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历史教材选用中国战士押解美国俘虏照片(2)

时间:2012-12-25 10:14来源:东方早报网 作者:程映虹 点击: 载入中...


读了这样的介绍和分析,人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冷战起源的问题上,美国应该负更大的责任,因为它更强大,更有野心,也就是更具有进攻性,而苏联还在为自己的领土安全操心,因此是一个防御性的大国。一个防御性的大国不应该为对抗负更大的责任。


这本教科书还告诉读者,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个性也对冷战的发生产生了影响。书的作者把杜鲁门和斯大林作对比,说他虽然没有像斯大林那样残忍对待自己阵营的内部,但同样具有非此即彼的简单化的思维方式,对任何中性的、中立的事物都不能接受,要么是朋友要么是敌人,没有中间地带。这种态度使得杜鲁门在处理和苏联有关的事务上过于强硬,人为地恶化了气氛,有一次还把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气得离开了会谈。很明显,这就是说杜鲁门也不比斯大林好到哪儿去,如果没有杜鲁门,美苏关系不会变得那么糟。因此说来说去,冷战的发生责任一多半在美国,甚至是美国决策者制造出来的。


在介绍冷战起源时,这本教科书还用了大量篇幅介绍胡志明在1945年8月是如何寄希望于美国去支持越南独立,而美国又是如何出于和苏联对抗的全局考虑和法国作了交易,牺牲了越南独立,因此失去了和北越共产党人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机会。不难看出,书的编者对胡志明非常同情,用一整页的篇幅刊登了他和美国派往越南的军事人员在1945年夏天的合影。这张照片不由得让人想起中共领导人在那个时候或更早和很多美国军事人员的密切关系和合影。书以此为例,说美国为了开展冷战,不但牺牲了很多殖民地人民的利益,而且给自己树了新的敌人。


在介绍朝鲜战争时,教科书虽然承认是金日成发起了进攻,但却强调这是一场“内战”和“统一战争”。这样,不但是谁发起了战争变得无关紧要,而且美国和联合国干预的合法性也就顺带着被撸掉了。教科书特意谈到战俘问题,说美国方面违反日内瓦协定,只把那些愿意回到朝鲜和中国的战俘交还给朝中方面,而不是全部遣返,这样就挑起了关于战俘问题的争执。至于对方会不会根据起码的人道原则善待自己的战俘则一字不提。当然,教科书的作者也无从知道那些回国的战俘后来的生活状况,就连这些国家自己的人也不知道,直到最近这些年有关情况才逐渐披露。


最后,编者对冷战中的美国做了这样一个概括:


美国国内的批评者挑战冷战的设计师(程按:“设计师”就说明书的编者认为冷战是美国人制造出来的),质疑对来自海外的威胁的夸张,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横加干预,以及外交政策昂贵的军事化。但是当杜鲁门这样的领导人用极端主义的语言描绘冷战,把它说成是有关反对一个庞然怪物的生死存亡的斗争时,合理的批评招致怀疑,异议人士受诋毁。批评者对美国全球范围内四处干预和依赖核武器的外交政策的探索性的质疑被淹没在异议者对共产主义妥协迁就——如果还不是给你安上非美主义的罪名的话——的指责中(非美主义是极端右翼的麦卡锡主义发明的罪名)。美国的决策者就是这样成功地在冷战问题上制造了一个国家共识,这个共识扼杀了辩论,塑造了美国几代人的心态。


这样的控诉,听来真是让人拍案称快。这样的反思,读来真是意味深长。书的编者既不担心美国国务院找他们算账,也不害怕军方和中情局的切齿之声。你干你的,我说我的。干是你的责任,说是我的权利。你既然干了就不要怕我来说,我说了也没什么可后怕的。


当然,很多美国人不会同意历史教材这么个写法,不会同意对冷战这么个说法,不然这本教材的编者也不会在一部本该平实叙事的历史教材中大发牢骚。但他们多半还是会赞成历史教材就该这么个出法。你要是不喜欢这本书的观点,尽可到书市上去淘,直到淘到你中意的。如果实在没有,你完全可以挽起衣袖大干一场,拿出你自己版本的历史;或者出一笔钱,悬赏一本合你心意的教材,哪怕只印给你自己看。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