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丝路”之天马歌

时间:2013-09-19 11:16来源:华夏文化传播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丝绸之路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有一个旋律历千年而不变,那就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对峙、冲突。


  着名作家周涛曾对两种不同的文化作过这样精彩而形象地描述:


  "长城里边的那个孩子驯化了牛,也被牛驯化了。他坚韧,有耐性,吃得起苦,受得起劳累,索求不多而贡献一切;他强壮有力,不屈不挠却内蕴丰富,他从不张扬自我,不主动侵犯别人,他的双角纯粹是一种防御,甚至连防御的功能都退化了;他是一种稳劲,崇尚扎实,但也 于缓慢、笨重;他虽然力大无比,身躯粗壮,但总是把自己看得很低、很渺小,很容易服从……"


  "长城外边的那个孩子抓住了马,他驾驭马的时候也难免不受马的驾驭。他迅疾、灵敏度高,无牵无挂,喜欢合群,孤独的时候,他是多情的,美丽忧伤。但是一旦成队成群,他的多情就变成了激情,亢奋、猛烈,一种渴望奔跑的欲望被群体的力量所鼓动、裹胁之后,便产生横扫一切的凶猛攻击精神。"


  周涛说:"我们的民族正是在这样截然不同的两种力量的长期矛盾、冲突、交融、汇合当中生存发展过来的。"


  但他们又是为何冲突?怎样矛盾后才达到交融、汇合呢?


  他们之间的所谓矛盾、冲突实际上就是刀光剑影的战争。当然,他们的战争不是以牛车对骑兵,而是真正的骑兵对骑兵的大规模作战。


  这就遇到了一个大问题,善于养牛的农耕民族,又如何能得到马匹,并跨上马背像一个真正的骑手那样,与游牧的强敌作战呢。


  这个问题,恰恰是汉武帝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公元前138年,西汉王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匈奴世仇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结果张骞出去不久便被匈奴扣留,并了他一个匈奴女子为妻。12年后,张骞趁匈奴内乱带着妻子与随从逃回长安,带来的最令汉武帝兴奋不已的消息,便是西方有一个叫大宛的国家,"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


  听说有汗血的天马,汉武帝恨不得马上就得到,立即派人"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不料大宛国不肯出售,汉武帝大怒,派大将李广利带兵征讨,并封李广利为"贰师将军".


  李广利率大军越葱岭,也就是今天的帕米尔高原西击大宛,路途遥远,军士疲惫,沿途的国家不愿提供后勤保障,李广利兵败而回,汉武帝大失所望,下令关闭玉门关,不准李广利的部队回来,"军有敢入者,辄斩之!"


  与此同时,汉武帝又给李广利增派兵力,以一年多的时间,6万士兵从敦煌出发,还不包括那些自带衣食兵器随军参战的人。


  他们赶着10万头牛,3万多匹马,还有无数的驴,骆驼等军需物资。同时增派18万甲兵戍守酒泉、张掖以北,设置居延、休屠两个县护卫酒泉。为保证粮食供给,汉武帝调发全国7种犯罪者远载干粮。运输物资的人接连不断,一直延伸到敦煌。


  为了夺取汗血马,汉武帝几乎倾一国之力,发动了一场距离遥远的战争,一时间天下为之震动。


  李广利率军第二次进攻大宛,围城多日,切断该城水源使大宛贵族杀死其王毋寡,谴使议和。"宛乃出其善马,另汉自择之。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牡牝三千余匹……乃罢而引归。"


  汗血马得到了,汉武帝如愿以偿,于是将原来叫"天马"的皇孙马改名为"西极马",称汗血马为"天马".汉武帝甚至自己创作了一首《天马歌》,并将它作为宫廷的大礼之乐。歌曰:"……天马来,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汉武帝爱马,导致西汉养马业迅速发展,"农夫以耕载,而民莫不乘骑",当时中央直辖的军马就达40万匹,出征的骑兵从2万到4万,直到18万。武帝也终于有了足够和匈奴抗衡的大规模的骑兵力量。


  出兰州,4个轮子的现代化汽车,飞速行驶在丝绸之路的千年古道上,黑色的柏油马路--实际上不是"马走的路",而是汽车走的路,与汉朝护卫丝绸之路的黄土颜色的古长城相伴而行,沿着河西走廊向前延伸。这给人一种非常奇异的感觉:我们既走在历史中,又走在现实中,恍若在来回穿越着2000年的时空隧道。


  丝绸之路,作为一条古老的商路,骆驼的驼铃声幽远的回响,应是它的主旋律。然而杂沓的马蹄声,也是它的无法抹去的背景声音。围绕着这条商路的控制权,农耕的中原五朝与游牧民族,曾经发生过一次次地拼死争夺。


  武威雷台,曾发现一座东汉大型砖窑墓。走进斜窄的古墓通道,阵阵寒气袭来。讲解员告诉我们,据此墓出土的99件铸造精致的铜马车仪仗俑推测,墓主人起码俸禄在2000石以上,并且可能是一位职位很高的将军。然而令人们不解的是,墓室中只有一根腿骨而缺少其它骨骸,是不是他是在战争中牺牲,人们无法找到他的尸体,却只从尸横遍野的战场,捡回一根腿骨?


  最让人叫绝的是墓中出土的一件铜奔马。奔马三足腾空而起,右后蹄踏住了一只飞燕,马头上一撮呈流线型的鬃毛指向翘起尾部;嘴巴微张,似在嘶鸣;飞燕回首惊顾,更增加了奔马疾速向前的动势。整个奔马造型优美,神势若飞,合乎力学平衡原理,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是中国汉代极富想象力的自由精神体现,也是一种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铜奔马1984年被定为国家旅游标志。


  武威发现如此精美的铜奔马和铜马车仪仗俑并不是偶然的。武威地处河西走廊的咽喉,汉昭帝时在今日兰州设金城郡,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合称河西五郡,组成凉州,武威即为凉州刺史的治所,因此又别称"凉州",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河西的中心。


  高超的艺术品,来自于生活的丰富性。铜奔马在武威出土,恰恰证明了武威周围,骑兵部队众多,辽东史书上所载"凉州之畜为天下饶"也是吻合的。


  在这里我还想说的是,汉武帝作为一个农耕民族的帝王,为了免除边患,保护丝绸之路,决意建立庞大的骑兵部队,这无疑是一件极端困难的事情,但汉武帝却做到了,并因此取得了对匈奴之战的胜利,将西域纳入中国版图,开通和保护了丝绸之路,使东西方文明终于依靠这一纤细的孔道得以交流碰撞,造成了东西方的文化奇观,人类文明由此获得了飞跃性发展。


  马作为一种充满灵性的动物,在人类历史中扮演者极端重要的角色。我们热爱马,就是热爱自由奔放的精神,热爱独立不羁的生活。当然我们也热爱牛,牛给我们沉稳、厚实、值得信赖、土地般质朴的生活。


  当牛和马所代表的不同文明不再以杀戮作为打击对方的方式,我们将获得一个完整的美好世界。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十五分钟的苏丹汗驿站
  • 玉门关和阳关
  •  西南丝绸之路:从茶马古道的烟尘,到天路的呼啸【追梦·西
  • 丝绸之路的由来及其启示
  • 文物展和书籍带你寻访丝绸之路
  • 研究称黄骅海丰镇遗址为宋金“海上丝绸之路”北起点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