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河肉羊

时间:2019-01-10 12:40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广河县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方,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部。这里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享有“齐家文化故里、中国彩陶之乡、中国西部旱码头”等美誉,县辖有号称“西北第一集”的三甲集镇,是古河州的东大门,丝绸之路南道重镇。多年来,广河县以推动畜产品交易、皮革、毛纺产业快速发展来带动家庭规模养殖、肉食品加工等连锁经营。
 








权威机构检测报告

 
        广河肉羊品种多以细毛羊和小尾寒羊地方绵羊品种为主,在广河特定生态环境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具有特有品质的绵羊。
 
       广河羊肉肉质细嫩、鲜美无膻味、蛋白质高、脂肪低,肌间脂肪分布均匀,红白分明的大理石纹理明显,富含钾、钠、铬(Cr3+)等微量元素,所产羊肉纤维细短、柔软,脂肉混生,加工后风味独特,滋味鲜美,柔嫩多汁,无膻无腥,脂肪组织入口即化美味不腻,易消化。因其完美的口感品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堪称羊肉中的佳品。在不同季节品尝不同品种的羊肉更能体会广河羊肉肉质与脂肪随季节变化带来的不同味感。
中文名
广河羊肉
外文名
Guanghe mutton
主要原料
广河羊
是否含防腐剂
主要营养成分
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主要食用功效
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
适宜人群
体弱和一般人群
副作用
食多易上火
储藏方法
鲜食或冷藏

目录

  1. 1 一、产品名称、品种、地域范围
  2. ▪ (一)名称
  3. ▪ (二)品种
  4. ▪ (三)地域范围
  5. 2 二、广河羊肉产区生态地理特征
  6. ▪ (一)地理环境
  7. ▪ (二)气候特点
  8. ▪ (三)地形地貌、土壤特点
  9. ▪ (四)水质特点
  1. ▪ (五)牧草及饲料特点
  2. 3 三、广河羊肉的人文特征
  3. ▪ (一)历史渊源
  4. ▪ (二)口碑与知名度
  5. ▪ (三)发展现状
  6. 4 四、产品品质特色及与生产地域的关系
  7. ▪ (一)感官特点
  1. ▪ (二)理化特性
  2. ▪ 经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
  3. ▪ (三)广河羊肉的品质特色与地域的关系
  4. 5 五、广河羊肉的生产、销售情况
  5. ▪ (一)产量
  6. ▪ (二)产值
  7. ▪ (三)销售范围
  8. 6 六、广河羊肉申报地理标志产品的必要性
  1. 7 七、广河羊肉产业发展优势
  2. ▪ (一)资源区位优势
  3. ▪ (二)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因势利导
  4. ▪ (三)建立市场,提升品牌
  5. ▪ (四)依托品牌优势、做长产业链
 

一、产品名称、品种、地域范围

 

(一)名称

广河羊肉
 

(二)品种

广河绵羊(细毛羊、小尾寒羊)
 

(三)地域范围

 
甘肃省广河县城关镇、祁家集镇、三甲集镇、水泉乡、官坊乡、阿力麻土乡、齐家镇、买家巷镇、庄窠集镇9个乡镇。
 

二、广河羊肉产区生态地理特征


 
       广河县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方,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部。这里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享有“齐家文化故里、中国彩陶之乡、中国西部旱码头”等美誉,县辖有号称“西北第一集”的三甲集镇,是古河州的东大门,丝绸之路南道重镇。多年来,广河县以推动畜产品交易、皮革、毛纺产业快速发展来带动家庭规模养殖、肉食品加工等连锁经营。
 
       广河肉羊品种多以细毛羊和小尾寒羊地方绵羊品种为主,在广河特定生态环境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具有特有品质的绵羊。
 
      “羊性喜干厌湿,最忌湿热湿寒,利居高燥之地”细毛羊喜欢温暖、干旱、半干旱的气候,其体质结实匀称,公羊体重70~85kg,母羊体重36.3~43.8kg,四肢强健有力;小尾寒羊属蒙古羊亚系,具有体质结实、体颈平长,四肢健壮有力。产地绵羊适应高寒山区条件,耐粗放,极耐粗饲,食性广泛,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禾本科、豆科牧草,青绿饲草与干草,还可将玉米秸杆、树叶、豆秸及花生秧等作为越冬饲料加以利用,绵羊对环境适应性也很强。可以生活在气温介于-10℃~40℃,相对湿度平均在40%~60%,海拔2000米山区,在丘陵岗地、河湖荒滩均能很好地生长繁育。
 

