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依然靠得住 博物馆木织机又织新布

时间:2017-04-15 08:01来源:大西北网-燕赵晚报 作者:苗静 点击: 载入中...

    不久前,在众人的努力下,石家庄市博物馆珍藏的一架老式织布机重新运转起来,织出了布。


    石家庄市博物馆有一个农耕与民俗展厅,里面展出300多件农耕时代的农具等老物件,有犁、锄、轱辘、牛车等,虽土得掉渣,却是农耕时代的真实写照。这些展品大都由痴迷于收藏的赵陵铺居民何信芳捐赠。65岁的何信芳被称为“农耕民俗文化的守望者”.


    农耕民俗展厅里摆放着一台老式织布机,是赵陵铺的一位居民捐赠的,已在这里摆放了6年。这台织布机几乎所有的部件都是木质的,至少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让这台织布机重新转起来,织出布匹,一直是何信芳的愿望。但在如今的时代,将织布机组装起来、寻找会织布的人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久前,何信芳偶然得知深泽县一个农户仍然在用老式织布机织布,他就专程赶到那里,买回已染好色的线,连同盛(音sh ng)子等织布机的零部件。何信芳请来了同村84岁的王叶兰和另外几位赵陵铺居民,一起组装并调试织布机。


    5种颜色的棉线,已经被整齐地缠绕在盛子上,这就是经线,最后可以织出彩色格子的布匹。何信芳买回的这些线有400多根,可以织成50多厘米宽的布。将盛子及其连带的部件组装在织布机上,就可以织布了。在此之前,由棉花到棉线,已经经过了擦条、拐线、浆线、掏杼等多道工序。其中,掏杼这道工序需要将通过综的经线一根一根穿过细杼,400多根线,需要两个人干一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着实是个细致活儿。


    这台木质织布机年久不用,各部件严重发涩,何信芳他们用油布仔细擦拭,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调试,终于组装好了。84岁的王叶兰一直在一旁指导大家组装,不时坐上去试试能不能用。她已有50多年不织布了,但仍清楚地记得织布机怎么组装和使用。王叶兰年轻那会儿,几乎家家都织布,女人们往织布机上一坐就是半天的时间。顺利的话,一天能织出六七米长的布。织布时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线断了,要用特殊的打结方法,一根一根地接好,才能继续下去。冬天纺花,春天织布,一家老小的衣服、被子、床单等,都出自女人们勤劳的双手。


    织布机调试好了,王叶兰坐上去,脚蹬着踏板,手拿起梭子,随着梭子带着纬线在经线间来回穿梭,经线和纬线交织结合在一起,布也就一点儿一点儿地变长。这台老式织布机,数十年后终于重新织出了布。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甘肃省博物馆“国宝省亲”首站:115件文物将在出土地平凉展出
  • 柳州螺蛳粉博物馆开馆 展示螺蛳粉制作生产过程
  • 82岁奶奶把家里变奇石博物馆 搬家时6车行李是石头
  • 台湾罕见“毛发石”亮相狼牙山文化博物馆
  • 亿年古生物化石“花落”上海自然博物馆
  • 傅抱石《茅山雄姿》以近2亿成交 买家为民营博物馆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