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陇原】第四期:挂职如何不当“挂历”?——听挂职干部讲扶贫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8-09-07 12:43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新华社 点击: 载入中...
  

       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有两位副县长都是挂职干部。他们不把自己当“摆设”,不搞“做客”“度假”式的表面文章,充分发挥眼界开阔、善于创新等优势,在加强金融扶贫、文旅扶贫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两年多过去了,他们做了什么?经历了怎样的心灵洗礼?让我们走近他们的扶贫故事。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的南屏山景色
 

  在扶贫点上被抬进医院的“百合县长”

 
  张亮与临洮县畜牧局等单位工作人员深入贫困村,探讨产业扶贫工作,听取收集基层意见。
 
  记者:您如何描述“挂职”带给您的感受和收获?
 
  张亮:来这里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基层的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但挂职过程也是“累并快乐着”的。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每落地一件事情,每看到贫困户得到帮助,心里真的特别地高兴。我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记者:您谈到,来之后实施的几项金融扶贫举措效果不错,具体有哪些?其中是否有可推广复制的经验?
 
  张亮:我来后不久,临洮县就被确定为全国普惠金融试点县,我们抓住这个机遇,做了金融扶贫的创新。比如针对政府服务体系不健全的情况,搭建了“一站式”“智慧式”富民产业服务中心,包括金融服务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富民商学院、富民夜校等,同时,引入慈善信托参与金融扶贫。但这些是“专属定制”的,如果说可复制的,还是发展牛产业的“六位一体”模式。
 
 
  当地农民正在包装百合
 
  记者:临洮县当地的干部和百姓称呼您为“百合县长”,这背后有什么故事?
 
  张亮:“百合县长”是临洮干部百姓给予我的一个称谓。临洮县北部中铺镇七道梁沿线12个贫困村是全国最大的百合种植地之一。然而,近年因周边各地的三四百家加工企业管理不到位,加上常年无序竞争,销售渠道不畅,种植户们痛惜地说:“地里的宝贝销售不出去,受穷啊”。针对这种情况,我想方设法通过线上联系京东、融E购、善融商务、善品公社等电子商务平台,还有通过微信等新媒体联系全国金融系统职工购买。
 
  还有就是引入慈善信托的资金。在金融行业里,信托是模式最为灵活、功能最为齐全、手段最为丰富的金融子行业。目前,共有中国银保监会、国投泰康信托、中诚信托、信保基金、民生信托等五家投入资金330万元,用于新建百合加工厂,以收益的7%进行分红,这种扶贫模式得到了国扶办的认可。
  

女儿帮我搞“推销”
 
  相对于张亮金融系统的丰富资源,王海妮来自于被称为“清水衙门”的文化单位,她琢磨最多的事是如何挖掘和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开展扶贫,让贫困户真正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挂职干部不是“挂历”,一定要实实在在做事情
 
 
  王海妮在地里了解土豆收成情况
 
  记者:基层的情况和您来之前想象中的一样吗?
 
  王海妮:说实话,在村上工作和在县上工作,还是差距很大。作为村支部第一书记有很多具体的工作和任务,直接面对群众打交道。而作为县级层面领导,需要统筹谋划和协调的事情更多。因为分管教育、卫生、文化、旅游,这些领域都有很多专业政策、业务知识需要吃透,同时结合县情,提出具体的部门指导意见。每天桌上都有厚厚的一摞文件等着你阅示,有很多调研、检查、督导需要实地去查看。
  “干部也需要精神扶贫”
 
  记者:在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下,挂职干部该如何发挥优势?
 
  王海妮:作为一个经常和文化打交道的人,深知“扶贫贵在扶智,难在扶志”,最大的落后和贫困来自于村民的思想观念落后。所以,我在临洮县八里铺镇高庙村任帮扶工作队长和第一书记时,就提出将文艺优势和社会力量相结合,把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相结合,把文艺创作和扶贫攻坚相结合。
 
  曾有一位朋友提醒我摆正位置,不要太把自己当主人,不要太累太辛苦。但我不这么想,倘若图舒服,那我就不会选择去基层,倘若不是为做事,那来这里做什么?人的生命短暂,在这里的两年大好时光,能做一件事是一件事,能帮一个人是一个人。
  挂职不能当“挂历”
 
 

 
  甘肃临洮:百年牡丹树竞相争艳
 
  记者:您认为自己在挂职期间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
 
  王海妮:在来临洮工作之前,我就听说临洮素有“彩陶之乡”文化县的美称,是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地方。来之后,我发现临洮的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扶贫工作的贡献不是很大,可以说,大家对文化这座“金山”只是充当“守山人”的角色,没有变为“挖矿者”。
 
  我心中特别着急,想了几个办法,一是联系国内著名书法家,将其作品进行拍卖,所拍款项全部用于县上的精准脱贫工作。二是策划了首届临洮文创大赛,让临洮优秀的文化资源与实体产业进行对接。三是大力展示临洮的美,举办了国际露营大会(临洮站)、牡丹之春越野跑、第三届紫斑牡丹节、读者集团研学游等活动,不仅扩大了临洮的文化旅游知名度,同时也带动了群众的增收。活动期间,洮阳镇刘家村曹家坪牡丹园,在短短一周时间里累计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多万元。
  因地制宜创新文旅扶贫
 
 
  临洮县金泽小学的小学生在绘制陶品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从最开始的带着任务下基层挂职,到逐渐带着感情听诉求,再到带着责任解疑难,在甘肃,一批批来自中央以及省内各单位的干部扎下身子走到群众中。他们付真心、用真情、出真招,通过政策引导,让群众树立信心、找对路子,增强致富本领,依靠自身努力斩断穷根。
 
  8月1日,张亮的挂职工作正式结束。离别在即,他用四个“忘不了”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今天我就要离开临洮,回到京畿,八百四十多个日月与共,现在的心情,真是非常难舍难分,依依别离……真的忘不了临洮的山水相依,忘不了一起奋战在扶贫战线的朋友兄弟,忘不了扶贫路上的每一个故事,更忘不了贫困百姓那充满信任的期冀……梦在临洮,心在一起!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绿巨人”带红古蜀道——从兰渝铁路沿线巨变看西部发展潜力
  • 【共话陇原·融新闻】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
  • 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酒泉市精准扶贫挂职干部座谈会召开
  • 【共话陇原】第十三期《甘肃工业发展:换个角度看“落后”》
  • 【共话陇原】第十二期《国际范儿敦煌:民心相通新平台》
  • 【共话陇原】第十一期《嘉峪关:钢城力破转型关》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