 
      广河羊肉肉质细嫩、鲜美无膻味、蛋白质高、脂肪低,肌间脂肪分布均匀,红白分明的大理石纹理明显,富含钾、钠、铬(Cr)等微量元素,所产羊肉纤维细短、柔软,脂肉混生,加工后风味独特,滋味鲜美,柔嫩多汁,无膻无腥,脂肪组织入口即化美味不腻,易消化。因其完美的口感品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堪称羊肉中的佳品。在不同季节品尝不同品种的羊肉更能体会广河羊肉肉质与脂肪随季节变化带来的不同味感。
 

(一)地理环境

 
 
      广河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对羊肉品质有显著影响。该县地处甘肃省中南部、兰州西南方,东经102°23′—103°51′、北纬35°25′—35°28′之间。地势自西向东逐渐倾斜,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12公里,总面积538平方公里,海拔1809-2626米。在地形区上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农业区上处在半干旱农牧区和高寒半湿润畜牧区的过渡地带。其地理位置在发展养羊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当地产出的羊肉品质在西北乃至全国都堪称上品。
 

(二)气候特点

      广河县在气候上处于半干旱气候和半温润的地带,春夏温和,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6.4C,最高气温32.6℃,最低气温-21.6℃。年平均降水量493.5毫米,蒸发量1423毫米,相对湿度为30%~40%。全年无霜期142天左右,年平均日照2733小时,≧0℃的积温2940℃,≧10℃的活动积温2239℃,年降雨量459-600毫米。太阳总辐射量131.94千卡/平方厘米。
 

(三)地形地貌、土壤特点

 

 
      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有的土壤。县内大部分地域属于黄土高原,地形上沟壑纵横以黄土梁、黄土坪、黄土峁、黄土沟、河漫滩等为主的地貌非常适宜放牧。当地土壤从第四纪以来即沉积了厚达200多米的黄土,质地疏松,加之土壤中散落着各种古动物化石(老百姓称其为龙骨)碎屑,而这些被碎屑具有消炎、止血的作用,有利于羊的健康,而且羊毛洁白,毛质柔软细长、纤维韧性强。
据地理学家研究,第四纪黄土是地质历史上亚洲内陆的各种岩石风化后的细粉砂,被强劲的西北风从遥远的西北内陆吹到这里后,缓慢沉积形成的,其中含有丰富的碳酸钙、二氧化硅等,也不缺乏钾、钠、铁、硒、锌、铬(Cr)等各种微量矿物质。这些矿物质经过植物牧草的吸收富集,最后又被羊吸收。所以,牧养在这里的羊,肉质富含多种微量矿物质成份,营养较为丰富。
 

(四)水质特点

      广河县有两条较大的河流——广通河、洮河。广通河古称“广河水”,由西向东流贯广河县腹地,境内长度42公里,平均流量9.02立方米/秒,最大流量300立方米/秒。洮河自南向北,为广河县与临洮县的界河,境内长度22公里,平均流量145.66立方米/秒。
 
 
      广通河发源于太子山脉,太子山脉在地质历史上是古特堤斯海(即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古海洋中沉积了石灰岩等各种岩石,后来在造山运动中被抬升成了高大山脉。广通河流出太子山后,流经和政县境,在蒿支沟附近汇集了三大支流后进入了广河境内。河流两岸地下溶解有各种微量元素的地下水和泉水(有的是矿泉水),也汇集到广通河中。由于受地质作用和广通河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广通河谷地中沉积了众多的各类砾石,其中石灰石居多。所以,广通河水中含有各种微量元素和微量二氧化碳,河水水质纯净,甘甜爽口,人畜饮用水源来自临夏州和政县太子山系大峡牛圈沟自然保护区的雪山融水和山泉水,色度≤10,PH值7-8,总硬度≤200mg/L,其它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地表水PH值≤8.5,氨、氮、磷、氟化物、氰化物等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山泉水水质清醇、酿酒醇厚、沏茶清香。饮用这种得天独厚的水质养殖出来的绵羊,肉质中碱性,用这种水煮羊肉,烹饪时间短,肉质易熟不柴,并可去除羊肉中的膻腥味,保留广河羊肉独有的风味,使肌肉中的氨基酸充分解出来,增加肉质的鲜嫩味,醇香诱人。
 

