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旋松起垄膜施肥一体机首次在甘肃应用

时间:2017-04-12 08:25来源:大西北网-甘肃日报 作者:秦娜 点击: 载入中...

  “锁水”效应叠加 机艺融合增产


  深旋松起垄膜施肥一体机首次在我省应用


  大西北网4月12日讯     4月9日,在定西市安定区团结镇举行的一场观摩会上,随着轰隆隆的马达声响,一台拖拉机携带“ss-1型深旋松机”在田间驶过,随即形成一道道垄沟。虽然看似与普通耕作方式并无差异,实际却暗藏“玄机”。经现场测量,耕作深度达到42厘米,较普通旋耕方式深20余厘米,土壤也更为疏松,由此提高了土壤的“锁水力”。试验表明,这项深旋松起垄膜施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使马铃薯、中药材等作物增产50%以上。


  据了解,从2010年开始,省农科院先后依托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黄土丘陵区(甘肃)作物增产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以及省科技重大专项“甘肃中东部粮食作物稳产增效技术集成示范”,研发推广了马铃薯全膜覆盖垄上微沟技术,集成了养分高效管理技术,并陆续研发出深旋松耕层调控技术,配套了农机具,显著提高了马铃薯、中药材等作物产量。在2016年相比往年干旱的情况下,采用普通旋耕方式的马铃薯亩产为1吨,而采用深旋松集成技术的马铃薯亩产达到2.19吨,增产达到119%,在党参种植领域的应用,则增产82%。


  课题组负责人、省农科院旱农所副所长张绪成研究员介绍,深旋松技术突出“深”和“松”。“深旋”使耕作深度达到35厘米以上,有效打破犁底层,更有利于根系生长;通过高强度的旋耕,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从而使田间持水量增加12%,萎蔫系数降低13%,也就是说土壤经过深层疏松后,贮水能力和供水能力明显增强。同时这项技术实现了深层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供肥力和作物对养分的有效利用。


  “垄上微沟技术则是在大垄上开小沟,将马铃薯种植在小沟两侧,这条深8厘米宽10多厘米的小沟就像一个‘调节器’。”张绪成进而解释,旱季,小沟增加了垄上的集雨面,提高降水渗率,使小于5毫米的无效降雨在垄上富集;当作物群体增大,可以通过增加土壤耗水,有效降低雨季垄上土壤湿度,从而减轻高湿胁迫和病害发生几率。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甘肃省唯一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陇明公”上线运营
  • 今年一季度,甘肃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86.2亿元人民币
  • 甘肃省超九成规上工业企业复工
  • 甘肃省已完成春播面积1326.2万亩
  • 2020年夏季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通知
  • 甘肃助力白俄罗斯抗疫“甘肃方剂”将于本周抵达明斯克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