设需要占用,周总理命马福禄之子马鸿宾连同叔父马福祥遗骨,运回原籍韩家集安葬。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马福禄抗联军为国捐躯
  • 马福禄抗联军为国捐躯
  • 马福禄抗联军为国捐躯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