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青泥岭——徽县实现脱贫摘帽蹲点调查

时间:2019-10-30 08:51来源:大西北网-甘肃日报 作者:记者马瑜闵媛 点击: 载入中...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名记者走基层
 
  决战青泥岭——徽县实现脱贫摘帽蹲点调查
  
  
  徽县麻沿河镇糜岭村绿树成荫,风景如画。
  
  
  徽县嘉陵镇田河村古银杏树群落一片金黄,游人络绎不绝。
  
  
  徽县柳林镇积极发展订单辣椒产业。这是村民在柳林镇庙坪村的扶贫车间里分拣辣椒。
  
  

 
  徽县嘉陵镇著名景点“太极滩”。本版图片均由徽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山犹连蜀道,人却作秦音”“始知五岳外、别有它山尊”“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千百年来,由于鸡鸣三省的特殊地理位置,位于我省东南部的徽县成为千里蜀道上的重要关隘,许多历史事件发生于此。历代文人墨客们也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千百年过去了,这块气候温润、风景绝佳、地理位置异常重要的风水宝地,由于历史自然的原因,发展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农民群众收入增长缓慢,2011年被纳入秦巴山片区特困县,是全省58个连片贫困县之一。到2017年,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90个,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440户41882人,贫困发生率22.24%。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面对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徽县不等不靠,开对“药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精准施策,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净减少贫困人口10614户40418人,累计退出贫困村89个,通过县级自评和市级初验,全县综合贫困发生率、贫困村退出比例、群众认可度等3项主要衡量指标均已达标,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这个秦岭山麓、嘉陵江畔的陇南重镇重新焕发出了迷人的光彩。金秋时节,记者专程前往这里蹲点采访,深入了解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经验和措施。
  
  “打通最后一公里”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1300多年前,诗仙李白的这首《行路难》,道尽了徽县境内青泥岭上行路的险与难。如今青泥岭上路况如何呢?记者专程驱车前往青泥古道一探究竟。
  
  早晨九时,天气阴沉、雾锁山岚,我们驱车从县城出发,向东南方向驶去,出了县城,地势渐渐陡了起来,只见远处山岭相接、绵延不绝,眼前一条蜿蜒曲折的柏油路伸向了远方,不一会儿,天上飘起了细细雨丝,车子在山中穿行,雨中的风景别有一番风味,远处苍山渺渺、云海起伏,近处林木叠翠、花海繁盛,经细雨的轻抚,一切又是那样清新爽朗,令人心旷神怡。约40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青泥古道深处的大河镇三泉村。
  
  雨后的山村格外寂静,我们见到了刚从地里忙完的老支书刘孝。今年67岁的刘孝,在三泉村生活了一辈子,他对我们笑言:“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碰上这样的下雨天,你们是无论如何也进不了村子的,路太难走了!”说起村里的路,曾经是刘孝和村民们心中的“痛”,曾几何时,这里是全县路最难走的村子之—,到处都是烂泥路,村干部到县里开会,两不见天;村里种的瓜果蔬菜运不出去白白烂掉:人穿雨鞋、车放链条成了“标配”。大家一提路都苦不堪言。
  
  据县里的驻村干部李强介绍,三泉村路的转机始于2015年,全县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后,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一定要修一条像模像样的路!说干就干,县里拿出了580万元,硬化黑虞公路三泉过境段道路7公里,硬化全村7个社通社道路10.9公里,实现通社水泥路全覆盖,如今的三泉村交通便利,小轿车、货运车随便出入,村民外出还能搭乘公交车,一条惠民路彻底解决了困扰村民们多年的难肠事,也让三泉村和外面的世界联得更紧、走得更近。刘孝激动地说:三泉村的路修得这么好,全靠党的好政策!
  
  三泉村只是全县紧盯短板弱项,夯实整县脱贫基础保障的一个缩影。按照“综合配套、补齐短板”的原则,全县紧盯贫困村路、水、电、房和环境改善等民生实事,积极争取了三个批次共计5亿元的国开行贫困村基础设施贷款项目,先后整合各类资金8.78亿元,集中开展安全饮水、安全住房、通动力电、通宽带网络、建制村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县384个自然村全部通动力电,213个行政村道路通畅率、全县饮水安全农户比例、全县贫困村通宽带网络覆盖率均达到了100%。
  
  如今,在徽县,随便走进一个乡村院落,处处可见“白墙灰瓦灰墙裙”徽派建筑风格的新民居,农户们用上了抽水马桶,硬化后的村道平整干净,村子里卫生室、学校、文娱广场一应俱全,美丽乡村尽入眼来。
  