(五)牧草及饲料特点

      广河县封山禁牧草场面积达180200亩,草地类型主要包括森林草甸、亚高山灌丛草场、草原化草场、草甸化草场、草原草场等。其中以黄土丘陵、梁峁、坡地草原草场组、针茅-小白蒿-引果芥草场型为主体。牧草种类繁多,除一般草场上的针茅类牧草外,还有格桑花、野枸杞、野草莓、苦苣菜、车车蔓、荠荠菜、蒲公英、茵陈蒿、艾蒿、马齿苋、车前草、野菊花、野葱花、野百合、蕨菜等众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牧草,食用这类牧草的羊产出的羊肉不仅营养更丰富,而且还有药补作用,对人体健康益处良多。
 
      近年来,随着全膜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农区畜牧业以舍饲为主,玉米秸秆是饲料的主要来源;并使用全株玉米青贮技术,在玉米生长至乳熟期到蜡熟期之间时进行刈割,把茎叶带穗一同切短打碎进行全株青贮加工。其优点在于:1、把玉米籽实和青秸杆同时切铡混合进行青贮,增加了青贮饲料中营养含量,其中粗蛋白9.5%、粗脂肪3.8%、粗纤维18.5%、钙4.2g/kg;2、保证了青饲料全年的均衡供给,实现肉羊常年生产和供应;3、青贮玉米的消化率和适口性都得以较大幅度的提高,在管理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消化率可提高12%,泌乳量增加10%—14%,乳脂率提高10%—15%,保证肉羊的干物质采食量;4、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有效降低饲养成本。用这种独特的饲养方式,喂养的羊只体格健壮,同时增加了肉质营养、减少了膻味。
 

三、广河羊肉的人文特征

 

(一)历史渊源

 
       广河羊肉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 先秦时代的广河县境,属西羌耕牧之地,早在公元前279年前后秦昭王设置陇西郡和越罕县时,广河县境便归于秦国的行政管辖之下,汉设广河县,属陇西郡。汉以后直至唐朝,广河县虽偶有废置,但基本上保持延续存在。《说文》云:“羌”,西方放牧人。“羌”字从羊,所以史学家认为羌族是一个牧羊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游牧民族。由此可见广河县畜牧业源于上古。此后一直到元代以前,广河一带都是羌、氐、鲜卑、吐谷浑、吐藩等他游牧民族聚居的地方,畜牧业是主要的经济形式,同时随着汉族迁居人数增多,农牧并举,畜牧为主的经济形式,逐渐逐渐壮大(《广河县志》)。
 
      自1924年瑞典人安特生来广河县从事“考古发掘”以来,就不断有新的遗址和遗物被考古学者所发现。20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裴文中等都曾到广河县从事挖掘研究,在齐家坪发现了齐家文化遗址和半山文化遗址,收获了大量的陶器、骨器、玉器等。经研究,齐家文化的经济生活以原始农业畜牧为主,兼及狩猎,人们已过着比较稳定的生活。主要农作物是粟,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其次是骨器。齐家文化的畜牧业相当发达。从出土的动物骨骼可知,家畜以豕为主,还有羊、狗、牛、马等。出土的齐家玉大多数圆雕,追求形似,后期则追求神似。写意的作品多为动物类,如羊、兔、马、牛、猪、熊、蛙、蝉等,有的虽然只表现动物的头首部分,却仍十分生动。可见肉羊的养殖在广河可追朔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广河县史话》P82)
 
      晚清至明国以来,广河县逐步成为以回族、东乡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占到总人口的97.8%。广河羊肉是少数民族最喜爱的食品之一,用广河羊肉加工的“手抓羊肉”也是临夏州颇具代表性的一道名吃。有一种流传:“说起手抓,想起临夏”,“客人来了,不吃顿手抓,枉来临夏”。所以广河手抓羊肉几乎成了河州饮食文化的代表作。
 

