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梯田黄山厚土上的人文奇观

时间:2011-12-26 21:41来源:鑫报综合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证书

证书

如画梯田(资料图)

如画梯田(资料图)

梯田博物馆

梯田博物馆

梯田(资料图)

梯田(资料图)

    如果仅从文化的层面去看,农田是很难沾上边的。但庄浪人不一样,在黄土地上用双手创造一种别样的人文景观、一个全新的文化遗产。

    庄浪梯田是一个奇迹。

    2009年4月,庄浪梯田被列为全国文物文化保护遗产范畴。

    在国家文物文化保护遗产项目说明书上有着这样的介绍:这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奇迹,是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几十年坚持不懈改善生产条件的典型,更是劳动人民伟大智慧的结晶。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吃大苦耐大劳的无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勇于拼搏、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慨和无私奉献、同心同德的群体意志,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A、背   景

    庄浪,藏语意为“野牛出没的地方”,是如今的中国梯田第一县。它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东南部,六盘山西麓崇山峻岭之间,境内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95%。庄浪县境山大沟深,地陡土瘠,自然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

    为改善生态环境,20世纪60年代以来,庄浪人民历经34年,发扬愚公移山、艰苦创业的精神,众志成城,克服重重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共移动土方3亿立方米,修成梯田94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83%,从而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彻底改变了地瘠民穷的状况,将昔日的光山秃岭变成了一个山川秀美的“梯田王国”。

    地处六盘山西麓的庄浪县,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甘肃省18个干旱县之一。

    庄浪自古贫瘠。据明万历《庄浪县志》记载:“立群山之中,居偏隘之区,田不川,山不林,雨少干旱,雨多则寒,一遇早霜,秋木尽萎,果菜桑麻皆非所产”,在建国前后,这里曾是有名的“没治县”。据庄浪县稍微上点年纪的老人们回忆,这儿“十山九坡头,耕地滚了牛,麦子长得像马毛,亩产很难过百斤。”人们过得是“早吃野菜午吃糠,晚上清汤照月亮”的生活。

    在庄浪,气候干旱再加上水土流失成为困扰这里发展的最大障碍。据庄浪县政府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是“山高地陡,水土难留。”据了解,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县1553平方公里的土地,每年都有1000万吨泥沙流失,每年平均要被剥去6毫米土层。

    “天上下雨地下流,肥土冲到沟里头”、“无雨苗枯黄,有雨泡黄汤。”这是当年庄浪县水土流失的真实写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因地制宜、发展梯田农业成为当时庄浪人最合理、也最持久的一个选择。

    B、 起   步

    庄浪梯田的历史,是一部西部农村浓缩的变迁史。

    据《庄浪县志》记载,1964年,中央发出“农业学大寨”号召后,学习大寨人,修建“大寨田”的群众运动在庄浪大地展开。庄浪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全县组织了5万多精壮劳力,筐挑、背篼背、推车推,拉开了庄浪县梯田建设的序幕。

    进入70年代,庄浪人民艰苦奋斗的步伐不断加快,掀起了梯田建设的第一次高潮。全县人民克服各种困难,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学“大寨人”,修“大寨田”,每年秋冬动员十多万劳力,大雪封门不停工,冰冻三尺不收兵,在朔风酷寒中苦战数月,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田基本建设群众运动,并且治理规模逐步扩大,几个大队乃至几个公社联合作战,一处梯田建设工地上劳数千人,一次修地成千亩,出现了赵墩公社等闻名全国的先进典型,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的水平梯田为稳定提高粮食产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立了农田基本建设在庄浪生产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十年间,全县仅凭人工一锨锨开挖出水平梯田33.3万亩。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全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梯田建设出现了“劳力难组织,地块难集中,受益难平衡”的突出问题,县上提出“山河面貌不改,兴修梯田不停”的决策,坚持梯田建设的持续发展,再次掀起了梯田建设新高潮,向梯田化的目标迈进。据《庄浪县志》记载,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庄浪县累计建成水平梯田66.6万亩、先后有86个村梯田化,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梯田建设凸现成效。

    C、发   展

    上个世纪90年代,掀起了庄浪县修田史上的第二个高潮。

    1993年,庄浪县被水利部列为全国唯一的梯田化试点县,原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原国务委员陈俊生分别为庄浪题词:“愚公移山,大造梯田”,“锲而不舍,兴修梯田”。1998年5月,国内农学专家对庄浪梯田化县项目鉴定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庄浪县梯田化建设工程是一项居国际领先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

    庄浪县被国家水利部列为全国唯一的“梯田化建设试点县”,梯田化建设工程进入了攻坚阶段,县委县政府按照建设梯田化县的标准,提出“苦战三五年,实现梯田县”的奋斗目标,采用人机结合的模式,每年以4.5万亩的速度推进。

    1998年7月,“庄浪梯田化建设试点县”项目通过国家水利部验收,被命名为“中国梯田化模范县”。

    庄浪文人张胜平这样描绘道:

    庄浪儿女

    战天斗地

    坚持四十年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挖山修梯田

    昔日荒坡

    今朝换颜

    梯田成模范

    …… ……

    梯田王国

    名不虚传

    中外皆惊叹

    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静静地耸立于庄浪县城的紫荆山下,这座外观雄伟的纪念馆是庄浪县委、县政府为了再现当年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创业的真实情景,激励教育后人进一步弘扬庄浪精神,于2007年10月底建成并完成装饰布展的。

    这个独特的纪念馆浓缩了庄浪梯田近五十年的变迁史。

    据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纪念馆自11月2日正式开馆展览以来,先后接待国家林业总局和农业部调研组等团队的调研和参观,每年都有很多人前来参观。目前已经是庄浪县委确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这座总投资100万元,占地523平方米的纪念馆内,共收藏有反映庄浪梯田化建设历程的相关实物和资料128件,展厅共分5个部分,以图、文、物相结合的形式,详细介绍和记录了庄浪县梯田化建设的几个重要阶段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描画出40万庄浪儿女不畏困难、前赴后继、征山治水、改造山河、敢叫天地换新颜的历史场景,再现了他们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庄浪发展史上“修梯田,兴产业,富人民”三部曲的宏伟画面。

    走进庄浪县赵墩沟梯田生态风景区,放眼青山绿水,层层梯田如镶金绿带,如诗如画。“山顶沙棘戴帽,山间梯田缠腰,地埂牧草锁边,沟台果树围裙,沟底坝库穿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已将这里描打造成了一幅富有创意的风景画。

    (本文相关资料由庄浪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天国的阶梯”——川南高坎梯田
  • 元阳梯田:摄影作品里的水墨情缘
  • 火辣辣的庄浪“花儿”
  • 闲话庄浪高抬
  • 庄浪梯田:黄山厚土上的人文奇观
  • 庄浪农家女自编自导自演电视剧(二)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