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人士热议《金城兰州》

时间:2016-02-19 16:08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金城兰州:一座攸关国运的城市


  @伐客老五


  提起兰州,除了牛肉面,人们最容易联想到大西北,想起大漠孤烟和悠悠驼铃。


  去年,兰州大学就巧妙运用"骆驼证"借势宣传,一时风靡网络。真是既有趣又可爱也无奈。一直以来,兰大被网友称作最孤独的大学,而兰州也是差不多的待遇,一直给人偏远的二、三线城市的欠发达印象--尽管她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更是中国大陆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而且最近几年一直在主打"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宣传口号。


  还记得十多年前,一部叫《苏州河》的电影里头有位来自兰州的底层音乐人。当时很好奇怎会有来自兰州的角色设计。很多年后才知道,兰州音乐底蕴深厚,一大批地下乐手在这座城市执拗地坚守和成长。近年,随着兰州对"一条河"、"一碗面"、"一本书"等地域名片的推广,金城兰州的城市品牌和文化传统越来越被外界知晓和传播。给人一种感觉,原来兰州并不是那么"偏安一隅",多少还是一座有些底蕴和情怀的城市。


  在我看来,兰州的城市性格就和兰州最有名气的牛肉面一样。虽然原料普通,但制作特别、汤料有味、面道有劲,而且在吃法上还有那么点儿兰州人的\\\"执拗\\\":兰州人吃面不讲究,端着碗蹲在马路牙子上就可以吃;在牛肉面的品种选择上,尽管有毛细、细、二细、三细、韭叶、薄宽、大宽、二柱子、三棱子等不同类型,但兰州人只要选定就会从一而终,少有改变。


  所以,兰州这座城给我的印象是:既朴实无华又味道悠长。


  而这,和即将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CCTV9)上映的纪录片《金城兰州》传递给我的印象差不多。只不过,后者是从一种更严谨\\\"大历史观\\\"的独特视角,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诠释了金城兰州的城市性格--低调沉稳,攸关国运。《金城兰州》共分四集,分别是《渡口》、《枢纽》、《重镇》和《明珠》。


  《渡口》讲述了2000多年前的金城故事。公元前121年,兰州可能还只是一个荒凉的河滩。年仅19岁的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两次从兰州横渡黄河,从而让这个普通的渡口纳入到国家发展的计划之中--设令居塞驻军,为开辟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打通了战略要道。霍去病西征胜利后,汉朝又派大将李息继续修筑城堡,设金城县。"金城"从此开始。


  《枢纽》讲述了兰州在2000多年陆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历史地位。公元215年,金城可能还是一座不太起眼的小城。但是,曹操控制的中原政权平定了陕甘割据势力,并委任苏则做金城太守。后者主政金城期间,大力改善民族关系,发展农业生产,使金城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此后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间,一大批文化行者、官员政要、外交人士途经兰州,使其成为中原地区联通西北,以及向西文化和经贸交往的重要节点。公元583年,隋文帝设兰州总管府,"兰州"载入史册。


  《重镇》讲述了清朝以来的兰州史。公元1666年,随着西北尤其是甘肃战略地位的显著提升,清朝实施陕甘分治,设甘肃行省,省会从陇西迁到兰州。从此,兰州一直是整个甘肃的政治中心。1866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并于次年以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在他主政甘肃的十年间,不仅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军事制造业兰州机器制造局,还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机器织呢局,真正把兰州打造成了中国西北的战略重镇。正是左宗棠在兰州苦心经营十年的基础上,才帮助大清王朝顺利收复新疆。1900年,又一位甘肃总督升允在兰州大力开展清末"新政"和洋务运动。在其主持下,1909年,由美国人设计、德国人承建、中国人施工的兰州黄河铁桥(即"中山桥")正式建成,成为晚清政府最有光彩的国家建设项目之一。


  《明珠》讲述了新中国建国以后的兰州历史。195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启之年。金城兰州再次迎来她与这个国家命运交汇的时间节点。兰州承接了中国一五计划156个重大项目中的8个,一举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胡菽兰、陈恩海等老一辈的科技教育工作者成为当之无愧的"共和国的长子"。此后的兰州历史,我们经历其中且非常熟悉,从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到中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的建设。金城兰州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西北正冉冉升起。


  ……


  然而,透过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我们很容易感受到,金城兰州的每一步发展其实都与这个国家命运的沧海桑田紧密相关。可能正因如此,作为一个攸关国运的西部城市,兰州的城市性格才显得那么独特而有魅力。这也是纪录片《金城兰州》超越世俗小元素和小情怀的"大历史"叙事传递给我的一种认识。

