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在台湾的幽居岁月(2)

时间:2014-05-26 08:30来源: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但那时大伯还是不能轻易与家属见面。”直到1961年9月,大伯才在“当局”批准下与家属见面。而这一面,他与寿夫人及弟弟张学森等亲人之间,整整隔了25年。


  此时张学良的“自由”仍有限,来往朋友除了家人,只有张群、张大千等几家可以走动。“每次到我们家,身边总是有七八个便衣跟着。伯父来之前,他们先进屋,每个犄角旮旯都看一遍。如果看见有陌生人,就会逐一盘查身份,或者把陌生人赶走。我们一家人聊天时,他们就坐在旁边听着。”


  而那时的张学良对此已经很淡然,他总是跟张闾蘅说:“行了,你别跟他们冲突了,我们已经比以前好多了!”为了避免给大伯他们找麻烦,张闾蘅平时也不常去,偶尔去了,家人总要再三交代,说话要小心,不能口无遮拦,免得给他们添麻烦。


  张家兄弟中,张学良与张闾蘅的父亲张学森走动得比较多。“大伯特别喜欢到我们家来。”张学良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经常通过姐妹俩了解外面的世界。有时一待就是半天,吃了晚饭还没有动身走的意思。


 

晚年最开心的日子是过年

 


  到20世纪70年代,“那时对他的看管已慢慢放开,允许见的人也多了。”但那时的张学良,已是风采不再的七旬老人了。


  那时的张闾蘅回台湾住了一段时间。张学良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她与妹妹张闾芝便成了大伯张学良关系最亲密的家人。


  “大伯、大妈最开心的日子是过年。平时他们家冷清寂寞,连玩牌都不允许,这一天可以例外。吃过年夜饭,大伯带头玩牌,别看他的视力听力都不好,每次赢家总是他,我们口袋里的’红包‘还未捂热,大部分的压岁钱都回到他手里。有时,玩了通宵也不知疲倦,而我们都东倒西歪了。”张闾蘅回忆,寿夫人虽然不是张学良生母,但他一直对寿夫人很尊重,称其为“五姨”,称马夫人为“六姨”.


  1964年7月4日,在宋美龄等许多好友见证下,张学良与赵一荻举行了一个小型婚礼。此时张学良已64岁,当年的“赵四小姐”也已54岁,风华不再。


  张闾蘅说,跟爽朗、豪放的大伯比起来,伯母赵四显得“冷”一些,她很少向外人提及自己内心的感受。“大妈对大伯的饮食起居照顾得非常好,他的生活就是她的全部世界。大伯谈起她时,有时会说:’人家对我好,我就得对人家好啊。‘”


  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后被软禁,先是于凤至陪伴他辗转于安徽、江西、湖南及贵州等地3年多,因为在贵州时患了乳腺癌,1940年于凤至孤身赴美国治病。而赵一荻则把她和张学良唯一的儿子张闾琳托付给美国朋友代养,专门陪伴张学良。张闾琳如今已有70多岁,在台湾再见到父母时已结了婚,因生长在美国,语言及思维难免有隔阂。


  “我后来到美国也见过于凤至,她一个人带着3个孩子在美国生活,以后再没有见到大伯。大伯在国外有一笔存款,所以她在生活上没有问题,但后来一直没有再婚,她还是有怨言的。”1990年春天,93岁的于凤至在美国去世。张学良和于凤至生有两儿一女,张闾蘅说,现在只有女儿闾瑛还在世,一个人生活在旧金山。


  1994年,张学良、赵一荻选择在夏威夷定居。赵一荻年轻时曾患肺癌,割除了一片肺叶,而张学良在40多岁时患了严重的眼疾,因居在深山中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视力差到看人只是影子,打麻将全靠手感,一耳全聋,一耳微有听力。多年来,赵一荻就是张学良的眼和耳,但一大声说话,就喘不过气来,非常辛苦,两人以轮椅代步相依度日。“虽然到了夏威夷后,我们全家陪着他们一起沐浴着阳光与海风,但曾经的少帅和风流赵四都变成了老人,看着他们日益黯淡的眼神,我经常有一种揪心的痛苦……”据《走出历史的烟尘》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张学良剿匪枪毙张学良 溥仪祭祖撞见皇太极
  • 太平轮幸存者仅36人
  • 张学良:西安事变的秘密就是4个字
  • 在台湾乘坐螺旋桨客机
  • 台湾“西方公司”凋谢之谜
  • 台湾名字的由来及演变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