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adminname载入花费时间:0.00054001808166504
标签:likearticle载入花费时间:1.0421259403229
标签:myad载入花费时间:0.001262903213501
标签:arclist载入花费时间:0.0056979656219482
标签:arclist载入花费时间:0.0025498867034912
标签:arclist载入花费时间:0.0037298202514648
标签:arclist载入花费时间:0.0068039894104004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9911060333252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7319450378418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71287155151367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71907043457031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73504447937012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71907043457031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70905685424805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73003768920898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762939453125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67996978759766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65183639526367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73003768920898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67591667175293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71001052856445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75101852416992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68807601928711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84710121154785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71907043457031
标签:type载入花费时间:0.00070095062255859
标签:myad载入花费时间:0.00044488906860352
兰州城池历代的变迁与兴废_大西北网

兰州城池历代的变迁与兴废

时间:2014-12-13 08:01来源:大西北网-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20世纪70年代的兰州城区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濠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城池这种大规模的永久性的防御工程的出现,是阶级斗争达到一定尖锐程度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标志着原始时代已经过去,文明时代已经到来。


    城,在我国最初见于早商时代。郑州白家庄、紫荆山一带发现的早商二里冈期下层的夯土城,修筑得相当坚固。说明在这以前,我国的筑城技术就已经有了一段发展过程。郑州古城可能就是商贷前期的毫城,这是目前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一座都城。在湖北黄陂滠口发现的早商时代的一座城,属于二里冈上层的盘龙城。它也是一座夯土城,但在这座城的城垣之外,还发现了宽约十米的护城壕沟,这就是古文献中所说的“池”.古谚语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里所说的“池鱼”,就是指护城河里的鱼,而并非指一般池塘里的鱼。可见城和池从最初在我国出现的时候起,它们就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至于用砖包砌城墙,则最早出现于曹魏时期。到了宋代,砖包城才逐渐增多。


    兰州筑城始于西汉初期。据《史记。骠骑列传》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奉命出征河西匈奴,是年秋,在返回长安途中,“大行李息将城河上”.所谓大行,就是接待宾客的官吏,汉初称为典客,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改名大行。李息,当时可能是霍去病麾下负责礼宾的一名军官,元鼎年间晋升为将军。将城,就是主持筑城。河上,即指靠近黄河的岸上。意思是说:由负责礼宾的军官李息主持,在黄河之畔筑了一座城。今人王宗维在《汉代令居塞的地理位置》一文中认为,此城就是后来的金城,地点在今黄河南岸的西固城附近,是西汉政府在兰州一带修筑的第一个要塞。


    那时,生活在现今城南一带的金城郡郡民们,还都聚居在皋兰山北麓的坡地上。它的北面,也就是现在城关区所处的大部分河谷平原,还是河漫滩和河心滩地。以后,黄河河道逐渐北移,靠近南岸的汊道陆续淤塞,人们的聚落也随之北迁。可能到隋末时,才在现今城关区南侧构筑了五泉县县城,城址大约在今五泉山和鼓楼巷之间。


    唐代时,五泉县虽几易其名,城址却一直未变。城北仍为古黄河河道,因而对防守较为有利。不过,从史志的记载来看,城区规模很小,东西只有六百余步,南北只有三百余步,但因它修筑得非常坚固,所以使用时间很长。据《新唐书·吐蕃传》说,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刘元鼎途经兰州、拉萨和吐蕃会盟时,还看到“故时城郭末堕”.


    以后河道继续北移,城池离黄河越来越远,给防守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北宋从西夏手中夺回兰州以后,便于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三月,“诏兰州广筑北城,其南城,候筑北城将毕即废。”位于唐代五泉县县城北面的新城,就是在这时修筑的。城址大约在今市区北部稍微偏西的黄河南岸。因“河畔有石如龟,伏城垣下”,所以人们又把宋代所建的北城叫做石龟城。所谓石龟,其实就是人们通常称之为“红砂版(坂)”的红色砂岩。据说在北城竣工后的数百年,“河水昼夜冲啮而城不倾者,实赖此版为基之故”.北城建成之后,南城随即废弃。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指挥同知王得对宋代所建的兰州城进行了一次扩建,使内城扩展到东西一里二百八十步,南北一里八十二步,周回六里二百步。城墙高三丈五尺,厚二丈五尺(一说二丈六尺),四面各开有一座城门:东曰承恩,西曰永宁,南曰崇文,北曰广源。每座城门上面都建有门楼。宣德年间,佥是卜谦、指挥戴旺又在内城的东、西、南三面修筑了外郭,俗称东关、南关和西关,计长十四里二百三十一步。正统年间,就指挥李进又重修和增开了几个郭门,并在东关北面增筑外郭九百九十七丈有奇,因修筑时间较东、南、西三关为晚,古称新关。


    经过几次修筑和增筑,兰州城郭的规模基本定型。清代方志记载的数字,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到光绪四年,通计兰州内城周长六里二百步,与明初相同;外郭周长十八里一百二十三步,仅比明宣德年间长出三里多路。倘若刨去明代正统、弘治年间两次续建的新关,整个清代只修补了一里多长的外郭。由此可见,从明初到清末的四百多年间,兰州城郭基本维持原样,没有大的扩展。


    尽管如此,由于兰州城垣全用黄土夯筑,维修工程却很频繁。抗日战争期间,日寇不断派飞机前来轰炸兰州。为了便于市民疏散,市政当局先后在外郭上开挖豁口四处,分别叫东南门、西南门、东北门、中山门。随后又将几个瓮城的重门拆除,并在内城的西墙和南墙上增开了两个豁口。


    兰州解放后,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陆续将城垣和城楼拆除。现在仅在顺城巷北面及南城巷东面各残留断墙一截,早已不为人们所注目。


    同各地的城池一样,在兰州城垣外面,也有护城河。池中之水或用水车从黄河提入,或由阿干河、五泉山以阴沟阳渠导入。后因池中之水干涸,遂成堆放垃圾和交易骡马的场所。这便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东城壕、西城壕和南城壕。现已全部改建为居民区。


    如前所述,城池本是阶级斗争的产物。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城池不但丧失了作为防御工程的作用,反而成了影响社会发展的障碍。因此,对它的淘汰,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从这个意义上说,兰州城池的兴废史,也就是兰州的发展史,它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历史告诉我们:兰州在循着历史的轨迹不断前进。记者  童微整理

(责任编辑:郑文)
>相关新闻
  • 兰州城池历代的变迁与兴废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13000024号-1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