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市长袁占亭作《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6-03-22 16:48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吴少华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讯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首战之年,是“十三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攻坚之年,兰州市将以突出建设山水城市、宜居城市、活力城市的目标,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着力打造兰州新区新兴增长极,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着力建设绿色低碳新兰州,着力提升农村发展水平,着力增加广大群众获得感,着力打造向西开放新优势,着力抓好政府自身建设,确保“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昨日上午,兰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省政府礼堂召开。兰州市市长袁占亭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十三五”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2016年的重点工作。


  A: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五年完成6841.78亿元,是“十一五”的3.03倍


  过去五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做美兰州的系列部署和要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在抓发展、治污染,拓空间、畅交通,强管理、提效能,保民生、促和谐等重点工作上进行突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约束性指标,基本实现预期性目标,开创了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特别是办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增信心的大事:


  ——大气污染治理取得历史性突破,打造了国内外瞩目的“兰州蓝”,成为全国重点监测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下降最快的城市,稳定退出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行列,得到国家的充分肯定并总结推广了“兰州经验”,在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我市被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幸福城市”第五名。


  ——获批建设国家级兰州新区,秦王川这片昔日的旱塬之地,正在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产业基地、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获批开建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加快建设,2号线一期项目启动实施,全市人民的地铁梦即将变成现实。


  ——开工建设新的水源地工程,将从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自流引水,根本上解决广大群众喝上放心水的问题。


  ——建成运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实现海关特殊监管区零的突破,成为兰州扩大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平台。


  ——实现全市整体脱贫,减少贫困人口23.8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5%下降到4%以下。


  ——成功举办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成为国内马拉松十大金牌赛事之一和“100强赛事”第四名,展示了城市形象,弘扬了城市精神,丰富了城市内涵,激发了全市人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五年来,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095.99亿元,比2010年接近翻一番,在全省的首位度由26.7%提升到30.86%。人均生产总值从4704美元提高到8738美元,增长85.7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76%,达到1803.75亿元,五年完成6841.78亿元,是“十一五”的3.0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14%,达到1152.15亿元,是2010年的2.11倍。地区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93.42亿元和185.19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95倍和2.55倍。非公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22.3%,达到1187亿元,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从40%提高到56.6%。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和住户存款余额达到7945.82亿元、7227.96亿元和2627.1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46倍、3.06倍和2.03倍,实现直接融资255.59亿元,是2010年的48倍。获批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红古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七里河区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试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等40多个国家和省级政策平台,五年向上争取各类资金181.51亿元。


  B:“十三五”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年均增长8%


  根据《中共兰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在广泛征求意见、集中各方智慧、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三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支撑。今后五年发展的重点是,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着力推动大都市、大产业、大枢纽、大物流、大市场、大平台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美兰州。


  “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年均增长8%,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到2017年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2020年超过3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6000元左右。确定这一目标,充分兼顾了目前发展实际和长远发展需要,也力求体现在全省的中心带动作用,逐步缩小与全国的发展差距。省上确定“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长为年均7.5%,兰州市8%的年均增速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按照2015年生产总值2095.99亿元测算,实现2017年比2010年翻一番和2020年超过3000亿元的目标是完全可以的。


  C:精彩的2016——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国家和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实现以上目标,兰州市将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展示新作为。


  实施“电商增效工程”


  加快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高标准打造兰州新区产业孵化中心,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产业孵化链条,力争入驻100家研发服务机构、100家在孵企业、100个大学生创业团队,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培育壮大高新区、经济区等创业孵化产业园。


  促进现代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制定出台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致力培育壮大新兴业态和新的消费热点。实施“电商增效工程”,支持三维商城、丝路电商等本土电商平台加快发展,建设100个以上三维商城线下便利店。积极发展跨境电商,继续办好国际跨境电商物流大会,引导企业搭建保税商品O2O直销平台和本地电商跨境支付结算平台,申报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5%,旅游收入增长30%。


  打造兰州新区新兴增长极


  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产业集聚,扩大向西开放,促进融合、高端、集约发展,建设融生产、生活、生计、生态于一体的新区。优化一、二、三次产业空间布局,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创新驱动、绿色智能、服务共享、管理一流的九大园区。着力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六大产业集群,延伸新能源汽车、水性高分子材料、蓝宝石材料、铜电子信息材料等产业链。加快香都进口商品城、武汉长飞、奥特莱斯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40个。


  加快中川至朱家窑铁路、第一给水厂二期、第四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实施一批特色主题商业、影视时尚文化、高端精品会展、星级品牌酒店、市民文体广场等城市功能性项目。抓好兰州六十一中新区分校、省人民医院新区分院、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成省属“三校一区”,开工建设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自建院校,职教园区初具规模。


