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官员在三八线上举望远镜观望诱发朝鲜战争?(2)

时间:2012-08-28 09:41来源:成功 作者:北明 点击: 载入中...

 

美国国家档案馆中当事人的见证

 

本世纪影响深远的英国思想家罗素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名句其中的一层意思是说,人们总是从后来的现实中找寻历史的成因和线索。由于后来的现实有时出乎意料,所以,在探究原因时,人们会把遗忘了的历史重新翻出来检阅,并对之发问。


在韩战爆发的背景探究上,人们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但是我先后访问了三位有关的学者,查阅了大量的英文资料,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


最后,在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大量关于韩战的采访调查资料中,我找到了关于这个问题最直接,也是最权威的第一手资料:美国人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原始访问记录。


采访时间是1997年。采访人是“美国有限电视新闻网”记者。


三名被采访人全是都是关键人物:美国当时国务卿艾奇逊的助理卢修斯-巴特尔,美国国务院现今仍然在位的负责朝鲜事务的官员奈尔斯·邦德,当时艾奇逊向新闻界宣布那个战略防御计划时在场的、前纽约先驱论坛报驻白宫记者罗伯特·多诺万。


阅读这些档案之中我发现,被问到同样的问题时,除了纽约先驱论坛报的记者罗伯特,其它两位美国官员,都有些不以为然。我还发现,尽管如此,负责采访的记者却和我的状态一样,锲而不舍地刨根问底。


了解他们三位的说法,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段历史事实及其一些相关的情况。


当年的助理国务卿卢修斯·巴特尔,描述了艾奇逊发表那番讲话头天晚上做准备的情况:


“讲话前的那天晚上,我去了艾奇逊家。迪安·腊斯克(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部长助理)在那儿,负责远东事务的沃尔特·巴特沃斯在那儿,嗯,我想马歇尔·舒尔曼也在那儿。我们一直工作到傍晚,最后,艾奇逊先生说,‘我不满意我们写的这些,我要加上注释备忘,我会自己做的。’然后他转向我说,‘虏克,我明天不去办公室,如果你要找我,上这儿来’,他说,‘明天在新闻俱乐部见’。他就对我说了这些。所以,我没有讲稿的副本。我不知道他工作得如何,他完全是用自己的便条备注。他准备了一个发言提纲,那是一个独行其是的讲话。这样,他为我们的……某些地区设定界限,比如菲律宾,那儿正遭受攻击,我们马上就得出兵;还有一些地区我们诉诸联合国等等。他明确了这几个重要的地区。在讲话发表的时候,完全没有人注意他没有提及的区域和没有讲的部分,只是当韩战发生了,朝鲜情况变糟了,人们才开始挖掘这个讲话。我记得国务卿后来有一次对我说,‘虏克,我们说了什么?我说了什么?’我告诉他他的讲话内容之后,他说,‘咱们再看看那个稿子,这事突然就变成一个重要的关键了。’我们就认真地读了那个稿子,然后他说,‘啊。我们当时所说确实是像他们说的那样……’。所以,他觉得事实上那个讲话没有对许多评论家认为应当做出确定的地方做出确定。这招致了朝鲜攻击……北朝鲜攻击南朝鲜。我不认为这些年来关于此种说法的证据完全有说服力,我认为进攻发生了,可能……这也许是一个因素,但是我对此表示怀疑。”


让我们再来看看美国国务院负责朝鲜事务的官员邦德·奈尔斯怎么说。记者问:国防部或者您的部门对艾奇逊的防御范围的讲话如何反应?邦德说:


“国务卿艾奇逊是在华盛顿的‘国家新闻俱乐部’做的这个演讲。那不是一个演讲,那是一个谈话。他用一些注释纸条谈话。他没有用讲稿,因为没有准备好讲稿。事情对任何人都不清楚,所以甚至一直到第二天消息见报,我们都不知道他到那儿去做了这个声明,我们是事后知道的。如果那个讲话事先送给我们过目,我们是不会通过的。实际上,国务卿艾奇逊是在阐述十个月前麦克阿瑟将军对一位英国记者发表的一个声明。所以他不是第一次这样说,那事实上是五角大楼的,我想甚至是国防部的立场。朝鲜从未提及过这个声明。你会记得,那正好是划了一条线,把他们(指朝鲜——本文作者注)划在外面了。就是这样,所以我们除了后悔这个讲话没有什么作用之外,当时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反应。”


记者接下来问,您是否真的认为那个讲话在任何程度上给共产主义在朝鲜半岛的扩张开了绿灯?邦德说:


“我想最好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疑问,留到有更多的凭据可以证明的时候——如果这些凭据存在的话。我非常怀疑是否是这样?我认为,(北韩的军事计划)早在讲话之前就在进行中了。”


他讲这番话的时候,苏联的军事档案尚未解密,现在我们知道,北韩的军事设想正是在艾奇逊这个讲话发表之后半个多月的时间,由于斯大林明确表态支持,而正式启动的;它从一个设想变成一个可以实施的军事计划,也是在两个月以后,金日成率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时实现的。


接下来的当事人,就是当时也在国民新闻俱乐部里聆听艾奇逊讲话的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驻白宫记者罗伯特·多诺万的回忆。美国的记者与政府官员不同,他们永远保持独立见解,秉实直说。


记者:“艾奇逊是那个当年做了著名的防务范围讲话的人,那个讲话当时不那么著名。后来却变得不仅著名,而且臭名昭著。您能否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个讲话后来被揪住不放,而且变得臭名昭著?”


罗伯特:“因为人们觉得艾奇逊没有把三八线地区包括在美国的防务范围之内,这刺激了敌人的行动。”


记者:“您是否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艾奇逊在他的讲话中全然没有提及朝鲜,以至于招致如此负面的批评?”


罗伯特:“嗯,被批评是因为这个讲话打开了共产主义入侵北韩的道路……事实上,我们的防务范围,据我们的理解,是那些在美国控制下的岛屿,从艾鲁森斯一路到马里安斯。但是在这个例子上,却被解释成了没有将朝鲜划入我们的防务范围。不过如此而已,可是这却被用来攻击总统和艾奇逊。我想我说清楚了。”


从上述采访中,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艾奇逊的讲话是仓促做出的,事前还没有准备好;


——美国没有在远东投入太多的精力,也不认为朝鲜半岛会爆发战争。


——在防御范围上,艾奇逊只是没有提及朝鲜半岛和台湾岛,却并没有明确地把朝鲜和台湾划在防御范围之外;


——他当时提及的区域,比如菲律宾,正处于军事紧张状态。这可能使他对整个远东地区的注意力由于集中在那些地区,而忽略了朝鲜、台湾;


一按照负责朝鲜事务的邦德的话,麦克阿瑟早在十个月前就有类似说法了,只是那时朝鲜没有发生战事,因而没有引起媒体的注意-


——显然,美国对劳动党的新朝鲜和共产党新中国武力取得政权后的战争惯性没有意识,他们对这两个国家政权当时武装统一祖国的决心到底有多大,没有真正的了解。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