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家协会杨重琦——楼兰残纸中的书法艺术

时间:2022-08-05 11:34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甘肃卫视丝路大讲 点击: 载入中...
  
  
  
  完整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今天丝路大讲堂的讲者杨重琦,站在《丝路大讲堂的》舞台,感慨万千,因为我今天要讲的话题或者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跟丝路有关,它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节点城市楼兰。
  
  
  楼兰残址
  
  楼兰位于罗布泊沙漠的深处,它距离敦煌大概有400多公里。在公元400年左右,这座城市消失的无影无踪,就像水流进了沙漠,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1700年之后,这座城市又突然被人们发现,我们一般人只是更多的知道楼兰美女,而我今天要讲的话题是楼兰残纸。
  
  
  
  
  在楼兰这座古城曾经发现了250多个残片,这些残片在地底下埋了1700多年,仍然能够显示出来它的字迹,这真是一个奇迹。我们应该感谢沙漠,正是沙漠的干燥,让这样一些珍贵文史资料能够保留下来。楼兰残纸主要记载的是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的一些资料,它包括军事交往,人员的流动以及商人的往来,它也记述了那座城市人们的生活的日常的状态。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看,它的一种给我们的启示,一个是它的史料价值。楼兰是当时丝绸之路的一个最前哨的地方,它是当时的西域长史的所在地,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它是一个前线指挥部。
  
  同时楼兰也是当时丝路上这些物资交流的一个集散地,它让我们真实的看到了1800多年前到底丝绸之路是一个什么样的交流的状态。
  
 
  
  楼兰残纸
  
  
  我今天主要要跟大家分享和交流的是楼兰残纸的书法的价值。我们普遍认为中国五体书法发源于魏晋时期,但是在楼兰残纸没有发现之前,它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推理,或者说一个假设,而真正的楼兰残纸发现之后,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五体书法形成的过程。楼兰残纸中间除了篆书之外,有隶书,有行书,有草书,有楷书,这些书法几乎都有。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几种书体,楼兰残纸有,而我们今天没有看到的书体,楼兰残纸也有,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我们今天成熟的五体书法是一个18岁的少女,我们看到的是它18岁以后的模样,而楼兰残纸则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女孩从一岁到八岁再到十八岁整个的过程,所以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主要表现为我们现在可以从画面中间可以看到了,它让我们看到的这些书体是由隶书向行书、向草书、向楷书的转换时期的一种书体。
  
  
  楼兰残纸中书法的演变
  
  
  隶变草
  
  
  
  
  
  隶变行
  
  
  
  
  
  隶变楷
 
  而这些书体的转换就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五体书法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对我们极其重要。在楼兰残纸没有发现之前,我们看到的不管是隶书还是行书,还是草书,还是楷书,都已经是固化的一个形成的一种书体,而我们很难去看到它变化的书体。我们可以从这些书体中间可以看,像中间的书体它就是一个由隶书向行书转换的一个过程,它的右边则是由隶书向楷书转换的过程。
  
 
  
  楼兰残纸
  
  我们可以看出来,奈何两个字仍然带有隶书的味道,这样就表明了中国书法它在五体书法形成的过程中间,给了我们一个极其丰富的想象力。
  
  这个转换的过程,我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或者分享的是在整个楼兰残纸的250多残片中间,我们能够看到隶书、行书、草书,但是我们很少看到像后来唐楷那样的标准化的楷书,那么这个过程提醒了我们今天对楷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认识要发生一些变化。我特别要提醒大家看这幅字,这幅字它的右边,我们一看就是兰亭序的字,而这边的这两个字则是楼兰残纸的字。
  
 
  
  图片楼兰残纸

  
  图片兰亭序
  
    
  
  我们都认为《兰亭序》是中国书法最经典的作品。今天我们来看,在楼兰残纸中间已经有了跟《兰亭序》完全可以媲美字体,不管在笔法上还是在在结构上,都跟《兰亭序》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我们可以看它显得更为自由,更为放纵一点。
  
  这两个字的让我们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楼兰残纸最晚的是在公元330年,那么《兰亭序》是在公元的340多年出现的,这样就是说在楼兰残纸比兰亭序早的这样几十年中间,这一批字相当于是王羲之的爷爷辈和父亲辈那一代写的字。
  
  这样我们就通过这样一个对比来看,中国书法它发展的一个基因的问题,为什么在魏晋时期能够产生的五体书法,因为魏晋是一个百花齐放,是一个比较追求个性和自由的这样一个时代。特别是在它的哲学上,它崇尚一种玄学,这样就为书法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宽松的环境。
  
  
  
  
  楼兰残纸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草书跟今天我们所写的草书没有任何的两样。在字形和结构上,我们仍然沿用了楼兰残纸时期的草书的作品。我们今天看到这些字,大家会感到非常的吃惊,那个时候的草书已经完全符号化,并且笔法之精美,结构之精巧,让我们今天这是感叹不已。
  