  培育“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俗话说,靠山吃山。可徽县人不满足于此,今年以来,全县创新实施“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培育“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做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确保了贫困户的持续稳定脱贫。
  
  位于县城东北部的柳林镇就是第一批订单辣椒产业的试点地区。在柳林镇庙坪村徽县龙飞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扶贫车间,记者看到附近的妇女们正在进行朝天椒的分拣、清洗、浸泡和加工,制作好的袋装泡椒码放整齐、等待装车,这些品质优良、辣味十足的小小朝天椒被山东绿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保护价收购,成为韩国泡菜、重庆火锅、泡椒凤爪这些美食中的重要佐料。
  
  记者在这里见到了合作社的理事长刘龙飞。今年26岁的刘龙飞曾随家人在陕西、平凉等地做生意,但最终决定留在家乡搞辣椒产业。在县里的支持下,2017年,刘龙飞创办了徽县龙飞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先后投资60万元,流转土地200多亩,建成了柳林镇庙坪村生态蔬菜种植基地,发展以朝天椒为主要品种的订单辣椒种植业。
  
  徽县蔬菜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马建强介绍说,为了提高辣椒种植质量及产量,县蔬菜技术推广站创建育苗基地,采用半智能化连栋温室和钢架大棚形式,培育优质订单辣椒种苗。刘龙飞和站上的技术人员一村一户跑、田间地头看,向帮扶村民介绍土地流转、辣椒产业发展打算,传授技术、明白算账,村民们从半信半疑到消除顾虑,最终踊跃参与。目前柳林镇辣椒种植户达400余户,覆盖10个村。
  
  耿小兰是庙坪村柳林社的贫困户之一。今年年前,她与合作社签订了1亩地的辣椒种植协议,最近正忙着在地里摘辣椒。“今年气候好,辣椒长势也好,估计1亩地能产辣椒3000斤左右,除去每亩地的农资钱,今年能挣3000多元。”耿小兰说。除了靠种植辣椒增收,不少贫困户还通过在合作社长期务工获取劳动报酬。在合作社分拣辣椒的妇女们告诉记者,她们干完地里的活或接送完孩子,就来这里干活,一天能挣一百多元,挣钱顾家两不误。
  
  近几年,徽县积极发展苗木繁育、畜牧养殖、经济林果、蔬菜、中药材、食用菌、养蜂、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全县共有35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分红,分红总额7015万元。其中,贫困户分红2269.5万元,村集体分红845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花”,用这两句诗来形容徽县的山水风景,一点也不为过。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徽县素有“陇上小江南”的美誉,是我省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县之一,有全国十分罕见的古银杏树群落和著名的“三滩”风景区,吴玠抗金的蜀道要塞仙人关、闻名天下的青泥古道更是声名远扬!如今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发力让徽县的山水美景不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绿水青山切切实实地变成了金山银山!
  
  嘉陵镇的稻坪村就完成了一个从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村到游客纷至沓来、网民点名打卡的网红村的蜕变。地处嘉陵江畔的稻坪村有121户410人,这里有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清晚期古民居建筑群及村民为避兵匪修筑的防御工事遗迹,文化厚重、景观独特。但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依旧是镇上的贫困村。近年来,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后,全村以传统村落保护传承为依托,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目前尹家祠堂、皂角树广场、稻坪花海、雷公石、真人CS基地、桃源沟等多处成为游客们打卡必经之地。稻坪村不仅整体脱贫,还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据了解,在徽县,像稻坪村这样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就有12个。按照“一乡一景”“一村一品”的要求,全县整合旅游资源,探索“建设一片新村,就是一处旅游景点;发展一片产业,就是一个旅游景区”的模式,强化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融合,发展田园综合体、民俗体验、生态采摘,有力地助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依托乡村旅游的各种节会活动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今年开春以来,花满田园、相约永宁——徽县永宁镇乡村文化旅游节、金徽酒浪漫樱花节、“诗画稻坪·秀美嘉陵”饮食文化旅游节、“花映三泉古韵青泥”乡村文化旅游节相继开幕,吸引了兰州、天水、陇南、陕西和周边的众多游客。李强告诉记者:“今年6至9月,三泉村田园综合体游客爆满,一天最多人数达4000人,十分热闹。”网友们还通过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快手、直播等形式,发布宣传徽县乡村旅游示范村旖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全国各地大量短视频用户点赞转发。
  