  基本建成1号线一期工程


  实施“兰州率先畅通工程”。按照“内畅外通、互联互通、率先畅通”的思路,重点实施7项建设内容,着力完善“139”城区道路网和“321”环城公路网,力争城区交通三年明显改善、五年有效解决。打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攻坚战,基本建成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2号线一期工程。建成北环路,实施城区道路与二环路连通工程,抓好西行线等续建项目,启动建设北滨河路西延段。整治100条破损道路,打通一批“断头路”。建成雁白黄河大桥,启动建设雁青和古浪路黄河大桥。


  制定实施停车场建设规划,出台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的政策措施,新建一批大型公共停车场(库),新增各类停车位2万个以上。继续开展城市管理攻坚战。对各类违章搭建进行大排查、大整治,狠刹私搭乱建歪风。实施户外广告综合治理。规范完善渣土运输管理。


  “一号民生工程”水源地项目年内建成


  巩固扩大大气污染治理成果。建立大气污染防治标准体系,深化政府环境审计试点工作,构建治理大气污染长效机制。实施远郊三县一区燃煤锅炉“上大压小”提标改造。推进兰州石化公司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范坪电厂、西固热电厂超低排放试点等工业治理项目。新建施工工地扬尘智能监控设施100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1万辆以上,新增新能源汽车2000辆。力争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54天,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PM10、PM2.5浓度控制目标。全力推进“一号民生工程”水源地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建成。


  修订完善“1+21”精准脱贫政策


  深化精准脱贫。对照中央和省上的新政策、新措施,修订完善“1+21”精准脱贫政策。抓好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实行“853”挂图作业,做到平台建设“八个准”、村级作战“五张图”、贫困农户“三本账”。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持续加大富民增收产业扶持力度,强化劳动力转移培训。打造“百片千村”工程,积极稳妥推进七里河黄峪村等易地扶贫搬迁。市级财政为每个村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建成150个小康达标村。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制定出台特色小城镇建设指导意见,重点推进西部片区西固河口、达川、永登苦水、武胜驿,东部片区皋兰什川、榆中青城6个特色小城镇建设,打造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辐射带动力强的魅力小城镇。


  着力增加广大群众获得感


  加快城区学校扩容增量,科中、科小东城分校投入使用,建成三十三中东城分校。坚持办好每一所学校,集中实施城区薄弱中小学校改造,建设一批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加强住宅小区配建学校管理。建成59所行政村幼儿园,鼓励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免收学杂费和书本费。


  全面落实“1+10”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继续实施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万企计划”,扶持小微企业、便利门店和在孵企业3100家,新建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80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培育和打造2-3个万人就地转移劳务基地,实现劳务输转30万人。


  推进市一院、市二院、市三院、市中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扩建和异地新建。


  建成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中心,开工建设第二社会福利院和40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新增床位2000张。统筹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互补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新建医养结合养老项目1个。


  投资79.3亿元,为民兴办八个方面24件实事


  继续实施惠民工程。投资79.3亿元,为民兴办八个方面24件实事。提高城市低保标准10%;提高农村低保标准21.71%,实现与扶贫线两线合一;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补助标准33.67%、分散供养补助标准9.31%;建设50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3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淋浴设施;提升改造50所城区薄弱中小学;实施市第一、第二人民医院就医环境改善项目;建设200个全民健身场地;建设100个行政村邮站;实施农村宽带普遍服务建设项目;实施乡村道路生命防护工程;实施2.3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四城区道路节能亮化全覆盖;建设南滨河路健身步道6公里;实施2.1万户棚户区改造;整治改造40个“三不管”楼院;改造农村危旧房3500户;设立2亿元“双创”小微企业风险补偿担保基金;新增小额担保贷款4亿元;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安置困难群体就业5000人,培训各类劳动力3.4万人;完成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七期工程;实施信息惠民最后一公里工程;新建改造5个便民肉菜市场;创建50家“放心粮店”。


  全力推进兰州国际港务区建设


  建设物流集散大枢纽。全力推进兰州国际港务区建设,基本贯通区内10条道路,加快国道309线港务区段建设,基本具备引进企业落地条件。建成保税物流中心(B型)、陆港联检中心和多式联运中心,争取设立兰州铁路口岸。完善中亚、中欧铁路货运班列运营机制,力争打通面向南亚的铁路货运班列,构建国际货运班列编组枢纽。


  着力抓好政府自身建设


  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向基层,多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切实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办更多实实在在的事。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确保群众的反映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坚持重心下沉、服务下移,把工作着力点更多放到基层和企业一线,用工作实绩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更加注重发挥属地化服务管理职能,为在兰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市场主体搞好服务,调动共建共享积极性,共同提升兰州整体形象。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气象部门发布霜冻蓝色预警48小时内兰州等市州局地低温降到0℃
  • 兰州市殡仪馆4月23日起恢复群众祭祀、告别、守灵等治丧活动
  • 兰州:城关区小饭桌5月6日起逐步恢复经营
  • 兰州高三“一诊”结束一线老师划重点
  • 甘肃省兰州新区打造水阜河新生态助力城市建设
  • 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有序推进盾构机精准施工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