(二)口碑与知名度

 
广河地区的穆斯林群众终生食用羊肉。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广河畜牧天下驰名,羊肉食用方法亦多,既可清蒸、清炖,又可煮食和制作手抓,还可烤羊肉串。
“手抓羊肉”一般选用肉质细,无腥臊味的本地羊、即精心养过的羯单(又叫栈羊,站羊)。屠宰后,剥掉羊皮,取尽五脏;然后囫囵下锅,调以用纱布包裹的花根、姜片、草果等佐料,撒足量的食盐,加火炖煮,使香料入肉,解除腥膻,并随时掌握火候,及时打掉沫子,在肉血水将干未干之时捞出,老嫩合宜肉鲜味美。肉捞出后一般带骨,多切成条形或块状,装盘上席。席间直接用手抓起来撒上盐并伴红皮大蒜食用,细嫩爽滑,清淡可口,因直接用手抓食而得名“手抓”。
 
“全羊席”这是回族规格最高的宴席。席上烤熟或煮熟的整羊被分成10部分,(即前后件各二,脖子一,背子一,胸岔,肥、瘦肋各一,尾巴一),全盛放在盘子里。吃时根据客人的尊贵、亲缘的远近、年龄的大小、辈份的高低选用肉块。
“发子”把白面或豆面撒成糊状,加上调料,装入羊肠蒸热,切开,加上煮熟并切成碎块的羊内脏或头蹄肉,并拌以清汤来吃。
“牛羊肉杂割”用牛羊的内脏烹任而成,是一种传统小吃。主要指腮肉、肚梁子、蹄筋、油葫芦四种。“杂割”味在吃,功在火,吃起来清香隽永。
羊肉性热、味甘。祖国医学认为,它能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是一种滋补强壮药。《本草从新》中说,它能“补虚劳,益气力,壮阳道,开胃健力”。金代李杲说:“羊肉有形之物,能补有形肌肉之气,故曰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人参补气,羊肉补形。风味同羊肉者,皆补血虚,盖阳生则阴长也”。据《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有补元气,健脾胃,益肝肾”的功效,李时珍对羊肉的总体评价是“羊肉,苦、甘、大热、无毒”,主治“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安心止惊”。
在广河养殖的绵羊品种,属羊肉中佳品,以其完美的口感品质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当地历来散养、联户养殖为主的养羊方式成为养羊生产中最为经济、先进的养殖方式,这与现代肉羊生产中的肥羔出栏不谋而合。尤其稍加催肥的羔羊肉更是鲜美多汁,别有风味。近年来县上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强力推进旱作农业以及粮改饲工作,引导群众种植优质饲草料,发展草食畜牧业,推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以养殖业为主的产业发展,带动当地贫困户走脱贫致富的路子,使广河细毛羊饲养量大增,羊肉品质大大提高。
 

(三)发展现状

 

 
      《甘肃省优质肉羊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把广河县列为中部肉羊产业开发区。自2009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民族地区肉羊产业大县以来,肉羊饲养量迅速增加,质量稳步提高,效益同步增长。2014年全县羊存栏97万只,比2009年增长320%;羊出栏137.6万只,比2009年增长423%。羊肉产量20640吨,占肉类总产量的57.23%。畜牧业增加值3亿元,比2009年增长92%。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150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近年来随着供给侧改革的需求,畜牧业不断壮大,全县把发展畜牧养殖业作为为旱作农业后续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投入资金24万元,采取政府引导、奖励扶持和“投牛还犊、投羊还羔”的基础母羊的扶贫养殖模式,走出了一条千家万户大搞养殖的路子。全县新发展养殖小区6个,规模养殖场35个,养殖专业村2个,规模养殖户32户,2017年,全县肉羊存栏达到110万只,出栏280万只,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
 

四、产品品质特色及与生产地域的关系

 

(一)感官特点

 
广河羊肉品质概括起来就是“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肉质肥美细嫩、肉味独特,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鲜而不膻;营养丰富,肌肉中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肉色深红、均匀、有光泽,肌肉发散,肌纤维细短且清晰有韧性;脂肪呈乳白色,质地硬而脆;表面微干或有风干膜,不粘手,指压后的凹陷立即恢复;肋骨窄而短;煮沸后,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液面,具特有香味,无腥膻味”。
 

