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者不朽陈师曾

时间:2016-09-16 08:01来源:大西北网-北京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陈衡恪,字师曾,号朽道人、槐堂,是诗书画印的全才。他曾说:“生平所能,画为上,而兰竹为尤。刻印次之,诗词又次之。”这一点,他如实道来,似乎不如齐白石“滑头”,齐氏说起自己“诗书画印”的排序时,好像是“诗第一”,“画最次之”,让人怎么看也觉得老人似有“欲擒故纵”之嫌。陈衡恪将自己的“诗词”置于最末,而于书法,则提也未提,想必还应列在“诗词”之后了。


    其实过去人最讲究学问,并不太以字好而自矜。像陈衡恪这样的诗书世家,其书法根本就不可能会差。我们都知道,他的父祖皆一代硕儒,文史大家。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父亲陈三立,清末同光体诗派的领袖人物;三弟陈寅恪更是中国的史学大师。而陈衡恪少时就显示出极高的艺术天赋,十四岁时在湖南长沙与着名书画家胡沁园、王湘绮相识,常以国画请教;后又受业于湘潭金石书画名家周大烈;婚后还从岳父、南通名儒范肯堂学汉隶、魏碑及行楷。在诸多名师指导下,青年时期的他,就已经是诗书画印诸艺皆通了。后赴日留学,又先后与鲁迅、李叔同相交而成为挚友。归国后,他曾与鲁迅同在教育部任职,两人意趣相合,交往甚密,那段时期里,鲁迅日记中时常要提到“陈师曾”的名字。


    尽管陈衡恪的书画印章受吴昌硕的影响很大,但鲁迅对陈的推重似乎更超于吴,这也说明鲁迅更喜欢文人笔墨中“笔简意饶”的书卷气。在中国近代画坛上,陈衡恪也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人物。当年他所作的《北京风俗人物画》,用速写与漫画的形式,揭露出当时社会底层的民间生活,其手法之新奇,意境之独特,可谓前所未有。另外,众所周知的关于艺术大师齐白石“衰年变法”的故事,也就是齐听从了陈师曾的建议而获得了成功。难怪白石老人在晚年的口述自传中也曾感慨地说:“如没有师曾的提携,我的画名,不会有今天。”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有独立思想、艺术造诣的天才美术家,却天年不永,在他四十八岁的艺术创作黄金之际,却因继母病故奔丧时不幸染上伤寒而一病不起。陈衡恪之死,在北京艺术界引起极大的震动。梁启超称陈师曾是“现代美术界具有艺术天才、高人格、不朽价值的第一人”.因为陈衡恪自号“朽道人”、“朽者”等,故吴昌硕也有挽词曰:“朽者不朽!”


    世事难料,往往自称“朽者”者,则反而“不朽”.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朽者不朽陈师曾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容铁先生书画篆刻展今天上午在甘肃美术馆

      容铁先生是一位集书法、绘画、篆刻于一身的复合型艺术家,也是中国唯一一位集中国...

    • 有龙则灵

      近来对于“龙的传人”,却有了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该叫“蛇的传人”,因为国人始祖...

    • 毛笔开展的沿革

      我国制笔有着悠长的前史,笔的使用能够追溯到新时期年代,战国时期,蒙恬年代的笔...

    • 赵之谦临《武荣碑》

      汉 《武荣碑》原拓释文: 君即吴郡府卿之中子,敦煌长史之次弟也。廉孝相承,亦世...

    • 簪花字美

      吾家洗研池头树,个个华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 书法艺术的指尖传承

      皖北沙书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技艺表演,是用手撮捻细沙或石灰挥洒成字。近日,记者来...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