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的“公车改革”:1946年处理首长“公马”

时间:2011-12-21 16:17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韩三洲 点击: 载入中...

解放前的“公车改革”:1946年处理首长“公马”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韩三洲

    公车改革,是一个历久弥新、时时提起的热门话题。来自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至少在1500亿—2000亿元之间,这还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用车以及超编配车。公务用车位居“三公”之首,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发达国家。在我国这样一个人民生活还远不富裕、人均GDP排在世界百名以外的发展中国家,数字巨大,浪费惊人,突显了特权泛滥与治理难度。
    有不少学者把公车改革的历程从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那时算起,到今年已经有17个年头了。其实,作为早期的刍议,公车改革的话题已于65年前的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人民日报》的前身)上就已经提到过了。那是1946年5月19日,也就是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刚刚创刊的第5天,曾在一版报眼位置上刊出一则《边区政府重要启事》,公布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对“公马”问题的决定,所谓“公马”,就是军政首长所乘用的役马,也就是今天的“公车”。启事不长,不妨照录如下:
    “根据本府政务会议决定,为节省财务开支,本府会部马匹饲养员已编成运输大队,从事生产自力更生,凡规定有专马公马人员因公外出时,均酌发车马费。因饲养员已全部取消,今后各方人员乘马来本府者,须自带饲养员喂养,本府概不负责,特此声明,诸希见谅。”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刚刚进入邯郸这座大城市,就马上意识到“公马改革”的重要性,证明了老一代革命领导人所具有的真知灼见。这个报纸启事,是中国革命史中有关“公车”改革的最早记录,可视为公车改革的发轫与滥觞。让各级行政首长不再拥有各自的专用马匹和马夫,而是以各自领取“车马费”的方式解决这个现实问题,这与今天某些人提出“公车货币化”的改革思路相似。原先的“专马”和饲养员则组成了运输大队,从事经营,向商业化单位转化了。这说明,边区政府的中共领导人,一旦进入和平状态,能马上意识到公务配备“专马”可能会带来的弊端,因此立即采取措施来实施改革,加以解决。可惜的是,由于战火再起,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又很快退入山区,重返战争状态,这项公开刊出的“专马与马夫改革”的议程被炮火打断,以后再未提起,没有了下文。不然的话,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一定会有更客观更满意的后续报道的。
    从那时候起到今天,整整过去65年了,国内呼唤“公车改革”之声滔滔不绝,从未间断过。可是到今天,这项公共行政治理依旧是一大顽疾,虽说治理手段花样百出,结果却是愈演愈烈,年复一年地沉陷在一个积重难返、越改越难的怪圈之中,以致到了连省长都叫苦“公务车也养不起”的地步。有些“车改”政策居然还背离初衷、造成事与愿违的社会现实,如一些地方曾经把65年前就提出公车“货币化改革”的设想,搞成了赤裸裸的“分钱”,某地一个区委书记、区长每年“车补”竟然高达七八万元,又形成了一种新方式的腐败。有鉴于此,再联想到这“公车改革”的前生后世,让人颇生感慨:任何一种有关国计民生的改革,如果不能做到曲突徙薪、防微杜渐,带来的将是越滚越大、难以治理的尴尬与无奈。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溯源甘肃】秦汉时期甘肃的雕塑和工艺美术
  • 秦人的马文化
  • 晚清时期的图书广告及其文化价值
  • 兴隆巷事件 重庆地下党经历血与火的洗礼
  • “春节”为什么不在“立春”
  • 古都长安的唐音鼓韵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