(二)理化特性

 
       在广河特定生态环境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具有特殊品质的广河羊肉含丰富的有蛋白质合成作用的丙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等多种必需氨基酸,脂肪、胆固醇含量低于猪、牛、鸡肉,肉色深红,富含钾、钠、铬(Cr)、钙、铁等微量元素,烟酸及A、B、C、D族维生素含量也较多的特点,肉质细嫩,容易消化,还可以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和肠道,有助于食物的消化,食用时咀嚼性好,无膻不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结构的改变,按照身体需求,大多数人群对肉质品的可食部分多选择为肌肉组织,广河羊肉的肌肉中脂肪仅含4.7%,低于其它产区羊肉,蛋白质含量占17.66%,水分含量67.24%,灰分含量1.1%,钾含量3763.45mg/kg,钠609.32mg/kg,总酸6.34,铬(Cr)??均优于其它产区羊肉相应指标含量。近年来,随着养殖方式的改变与饲料比例的调整,广河羊的养殖多以全株玉米青贮饲料为主,大大降低了羊肉里的脂肪酸在羊体内的蓄积,这也是广河羊肉不膻不腥的原因之一。

经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

1、广河羊肉肌肉中蛋白质含量丰富,脂肪含量仅有4.7%,低热量,增免疫,不易胖,氨基酸生物学效价高,是优于其它肉质品的首选肉类,尤其与当前我国人民摄入蔬菜所含氨基酸有极强互补性。
 
2、广河羊肉色泽深红,属低脂型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鲜而不膻;必需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丰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低,营养结构合理,胆固醇含量低于牛肉及其他肉品,含硫杂环化合物、羰基化合物以及C8~C10的,是集营养、滋补、保健于一体的优质绿色肉食品。
 
 
      3、广河羊肉富含钾、钠、铬(Cr)、钙、铁等微量矿物元素和维生素A、B、B2、C、D、PP、叶酸等多种营养性维生素,各营养素之间配比合理。其中钾、钠、铬(Cr)含量很高。从《中国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中查得钾、钠含量远远高于同类产品,钾和钠一起作用,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和心律的正常机能。人体中钾、钠缺乏可引起心跳不规律和加速、心电图异常、肌肉衰弱和烦躁。铬(Cr)的最好来源是肉类,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肌体的糖代谢和脂代谢中发挥特殊作用。三价的铬是对人体有益的元素,而六价铬是有毒的。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成分,它可促进胰岛素在体内充分地发挥作用,当缺乏铬时,就很容易表现出糖代谢失调,如不及时补充这种元素,就会患糖尿病,诱发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心血管病,严重的会导致白内障、失明、尿毒症等并发症,长期少量食用广河羊肉,可适当调节胰岛素水平,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4、广河羊肉含水率、灰分低,有效营养成份高,肉质偏中碱性,肌肉纤维细短,煮时易熟易消化,口感绵软,易咀嚼,因肌纤短故不易塞牙。
 

(三)广河羊肉的品质特色与地域的关系

 
      广河羊肉之所以具有“肉质细嫩、甘而不腻、鲜而不膻、营养丰富”等优良品质,是当地劳动人民长期选育与产地特定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广河县地处甘肃省中南部、兰州的西南方,地势自西向东逐渐倾斜,东西长,南北窄,海拔1809-2626米。在地形区上恰好处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在气候上恰好处在半干旱气候和半湿润气候的过渡地带,农业上又处在半干旱农牧区和高寒半湿润畜牧区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6.4C,最高气温32.6℃,最低气温-21.6℃,平均降水量493.5毫米。这样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水文特征在养羊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说在西北乃至全国是少有的。优越的气候给养羊提供了充足的牧草饲料,所以,广河所产羊的品质也是独具特色的。
 
1、肉质细嫩、容易消化与地域的关联性(水质)
 
      广河县人畜饮用水源来自临夏州和政县太子山系大峡牛圈沟自然保护区的雪山融水和山泉水,其色度≤10,PH值7-8,总硬度≤200mg/L,地表水PH值≤8.5,山泉水水质清醇,酿酒醇厚、沏茶清香,用这种得天独厚的水质种植牧草饲料而养殖出来的绵羊,肉质偏中碱性,肥美细嫩、肉味独特,出栏肉羊选自7-8月龄,重量不低于35kg的羔羊,正是肉羊饲料转化率高、产肉品质最好、产毛皮价格高时期,同时用这种水质煮羊肉,易熟易消化,可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和肠道。口感绵软,易咀嚼,因肌纤维细短、柔软,故不易塞牙,顿感肉质鲜嫩,醇香诱人。
 