  我在以上在讲的这样一些过程中间,只是想要证实楼兰残纸对中国书法的一个重大的意义,它弥补了中国书法史上一段空白。五体书法是在魏晋时期形成的,它有了实物的证明。
  
  另外我们要分享的是楼兰残纸开启了中国书法以纸为中心的研究的新课题。因为书法它就是这样,它就是纸墨笔砚,书法的载体,它是以纸为主,而在纸出现之前,中国的说法最早是甲骨文,金文,到了后来是刻在木板上,就是那些简牍,最好的是写在绢上,而真正进入纸的时代之后,才使中国的书法得到了普及和提高。
  
  楼兰残纸它的价值在于哪里呢?它是中国目前留在纸上最早的文字。
  
  
  楼兰残纸中不同的书写形式 
  
  
  在魏晋时期,今天在中国只保留了两个宝贝,《平复帖》和《伯远帖》是写在两块纸上的东西,大概有一个30公分高30公分宽,而楼兰残纸是250个残片,是魏晋的第一手的资料,而木头上写字和在纸上写字完全是两码事。
  
  
  
  《寒食帖》
  
  
  当我们今天看到250个这样一些纸上的残片,我们才能知道第一次写在纸上的字是一个什么样子。我们今年看到刻在石碑上的那些碑文,被我们称之为帖子。大家要知道那是石匠的第二次创作,就像今天我们写的字,给一个石匠让刻,哪怕今天这就是电脑,准确不准确?刻在石头上,跟写在纸上的是完全是两码事。
  
  以唐楷为例做个比较,我们今天看到的唐楷何等的美丽何等的周正端庄,但是当我们去看楼兰残纸的基本笔法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举一个这个例子不是太恰当,但是它能说明一点问题,楼兰残纸就像一个没有化妆的村姑,保留了它本能的原有的朴素的美貌,而唐楷已经是一个化妆过的美女。
  
  这样我们来看,你是按照楼兰残纸这样一个原样去做书法创作,你还是做唐楷那样已经化妆之后的一个书法,去做你的临摹。在此我要声明,我绝对不是说对唐楷有意见,我只是站在纯粹一个研究的角度,就说明楼兰残纸和唐楷之间的一种差异和区别。
  
  当我们去看楼兰残纸的时候,我认为应该把楼兰残纸纳入到甘肃的书法资源中间来理解。我自己认为甘肃的书法资源它有一种多样性和经典性,大地湾的陶罐上有几个符号,8000多年前的先人们刻在陶罐上的这几个符号,被认为是中国书法最初的原型。
  
  
  祁连山脉中的岩画
  
  
  我们可以再讲的远一点,祁连山脉中间有很多的岩画,这些岩画它其实书画同理,这些岩画包含了文字最初的基因。这样我们来看,从祁连山脉的岩画,到大地湾的几个符号,再到我们甘肃的像汉简,敦煌写经,这都是属于甘肃丰富点的文化资源。
  
  
  简牍
  
  
  今天我们看到的楼兰残纸和我们所看到的书法资源,我提到的这些书法资源,实际上看上去是发生在甘肃的书法资源,更多的是整个中国书法史的书法资源。
  
  只是由于我们的辉煌太遥远了,遥远的让我们很容易忘记它过去的辉煌,楼兰残纸整个的研究过程,如果我们把它跟岩画大地湾的符号,跟汉简跟敦煌写经跟楼兰残纸,然后给予一个整个的研究的时候,甘肃的书法将会出现另外一种现象。
  
  我上面提到书法它必须要开启一直为纸为研究中心的时代,你看我们甘肃,我们在几个发现汉简的河西地区的墓中间,或者是烽燧中间发现过写在纸上的文字,兰州的也发现过写纸上的文字,天水也发现过写在纸上的文字,这都在中国是非常罕见的,没有几个地方,像甘肃这样发现了这么多就写在纸上的文字。
  
  当我们开启以纸为研究中心去研究书法的时代,甘肃的这些资源全部被激活,书法跟人的基因是一个道理,人的基因是代代相传,或者隔代相传,隔了1000年,那个基因仍然是存在的,书法也是这样,一方面书法的流程是一个一代接一代,那些大家们一代临摹一代存在。
  
  而另外一种书法的基因是隔了多少代存在的。我们在今天的那些展览的作品和今天某些书家的作品中间,可以看到楼兰残纸的基因。
  
  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甘肃的这些书法资源具有中国书法的基因,它是永远的无法改变的,我们从这样一个意义上来理解楼兰残纸,来理解甘肃的书法资源,就会为我们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认识中国书法之美。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杨重琦又一书法专著《胡抗美大草研究》付梓出版
  • 杨重琦又一书法专著《胡抗美大草研究》付梓出版
  • 中书协杨重琦所著《王厚祥大草研究》获书法界高度赞誉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13000024号-1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