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发现民国第一代身份证

时间:2013-09-10 08:46来源:渤海早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民国第一代身份证


  江西省宜黄县档案馆在日前整理民国档案过程中,发现"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颁发的第一代身份证。有趣的是,这张泛黄的身份证可通过登记指纹符号"斗"和"箕",达到防止他人冒用的目的。


  记者发现,这张民国身份证为白色双页折叠式,长16厘米、宽12厘米,纸质,正反两面铅印,证件字迹斑驳、照片泛黄。


  该身份证显示颁发日期为民国三十六年八月一日(1947年)。书写方式从左到右,正反两面是表格式证件。身份证正面右边题名是"中华民国国民身份证",正面右边有红色大方印章(上有"宜黄县政府"印字样)。反面左下角有照片,并盖有"江西省宜黄县政府户政室"字样的蓝色圆印章。


  细细端详,证件填写项却远比如今的身份证翔实,有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籍贯、教育程度、职业、与户主关系,还有外貌特征、左右手指指纹等,粗略一数竟有28项之多。


  其中,有的用黑色笔写,如教育程度,家属称谓及姓名,行业及职位,保甲番号,住址;有的用蓝色印章盖上去,如役别及日期,证明长官;有的用黑色笔画"△"、"○",如双手指纹符号,除左手大、小指画"○"外,其余全部画"△".据了解,那时没有如今的指纹扫描技术,指纹符号是登记"斗"和"箕",斗就画"○",箕就画"△",以达到防止他人冒用的目的。


  据专家介绍,当年的身份证如没有照片的话,还要在特征栏内注明"左撇子"、"麻子脸"等体貌特征。


  历史资料显示,1946年,国民政府修正公布后的《户籍法》,明确提出"已办户籍登记之地方,得制发国民身份证,或经内政部核准以户籍誊本代之。"同年6月,行政院颁布了《户籍法施行细则》,对国民身份证的有关事项做出了具体规定。


  1947年5月,民国政府开始制作双页折叠式白色第一代身份证,发给18岁以上国民。


  据专家介绍,身份证对现代人来说很是平常,但民国时期的身份证却因留存数量很少,而显得极为珍贵。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江西民宅地下挖出5.6吨古钱币
  • 江西民宅地下发现“宝藏”:挖出5.6吨古钱币
  • 江西民宅地下发现“宝藏”:挖出5.6吨古钱币
  • 江西抚州发现汤显祖家族墓园 汤显祖墓基本确定
  • 汤显祖墓被毁坏51年后重现 墓内已尸骨无存
  • 50位中俄油画家相聚江西“画”说“汤显祖故里”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