2、甘而不腻、温而不燥与地域的关联性(气候)
 
      广河绵羊生活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这里气候处在半干旱气候和半湿润气候的过渡地带,春夏温和,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在这种高寒山区条件下,绵羊耐粗放、极耐粗饲,食性广泛,不仅可以充分使用各种禾本科、豆科牧草,青绿饲草与干草进行喂养,而且玉米秸杆、树叶、豆秸及花生秧等也能够作为越冬饲料加以利用,羊自身对生活环境具备很强的适应性。在这里放牧的羊一方面具有黄土高原绵羊肉质肥美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青藏高原藏羊体格健壮,因此肌肉内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羊肉的大部分脂肪可见。肌间脂肪分布均匀适中,有着红白分明的大理石纹理,加工后风味独特,滋味鲜美,柔嫩多汁,无膻无腥。脂肪组织入口即化、美味不腻,且易消化。秋冬食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
 
3、鲜而不膻、瘦而不柴与地域的关联性(牧草)
 
      广河县牧草种类繁多,除了一般草场上的针茅类牧草外,还有格桑花、野枸杞、野草莓、苦苣菜、车车蔓、荠荠菜、蒲公英、茵陈蒿、艾蒿、马齿苋、车前草、野菊花、野葱花、野百合、蕨菜等众多的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牧草,食用过这些牧草的羊的羊肉不仅营养更丰富,而且还有一定的药补作用。近年来随着全膜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农区畜牧业以舍饲为主,全株玉米青贮逐渐成为饲料的主要来源,其中粗蛋白9.5%、粗脂肪3.8%、粗纤维18.5%、钙4.2g/kg;青贮玉米的消化率和适口性都得以较大幅度的提高,消化率可提高12%,泌乳量增加10%—14%,乳脂率提高10%—15%,保证肉羊的干物质采食量;用这种饲养方式,喂养的羊只体格健壮,同时增加了肉质的营养、保留了广河羊肉独有肌纤维细短且有韧性风味,减少了膻味的产生。
 
4、营养丰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与地域的关联性(土壤)
 
      广河县域在第四纪黄土是地质历史上亚洲内陆的各种岩石风化后的细粉砂其中含有丰富的碳酸钙、二氧化硅等,也不缺乏钾、钠、铁、硒、锌等各种微量矿物质。在地质历史的第三纪时属于“临夏盆地”,盆地边缘生活着大量的猛犸象、巨犀、三趾马等古动物,后来地壳运动,这些被埋入地下的古动物化石,具有消炎、止血的作用,这种黄土放到羊圈里既绵软又干燥,还可防止羊生病,有利于羊的健康。这些矿物质再经过植物牧草的吸收富集,最后又被羊吸收利用。所以,牧养在广河这块土地的羊的羊肉里富含多种微量矿物质成份,营养极其丰富。这里的绵羊体格矫健、骨胳坚硬,富含多种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矿物元素,钾、钠含量远远高于同类产品,铬(Cr)在广羊肉中含量较高。
 

五、广河羊肉的生产、销售情况

 

(一)产量


 
广河羊肉是以我国特有细毛羊为资源开发的羊肉精品。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是加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的有效手段。积极引导养殖群众进行科学饲养,进一步提高畜牧养殖效益,促进养殖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促使县畜牧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2014年全县牛羊存栏总量达到142万只羊单位,其中牛存栏9.02万头,羊存栏97万只,分别比2009年增长67%、320%;牛出栏9.68万头,羊出栏137.6万只,比2009年增长144%、423%。肉类总产量达到36060吨,比2009年增长305%,其中牛肉产量14520吨,羊肉产量20640吨,羊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57.23%。畜牧业增加值3亿元,比2009年增长92%。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150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2017年,全县牛羊存栏达到110万只。
 

(二)产值

 
      随着广河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养殖规模逐年扩大,2014年县养殖产值5.8亿元,2016年达到8.1亿元,2017年实现产值8.8亿元,“十三五”期末预计达到9.5亿元。
 