  乡村旅游不仅带活了一个个村庄,也给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他们流转土地开发田园综合体,在旅游景点上开小卖部、卖小吃、办农家乐,出售自家出产的农副土特产品,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40岁的三泉村村民何忠峰在家门口开了农家乐,经营的手擀面、浆水面、腊肉、土鸡蛋非常受游客欢迎,房子里、院落里摆了十几张大桌子,客人多的时候,全家五口人都忙不过来,还要请一两个帮工。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农家乐收入8万元,收入比以往翻了两番。三泉村村民杨计艳告诉记者:“前些年我和丈夫都在福州打工,离家远不说,家里老人也照顾不上。去年,全家决定把2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给开发公司建田园综合体,自己在里面打工,不用再外出了,一个月还能挣一两千元。”
  
  据了解,2018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为163.5万人次,同比增长23.3%;旅游综合收入为8.53亿元,同比增长28.6%。目前,全县形成了以“三滩人家”“银杏人家”“蜀道人家”“江峡人家”“酒香人家”“伊乡人家”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品牌。
  
  东西协作携手共进
  
  就在我们采访的那几天,徽县青泥黑猪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碧刚接到了一张大订单:山东胶州的一位老板从他那里预订了6.5吨的青泥黑猪,不久以全程冷链运输的方式发往目的地。这是山东胶州为结对帮扶的徽县送来的一个特大“礼包”。
  
  青泥黑猪是陇南徽县老品种土猪,饲养历史悠久,2016年徽县为了保护青泥黑猪原产地品牌,在大河店镇火石村成立了马鞍梁原生态养殖合作社饲养青泥黑猪。马鞍梁原生态养殖合作社选址在青泥岭山脉,这里气候温润、植被茂盛,远离污染源。野外围网放养的青泥黑猪吃着作物秸秆、玉米和野草,喝山上的山泉水,呼吸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肉质鲜美、皮脆肉香、肥而不腻、口味独特。
  
  山东胶州不仅帮忙卖猪,还负责“育猪”。今年4月,山东胶州市里岔黑猪与徽县青泥黑猪“喜结良缘”。胶州市茂华里岔黑猪良种场为徽县青泥黑猪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捐赠了两头价值30多万元的里岔种猪,用以提高青泥黑猪的体形和肉质,助推当地养殖产业的发展。
  
  “里岔黑猪是当地的保护品牌,掏钱都不对外卖,我们从没敢想合作社能引进这么好的品种。”老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原来今年4月初,青岛市有关部门到徽县马鞍梁了解了青泥黑猪的生长情况和发展现状后,马上决定进行种猪捐赠。“这对我们养殖基地来说是难得的机遇,让青泥黑猪这一当地特色品牌更具市场竞争优势。”老袁说,下一步,老袁还将与山东科技大学合作,研发新技术,让全国任何地方的客户可以通过手机,借助安装在养殖围网、散养棚等地的高清视频监控,实时观看青泥黑猪的生长情况,指定认购带有耳标的青泥黑猪。
  
  2016年11月,青岛胶州市与徽县结对以来,帮扶工作不止于此。围绕徽县天然营养蜂蜜深加工、无公害野菜加工、紫皮大蒜系列产品开发等16个项目,建立了产业协作项目需求清单;围绕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两万吨杂粮烘干磨制生产线建设、食用醋包装加工流水线建设等13个项目,建立了东西协作重点产业项目需求清单。在“陇货入青”农特产品销售方面,建立了16种农特产品销售清单。截至目前,胶州市对口帮扶徽县乡镇、学校、医院、企业资金达3700多万元。
  
  【记者手记】
  
  因地制宜贵在精准
  
  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摧城拔寨的冲刺阶段,徽县针对全县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发展现状,从实际出发,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一举甩掉了戴在头上多年的“贫困”帽子,用自己的辛勤工作打赢了这场难中之难的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只有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徽县就是找准了精准扶贫的切入点,才将扶贫扶到了点上扶到了根上:精准投入项目资金,全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缺项;精准确定产业项目,打出“组合拳”、打好“主动仗”,趟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脱贫攻坚之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摘掉穷帽子后,愿徽县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今年一季度,甘肃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86.2亿元人民币
  • 6月底前甘肃实现乡镇快递网点全覆盖 实行灵活资费
  • 甘肃2022年实施高中新课改高中与中职实现“四互”
  • 甘肃6.9万建档立卡残疾人实现脱贫
  • 计划实施线缆入地路段151条今年我市将实现“净空”
  • 甘肃徽县:丰富多彩的“微课堂”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