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存汉唐至明清修建百里寺庙群 曾是宗教枢纽

时间:2015-04-09 08:01来源:大西北网-山西日报 作者:郎加明 点击: 载入中...

    把代县、繁峙、五台3个县的地图拼起来观察,就会发现:从代县正下社村(北端点)中经繁峙县岩头乡到五台县台怀镇(南端点),赫然存在长达70公里汉唐至明清时期修建的多姿多彩的各类寺庙。


    --正下社寺庙群。即以代县正下社村的普照寺、紫竹林、财神庙、碧霞庙为核心,包括周边村庄东下社的龙王庙、东滩上的峨阑寺、西下社的关帝庙、显旺的嘉圣寺、南旧的峨峰寺、东留属的神灵寺、西留属的崇庆寺等所形成的寺庙群。其标志为正下社村西庙25米多高可覆盖360多平方米常有几十只鹳鹤栖息的 “凤凰展翅形”千年古松。


    --峨口寺庙群。即以代县峨口镇的东西寺(含白云寺、文殊寺和三奶奶庙)为核心,包括周边村庄佛光庄的佛光寺、木角村的洪济寺、下高崚的证空寺、富村的龙华寺等所形成的寺庙群。其标志为峨口镇峨峰上的东西寺。


    --岩头寺庙群。即以繁峙县岩头村的秘密寺和秘魔寺为核心,包括周边村庄安头的圭峰寺和白马寺、岗里的石佛寺、大保的香山寺、水峪的望台寺等所形成的寺庙群。其标志为岩头村秘魔岩的龙洞。


    --庄子寺庙群。即以繁峙县庄子村的狮子窝为核心,包括周边村庄大明烟的永安寺、富家庄的吉祥寺、油房的成果庵、禅堂的西来寺、法雷寺、演教寺等所形成的寺庙群。其标志为庄子村狮子窝的万佛琉璃塔。


    --台怀寺庙群。:即以五台县台怀镇为核心,包括凤林寺、慈福寺、显通寺、塔院寺、五郎庙、菩萨顶、黛螺顶、万佛阁、罗喉寺、圆照寺、广仁寺、广化寺、梵仙寺、三塔寺、龙泉寺、南山寺、殊像寺等所形成的寺庙群。其标志为台怀镇塔院寺的大白塔。


    直到1957年,蒙古、西藏、青海、冀热、雁北、京津、东北、朝鲜等地的佛教僧侣和信徒以及驼队、马帮,还时常沿着“雁门关-显旺村-(渡滹沱河)-正下社村-峨口镇-(溯峨河谷)-岩头村-庄子村-台怀镇”线路去五台山朝觐和经商。其中,峨口镇便是链接这条中国唯一的“百里寺庙带”的文化、宗教和贸易经脉的枢纽节点。


    峨口,即峨河的出山口。分别发源于五台山挂月峰(西台)、翠岩峰(中台)和叶斗峰(北台),到繁峙县高儿坡村附近“三源合流”汇集为一条水量大、流速急的峨河,经岩头、甘泉、大保、元山、南磨、安头、水峪、木格等地,从代县峨口镇奔出大山,在东滩上村和南旧村之间汇入流经晋冀两省18个县市的滹沱河。由南往北的峨河水全长60公里,从北向南的寺庙带全长70公里,两者的共同路径则为峨河谷和峨河流域。


    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峨河和滹沱河的冲积作用,南以峨口镇为中心、北以正下社村为中心,形成了河溪密布、人口密集的小平原。过去常年不断的峨河水,就是两岸人畜饮用水和8万多亩良田的“母亲河”和“生命之源”,也是这个地区历史上之所以产生“百里寺庙带”以及成为晋商故里之一的最根本原因。


    与峨河谷外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物阜民丰相映成辉,原来峨河谷内的山坡丘陵也是林海茫茫、芳草萋萋。《大唐神州感通录》记载:“代州(今代县)东南,有五台山者,古称神仙之宅也。山方五百里,势极崇峻……松柏茂林,森于谷底。”当地民众回忆,1980年前后,峨河流域和滹沱河两岸还是稻麦飘香、辣椒飞红、烟田荡绿和雁鸣蛙跳。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庙会”的时候,古色古香的峨口镇河水奔流,涛声阵阵,桃花盛开,垂柳依依,水车翻转,商贩云集,晋剧高唱,峨峰上的东西寺及周边的各寺庙游人如织。


    然而,这个区位优势卓绝和软硬资源富集的地方,却由于70年代太钢峨口铁矿的投产开采,以及90年代出现在峨口铁矿周围民营小铁矿的乱采滥挖,造成峨河谷内的森林植被大面积砍毁和南磨村一带废铁矿渣堆积如山,峨河谷外的农田板结,粮菜欠收,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以及峨河、滹沱河水量锐减和两岸湿地、芦苇荡基本消失,当地“凄风苦雨”且年降雨量越来越少。更为严重的是,从几近于枯竭断流的峨河将被污染的水体和尾矿砂排入滹沱河,又由滹沱河运载和渗透于所流经的山西、河北两省的大片国土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怎样才能根治隐藏在峨河谷里的“三废源头”呢?最佳的创意是,可借鉴阿联酋迪拜一方面致力于开采地下石油,另一方面努力建设旅游景观目前旅游业已大于石油业收入的经验,以“两色”(即营造红色文化景观、建造绿色森林植被)去保护、治理和修复峨口铁矿“三废”(即废渣、黑尘、污水)。同时挖掘和唤醒历史记忆,“整旧如旧”地打造和恢复晋商驼道的重要分支--昔日风景如画的 “雁门关-五台山百里寺庙走廊”这个真正的文化和旅游宝藏,用“旅游驱动、矿业驱动”的双轮经济,使忻州市为山西省建设“文化旅游强省”作出实质性贡献。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山西非遗传承人孙红斌:“玻璃人”的“泥塑梦”
  • 山西官方民间共推古长城保护
  • 山西百年中药老字号传承中医经典
  • 山西省人民政府从省文保单位“督军府”摘牌迁址
  • 山西佛光寺东大殿多处漏雨 曾被称“古建筑第一瑰宝”
  • 长沙发现100多座古墓葬 时间横跨战国晚期至明清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