(三)销售范围

      广河县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回、东乡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穆斯林风情十分浓郁。广河背靠藏区、面向兰州,交通条件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商贸流通比较活跃,广河羊肉畅销兰州、广州、苏州、海南、厦门等内陆和沿海主要城市,深受消费者信赖和喜爱。随着近年来劳务输转的扶贫政策的实施,大量的广河人到内地务工,故土难离的情结更多的是生活和饮食习惯,在各地务工的人员中不乏经营餐饮行业的人员,他们把广河羊肉发往全国各地,就是为了能在异地他乡吃上一口地道的家乡手抓羊肉,以解思乡之苦。
 

六、广河羊肉申报地理标志产品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优质羊肉倍受消费者青睐。以我县特有的地方羊为资源开发的羊肉精品“广河羊肉”,以其独特的品质特点和地方风味而深受消费者欢迎,日益享誉陇上,闻名全国,成为地方知名品牌,市场持续火爆,产品供不应求。随着广河羊肉知名度逐年提高,其价值也在不断攀升。作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职能部门,认真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普查和调研力度,挖掘产品的潜力,着力培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名优特产品,加大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力度,筛选广河羊肉为第一批地理标志产品。

 
      首先,地理标志是广河羊肉开拓市场的通行证。长期以来,广河羊肉没有重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块金字招牌,只是单纯的进行养殖生产,自给自足和本地区域内销售,竞争力差。随着供给策改革的深入,着重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具体强调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保障,转变以量取胜的利益思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特性在于其质量保证、良好声誉和独有特征,其内在地包含人文和自然要素,是供给侧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加标以后,产品品牌效应明显、销售渠道更加招展,人们食用比较放心。

 
      其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广河羊肉为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目前全省上下都在为2020年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而让农业人口脱贫主要依靠草食畜牧业,做大做强“羊”的产业,挖掘地理标志产品的潜在品牌价值,满足消费者高质量的产品需求,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缩小城乡贫富差距,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
再次,对广河羊肉进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可以对当地产的羊肉进行规范管理,对于消费者来说产品质量得到政府担保,物有所值,知情权得到维护。
 

七、广河羊肉产业发展优势

 

(一)资源区位优势

 

 
      广河县是全国134个半农半牧县之一,属全国153个肉羊优势区域优势县之一,是甘肃省牛羊养殖大县,畜禽养殖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玉米秸秆饲草料资源,有驰名中外的细毛羊、小尾寒羊、山羊等优良品种,所产细毛皮为陇上特产。发展羊肉产业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和牧区相比有农业生产的充足秸秆饲草料支持,县内有6家大型的牛羊活畜交易,其中三甲集等活畜牛羊交易市场,每天交易量在3000只以上,送销武威、甘南、新疆、青海、陕西、西藏、四川等地。广河羊肉的牌子越来越亮、名声越来越大。广河县有耕地面积 42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 11.86万亩,旱作农业种植 36.1 万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洋芋、糜子、大豆、碗豆、扁豆、胡麻、荞麦及各类蔬菜、瓜果等,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产生了大量丰富的玉米秸秆,解决了贫困群众养羊的饲草问题,“户户种玉米,家家养牛羊”已经融入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养羊作为群众增收、脱贫的主要渠道。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支柱产业。压砂和全膜双垄沟播(顶淩覆膜、秋覆膜)等旱作农业集成技术的成功推广应用,提高了作物复种指数,近年来全县大力推广“粮改饲”工作,逐步培育壮大秸秆加工、养殖、屠宰龙头企业,带动全县养羊产业快速发展。
 
      广河县羊养殖户达8257户,累计建成养殖小区(养殖场)128个,羊存栏总量达到152个羊单位,畜牧养殖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支柱产业。
 
      这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临夏州的“东大门”,东接兰州距70公里、西到临夏州府距40公里,兰临高速毗邻而过、康临高速纵贯全境,这里商贸流通活跃,市场功能完善,特别是牛羊市场、皮毛市场与全国各大市场接轨,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集散地之一。这里常年有上百家羊屠宰企业和加工点,长期向兰州及江苏、福建、广东、北京等城市供送广河羊肉,成为清真羊肉的供送基地。
 

