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化石地发现过程:一锤子砸出一个新物种

时间:2012-07-05 17:38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7月1日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个化石类世界遗产,填补了中国化石类自然遗产的空白。

  巧合的是,28年前,也是在7月1日,青年科研工作者侯先光发现澄江动物化石群。当时,侯先光是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一位科研人员,如今他是云南大学的教授。

  实习生 吴怡 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 综合新华社消息

  ■中国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为我国第一个化石类世界遗产

  ■发现者当时是中科院南古所研究人员

  发现者故事

  28年前执着

  寻找古生物化石

  中国澄江化石地在云南澄江县的帽天山。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山被世界知晓,缘于一个叫侯先光的人。昨天,现代快报记者致电侯先光,他特别激动,“这是来自家乡的电话,好亲切。”

  侯先光是江苏人,1984年6月5日,他从南京出发到云南寻找化石。当时,侯先光是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一名科研人员,他去云南是寻找曾经生存于寒武纪的高肌虫化石。

  “我就是专门研究5.3亿年前古生物的,对于我们来说,化石就是生命。如果找不到化石,很有可能是职业的终结。”侯先光说,当时云南澄江帽天山并不为人知,不过在古生物界,那里已经是被研究得相对透的地方。“七八十年前,老一辈科学家们就对这里有研究了。”

  那一次,侯先光给自己设置了一条寻找化石的路线,云南的武定、澄江……侯先光从南京出发,坐上了去云南的火车。他选择了一个离帽天山约5公里、名叫洪家冲的地方进行挖掘。

  侯先光说,那时候住在野外地质勘查工作人员的工棚里,天天早出晚归,爬过崎岖的山路,到选点搜寻古生物化石,每日劈下的石头常常有两三吨重,然而,艰苦的工作并没有得来想要的收获,工作了一个多星期,却依然两手空空。那一年6月30日,沮丧的侯先光彻夜未眠,决定换个地方重新寻找化石。

  一锤子下去,古生物群出现了

  1984年7月1日,天空下着小雨。侯先光打着伞,和领路的民工一起,来到距澄江县城8公里的帽天山,这是他来澄江之后的第二个野外工作点。围着山转了一圈,选好工作地点,他又开始拿起小锤子,砸起石头。下午三点左右,随着一榔头砸下去,一个半枚硬币大小的化石出现了,凭借经验,侯先光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从未发现的新物种,他当即告诉随行的民工,不要再推进,就在此地集中挖掘。

  侯先光发现的第一块化石是什么?“纳罗虫。”侯先光说,纳罗虫是加拿大的,之前他也从来没有发现过。“我当时就是在5.3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的,那个化石肯定也是5.3亿年前的。”侯先光回忆说,当时一锤子下去,五六厘米厚、一个栩栩如生的化石便映入眼帘,就在那一刹那,空气似乎静止了,整个标本湿湿的,就像虫子在水里面漂。然后他就呆呆地看着那个标本,当时手真的是在抖,同去的农民问他怎么了,他才回过神来。

  侯先光在帽天山意外发现的化石,便是后来被鉴定为“长尾纳罗虫”的第一块澄江动物群化石。

  欣喜若狂的侯先光经过继续深挖,又在澄江一带发现了各种千差万别的生物,小的只有2毫米,大的有一两米。

  侯先光的惊人发现直到3年后才进行了公布,在国际学术界引起轰动。1991年纽约时报以头版头条并附配精美图片介绍中国帽天山动物群的发现,指出:“中国帽天山动物群的发现是本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意义

  见证早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生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也有少数科学家质疑,生命的进化不只是渐变,更有受到外部条件影响的大突变。

  在地球历史中,距今5.42亿年—4.88亿年的寒武纪是引人注目的重要时期。早在19世纪初期,人们便注意到,从寒武纪开始,地层中保存了大量的化石,而在寒武纪以前的地层中却很少有化石。因此,寒武纪被确定为显生宙的起始,表示从寒武纪开始地球上有了“看得见的生命”。据介绍,1909年,美国古生物学家维尔卡特在加拿大西部落基山脉的布尔吉斯发现了距今5.15亿年中寒武时期的软躯体动物化石,展示了中寒武时期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面貌,成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经典例证。

  侯先光介绍,澄江动物群的地质时代为5.3亿年,属于早寒武纪,比布尔吉斯动物种群早1500万年,因此澄江动物群更加接近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起点,这是迄今为止,人们所发现的真正意义上早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实证。

  海洋霸主奇虾

  5.3亿年前的海洋霸主,不是庞大的鲨鱼,而是“小小”的虾。不过,侯先光说,这种虾并不是现代虾子的祖先,尽管名字叫奇虾,但科学家们认为它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之所以叫奇虾,由英文翻译而来,意为‘奇怪的虾。和螃蟹、蜜蜂一样,奇虾属于节肢动物。”侯先光说,澄江动物化石群出土了很多奇虾的化石,经过还原,可以知道奇虾拥有硕大的口腔和巨大的牙齿,同时它还有一对巨大的爪子,它的前肢带刺,会将猎物撕碎后放入口中。别看奇虾化石仅有10厘米长,这只是幼年奇虾的体型。经过研究员的推测,成年的奇虾体型将会有2米多长。

  奇虾之所以称为霸主,是因为它已经是食肉动物,当时海洋中的鱼类等都不是它的对手,最终都会成为它口中的食物。

  人类鼻祖昆明鱼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专家朱茂炎说,科学家们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在100万年的光景内,生命出现了大爆发。

  而当时人类的鼻祖也已经出现了。“脊椎动物就是人类的鼻祖啊,脊椎动物在当时已经是相当高级的动物了。”朱茂炎说,这些年陆陆续续都有新发现,比如脊椎动物早期是怎么演化的。而被称作人类鼻祖的是昆明鱼。

  据介绍,昆明鱼和现代鱼类长相已经没有什么分别,它尽管看上去身材娇小,只有4~5厘米长,但已经具备了明显的头部、眼睛、背鳍、腹鳍等,尤为难得的是,这种鱼类的肌肉保存完好,纹路十分清晰。昆明鱼的发现,将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脊椎动物演化史极大地向前推进,同时更改写和完善了脊椎动物早期演化理论。

  1987年4月17日,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正式公布“澄江动物群”的重大发现。“澄江动物群”被国际科学界誉为“古生物圣地”“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之一”。

  保护

  化石圣地禁止采集

  侯先光说,如今澄江动物群化石已经发现了20多个门类的物种,以及40多个无法被具体归纳门类的物种。

  据了解,澄江化石地面积512公顷,化石物种多样,目前至少有200个物种被描述发表。

  侯先光说,作为化石地的发现者,他参与了申遗文本的制作,如今化石地已经申遗成功,作为对联合国的承诺,澄江帽天山化石地被划成了核心区和缓冲区,今后无论是核心区还是缓冲区都不能进行化石开采了,就算是科研工作也不行。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