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存侵华日军飞机掩体进《抗战汇编》

时间:2014-12-15 09:37来源:大西北网-法制晚报 作者:崔毅飞,柴程 点击: 载入中...

    如果说历史是由人民书写,这便是个鲜活的范例-- 在北京大兴、丰台、海淀、通州四区,遗存着许多蘑菇形建筑,俗称飞机窝,即侵华日军飞机掩体。对于这些罪证类遗迹,官方尚缺乏全盘细致的统计,市民吴晓平先生通过查访,确定了北京现存飞机窝17座,并记录下具体方位和现状。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网上纪念馆优秀资料汇编》面世。吴晓平的记录成果,刊发其中,填补了官方领域的研究空白。


 

 

发现 市民查访19座飞机窝 进抗战汇编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网上纪念馆优秀资料汇编》在抗战馆面世。这是“12·1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对遇难同胞的一次公祭。


    记者发现,图书中收录了“北京现存的侵华日军飞机掩体”照片19张,是目前最为全面的相关记录,而这些图片就来自市民吴晓平。


    北京现存“飞机窝”分布在南苑机场、西郊机场、三间房机场周围,四年前,吴先生经查访,统计出19座完整的飞机窝。


    《北京抗战遗存》一书记载:日军占领南苑后,南苑机场成为日本陆军航空部队在中国最大的军事基地。机场附近建有20余个钢筋混凝土飞机窝。1949年以后,因机场周边改造,飞机窝陆续被拆除。


    1938年,日军在北平西郊柳林居村(今海淀区四季青镇东冉村)修建西郊机场,作为军事基地。


    1944年,日军在西郊机场修建3个哨所,仅1分哨就修建了6个大飞机窝,日军将飞机藏在窝里。


 

 

讲述 62岁老人 为查访罪证磨掉脚指甲

 


    62岁的吴晓平告诉记者,他小时候路过西郊机场见过这些蘑菇形建筑,但并不清楚用途。后来听老人说,才知道那是日军的飞机库。


    2010年,退休后的他有了更多时间,他将寻访飞机窝纳入考察日程。但因缺乏官方资料,网上线索又少,他只得围绕南苑机场周边,像苦行僧一样,步行着一个村一个村地转,边走边打听。为了得到丁点线索,他只能不断地造访当地老人,但经常是找对了地方,发现飞机窝早被拆了。


    他就这样一点点查寻,终于把南苑机场附近现存的15座飞机窝都考察清楚了,可他右脚的指甲盖却被磨掉了一个。

 

遗憾 旧宫两座飞机窝被拆 只留下照片

 


    今年4月17日,记者曾随吴晓平回访这些战争遗迹。它们有的淹没在城中村的出租大院里,有的隐匿在冷清的苗圃里,有的被改作骨灰堂,有的藏在部队营地内……


    吴晓平担心,随着城市拆迁改造,这些遗证未必能留下来,记录意义便在于此。按照抗战汇编记述,北京现存飞机窝19座,但实际上只有17座。


    今年八九月间,大兴区旧宫镇的两座飞机窝被先后拆除,当地村委会并不知道这是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大兴区登记在册的文物。工程车用破碎锤仅用两小时左右,就将一座飞机窝夷为平地。现在只有吴晓平的照片,能证实他们的存在。


    记者同时了解到,在海淀区四季青乡的小屯村,还遗存有一座完整的飞机窝,旁边立有汉白玉方尖碑,上书“侵华日军飞机掩体遗址”及“国耻纪念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落款为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海淀区人民政府。通州的三座飞机窝,同样立有方尖碑。丰台区现存六座飞机窝,尚未登记普查。


    得知新书当中,19座侵华日军飞机掩体现在只剩下17座时,抗战馆副馆长罗存康谈到,抗战遗迹承载着历史,如果没有这些载体,不利于今人感知这段历史。


    据他了解,有的省份已经有对抗战遗迹的保护计划,但目前为止,他还没有听说北京市有相应的整体保护计划。“这项工作不是某个部门的事,而需要多个部门协作共同保护。”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揭秘上宅文化:北京新石器时代代表 先民无差别居住
  • 北京圆明园回收流散文物逾八万件
  • 北京一工地挖出石碑
  • 北京一工地挖出石碑 文保部门:将派专人转运
  • “七三一”罪证陈列新馆已接待观众逾190万人次
  • 圆明园如园遗址考古发现设计科学的完整路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