(二)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因势利导

 
       广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主任、副县长为副主任,宣传部、发改局、农牧局、扶贫办、财政局等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会在县质监局下设办公室,质监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牵头做好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协调工作和各项日常工作。广河县将地理标志产品与推动广河县域经济发展,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结合起来,分别从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企业参与、社会共建的地理标志发展和保护工作机制,为全县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和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年来,广河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养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发展,针对“广河羊肉”带来的品牌效应,先后制定出台了《广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开发的实施意见》、《广河县发展规模养殖和小区建设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从发展规划、资金投入、组织领导等各个方面制定措施,采取项目投资、规模养殖贷款、小额贷款、信用村、扶贫整村推进、群众自筹、以奖代补等形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强化扶持力度,组织科研、教学、生产及技术推广单位协作攻关,调剂引进种羊,派送科技人员指导和鉴定种羊,组办科技培训班。农牧部门按照“政府推动、龙头带动、社会联动、市场拉动”的产业发展模式,相继印发了《广河肉羊标准化养殖场建设与管理标准》、《广河肉羊列式暖棚圈舍建设标准要求》、《广河肉羊养殖防疫管理制度》、《广河肉羊养殖消毒制度》、《广河肉羊养殖免疫制度》、《广河肉羊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近年来,广河县全面开展广河肉羊品种选育工作,并多次在我县召开全省相关协作会议,群选群育,使羊只外貌特征趋于一致,遗传性能逐步稳定下来,系统地提高了广河细毛羊品质。尤其近两年以来,广河县组织科技人员,先后开展了《羔羊育肥配套饲养技术项目》、《细毛羊肥羔综合生产技术开发与研究项目》、《广河县良种肉羊配套增产技术推广项目》、《财政支持科技扶贫舍饲养羊项目》、《广河县舍饲养羊示范点建设项目》等科研推广项目。通过一系列科研、示范推广,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广河肉羊选育工作,使广河羊肉品质得到很大程度提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广河县成功地将广河羊肉推向了市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广河羊肉”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保健功能享誉省内、闻名全国,成为陇上精品、甘肃名片与知名的地方品牌。
 

 
广河县立足“广河羊肉”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发展以养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产业,并充分发挥“广河羊肉”品牌的带动作用,对羊只的皮、毛、肉进行了初级开发,促进了羊羔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到2017年全县羊只饲养量达到150万只。“广河羊肉”己进入兰州、新疆、青海、北京、西安、包头、银川、深圳、海南等省市,省内外专营广河羊肉的餐厅达上千多家,年营业收入达1.8亿元。
 

(三)建立市场,提升品牌

 
广河县是甘肃最大的羊肉产地和集散中心之一,也是全省的牛羊养殖大县,广河羊肉批发市场已成为临夏州、兰州市、西宁市、西安市、北京市等省市州针对广河羊肉屠宰、批发、购销的集散中心。
为了规范定点屠宰工作,确保食品安全,将“广河羊肉”这一知名品牌做大做强,发展壮大广河羊产业,针对羊肉市场存在市场准入等亟待规范问题,广河县已开始对原有市场进行全面改造,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粮改饲”工作,逐步培育壮大秸秆利用、养殖、屠宰龙头企业,带动全县种养殖业快速发展。致力于兴办广河县恒达众诚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甘肃腾渊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6个集大型规模化养殖场与玉米秸秆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采取自主经营的模式,购置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玉米青贮收割、打捆机械,示范带动粮改饲工作;兴办2个集屠宰、加工、储存、外销为一体的屠宰加工销售企业,依托龙头养殖企业,逐步规范市场,促进全县羊肉市场规范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广河羊肉”知名度。
 

(四)依托品牌优势、做长产业链

 
广河羊肉已经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风味美食品牌,广河县充分挖掘“广河羊肉”的品牌优势,使养羊及相关产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负有盛名的“广河羊肉”,远销兰州、西宁、西安、北京、深圳、海南等地,目前全县每天有10000公斤的羊肉上市,年交易额达1.2亿元以上。散布全国各地的一千余家广河清真餐饮企业,创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羊肉真空包装生产线已经试产成功,产品已投入市场。三甲集镇在广河羊肉品牌效应带动下,以羊为主的附加值明显增长,产品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致富经。已经建设完成正在开展招商的三甲集皮毛交易中心预计年交易皮毛2000万张。羊毛为主的提花毛毯、羊绒被、仿古地毯等加工在广河电商孵化园的带动下也有了长足发展。
 

 
在“广河羊肉”品牌效应感召下,广河羊肉产业“承农启工”,带动当地经济迅猛发展,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等系列发展模式,业已成为广河县重要的支柱产业,必将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新格局。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