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论是有关霍去病的传说,还是始于元代的史料记载,都是五泉山历史的绵延。这一切所传递的信息是,五泉山绝非只是一个公园,更多的是兰州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蕴载与再认知。
霍去病的传说
五泉山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五眼泉水而得名。而五眼泉水的来历,在这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西汉年间,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率十万人马出征匈奴。大军经多天行军,在一天黄昏时分来到一座光秃秃的山前。大军人困马乏,又饥又渴。于是,霍去病命三军山下扎营,埋锅造饭,休整一宿,明日赶路。突一小兵来报:“无水做饭。”霍去病命人四处找水,都无结果。霍去病和几个将军站在山坡上,透过淡淡的月光,看到士兵们拔起地上的小草咀嚼解渴,战马用舌头舔已经冷下来的石头……
霍去病十分爱护将士,见人马饥渴如此,心里十分难过,于是牵来战马,要亲自出去找水,像这样连草都长不出的地方哪来水呢?将士连忙劝阻。性烈的霍去病拔出宝剑,朝身边的石壁刺去,只见寒光一闪,磕出几朵火花,宝剑深深插进石壁,剑柄留在外面,霍去病拔出宝剑,突然,一股清流随剑而出,将士们又惊又喜。霍去病见人多水少,又连续在山上山下刺了四剑,处处都有清泉流出。霍去病走后,这五处泉水一直流淌,五泉山也因此而得名。
兰州五泉山公园位于兰州市区南侧的皋兰山北麓,是一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遐迩闻名的旅游胜地。公园景点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为主。海拔1600多米,占地267000平方米,有明清以来的建筑群10余处,1000余间,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现存最早的一所建筑“崇庆寺”内的“金刚殿”,系明代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所建,距今已有600余年。建筑群均系清末陆续重修。
五泉山“五泉”
关于霍去病的传说,这虽属神话,但五泉山“五泉”的神奇绝妙确为世人瞩目。
五泉山中峰高处为古建筑群。从山门沿中间通道直上,有蝴蝶亭、金刚殿、大雄宝殿、万源阁、文昌宫、地藏寺、千佛阁等古庙宇依山就势排列,层层相叠,以石阶亭廊相连。中峰两翼为东西龙口,五泉沿东龙口--文昌宫--西龙口一线呈弧形排列,悬于山腰。各泉间又以石阶栈桥和亭阁四廊相连。五泉山可分西、中、东三路游览,三路均有楼台亭阁、长栈虹桥、清泉飞瀑,但布局各异,自成体系,各有独到之处。若从西路前行,第一个风景点为“翠幽新圃”,圃内有梅花洞,洞内有几汪清池,几丈回廊,一座凌波轩,一座八角亭,一座地下游艺场。池中飞檐红柱的倒影,和青幽山色相映,景致优美迷人。循西长廊而上,有一形似一轮初上新月的小亭,名“半月亭”,穿半月亭即到企桥,五泉之一的“惠泉”就紧依在企桥边。泉圆形,四周绿树掩映,芳草环绕,泉水清澈见底,味甘甜,宜于烹茶,且有灌溉之利,非常实惠,故名“惠泉”.
离开惠泉,踏着一道道青石阶回旋而上,就到了久负盛名的“嘛尼寺”.这里古槐浓郁,寺院清幽,一排悬楼横压寺门,东为瞰霞楼,西为延月楼,楼下前方有依依径、仄仄门、重重院、叠叠园、曲曲亭,小巧玲珑,曲折有致。出嘛尼寺,向高处继行,只见一面削壁上有涓涓清瀑直泻壁下一汪清潭中,这便是西龙口。这里距甘露泉很近。“甘露泉”是五泉中最高的一眼泉,地处文昌宫西边,孤亭掩护,源流纤细,久雨不淫,大旱不干,饮之犹如甘露。相传此泉合“天下太平,则天降甘露”之意而得名。
出甘露泉就到了文昌宫。宫东侧有一垣花墙,其花瓶状小门的门楣上,大书着三个淡灰的隶字--掬月泉。此泉和其他几眼泉迥然不同,说它是泉,其实更像井,泉水聚在一眼井样的深洞中,距地面深约1.6米。每逢月夜,月影直投泉心,如掬月盘中,“掬月”雅名由此而来。这里还是西、中、东三条上山路径的汇合处。与文昌宫毗邻的是旷观楼。登楼俯瞰,兰州市容尽收眼底。楼下有一深约10米的古洞,洞底聚有一汪泉水,水底布有花石瓦砾,这就是五泉中的“摸子泉”.常有信男善女钻进洞中,用手在泉水中摸索,摸着石头则得男,摸着瓦片则生女,刘尔炘曾在洞门口书一对联,嘲讽这种迷信行为是“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
出旷观楼傍着山岩再向高处登攀,就到了千佛阁。它修筑在东龙口的飞瀑上面,气势雄伟壮观,地形险要惊人,为五泉山最高的建筑物。凭栏下望,只见东长廊凌空而下,跨重岩,绕清流,环亭榭,把半壁园林团团围起,像扞卫林泉的长城。迈出千佛阁沿东长廊缓步而下,就到了子午台和八卦台。这儿上临东龙口,下濒蒙泉。仰视可观东龙口飞泻而下的瀑布,俯瞰则可饱览五泉之冠的“蒙泉”.“蒙”为卦名,是六十四卦之一,坎上艮下,坎为水,艮为山,用“蒙”字概括东谷面貌,含山下有险之意。明人李文曾有诗赞美蒙泉:“上人邀我烹新茗,水汲山中第五泉。”
不过,按甘肃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原巡视员张克复的意思,霍去病当时屯兵皋兰山并非传说,就在五泉山依托的皋兰山。他说霍去病的骑兵与他的先锋官李息的尖兵在兰州会合之后,和匈奴在皋兰山下决战,并将兰州周围的匈奴打败将此地收归汉庭。
传说归传说,来过五泉山的人都知道,五眼泉是真的。惠泉、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和蒙泉,不但这五眼泉的名字兰州人都能脱口而出,就连每一眼泉的含义也如数家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