 

  兰州的崭新定位


  当年,兰州至乌鲁木齐的高铁通车,媒体报道的副标题大多用了"早晨吃拉面,晚上吃抓饭成为现实"这句话。贴着拉面标签的兰州,城市品格常年被矮化。在大多数人印象里,兰州,模糊得不能再模糊,我们是秋天的瓜果,是舌尖上的牛奶醪糟,是绿皮车时代的枢纽,是大军区,是清真寺飘扬的宣礼声,即便有明星到访,晒的朋友圈也是一水儿的牛肉面、黄河岸。


  好在有了《金城兰州》。


  一座城,放在很长的时间维度去看,张力自现。看《渡口》一集,厚重却不乏鲜活。公元前121年的起点,从桥介入,这都是我们最熟悉的街景。看纪录片,反观今天的生活,恍若隔世的感觉里,有了金戈铁马的气概。《明珠》一集,用了高颜值的演员,这样讲述历史,深挖兰州特有的缘工业文化而起的移民文化,不知那个细节,就直击人心,这都是我们父辈亲历的历史,这是一个共和国长子特有的城市气质,《金城兰州》的挖掘、凝练极其准确。内容的精彩不用再剧透,相信只要开始看,就一定放不下。


  不得不说,这是我在屏幕上所见最美的兰州。执镜名头很大,自不必说,难得的是,镜头里饱含着对兰州的理解,片子里的兰州是活的,是我们熟视无睹、忽略大美的兰州。


  特劳特定位理论一般用在市场上,《金城兰州》给兰州做了一个崭新的定位,在看过纪录片之后,兰州的新定位就会占据观众的心智资源,引发对兰州的崭新认识和热切向往。


  《金城兰州》,是史诗,是乡愁,更是兰州的崭新定位。

 

  兰州的外宣要"去名片化"


    郑全佑


    已经有近十年没有回老家兰州过年了,每年到这个时候,在外闯荡的人思乡之情就格外浓,想五泉山的庙会,想大众巷的小吃,想白塔山下的牛肉面馆,想顺着黄河漂流的羊皮筏子……,就这么一个一个地想着回味着,微信朋友圈却被一个热播的纪录片刷屏了。


     "黄河的水不停地流,日子总是不懈地走,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远方的亲人啊,听我唱支黄河谣……"说真的,我是先被这首歌给打动了,《金城兰州》的这首主题歌非常有力,笨拙而浓厚的乡音,还是我幼年时在小西湖边上听过的、在黄河岸上听过的一模一样的味道,对我这样的异乡人简直就是"催泪弹"。


    南国阳光和暖,春风正宜人,我坐在城市的一个角落,蹭着旁边商场的WIFI,在手机上看完了4集样片。据说这个纪录片的制作团队就是此前制作《河西走廊》的团队,这更让我倍感亲切,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也是在出差的途中,用手机看完了〈《河西走廊》,那首由雅尼创作的〈《河西走廊之梦》至今还是我的手机铃声。


    《金城兰州》纪录片采用实地拍摄、图像资料展示和情景再现的手段,讲述了今天的兰州市从汉代的一个渡口,历经两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到新中国成立后各个历史阶段,最终发展成一个现代化都市的过程,可以说是一座城市的传记。这个片子的摄影师是〈《纸牌屋》的延时摄影师,是这个行当的"大拿",从视觉效果看的确与众不同,纪录片中展现的兰州形象雄浑与婉约辉映,轻灵与厚重同在,是我记忆中的样子,又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


    我们在外地工作生活的兰州人,常常要面临很多关于家乡的尴尬,十几年前刚到南方的时候,我常常要花一番气力给别人描述兰州的方位,也要面临很多让人苦笑不得的问题,比如常被问道兰州是不是一棵树都没有,上班要不要骑骆驼,兰州人是不是出门都要带刀之类的。听说我是兰州人马上提到牛肉面的已经算是见多识广、让我感到亲切的了。


    媒体人曹林写了一篇评论《你不能浅薄到提起兰州只知道牛肉面》,其实这也怪不得人家,城市宣传工作有责任。以前,那些奇葩问题常常让我很"上火 ",也曾经和别人争锋相对地较过真。后来我在文化教育行业工作,慢慢也就明白:人们对一个城市的认识,绝对有来源,为什么他们不知道兰州所在何处,为什么他们眼中的兰州就是沙漠、骆驼,或者只有牛肉面?这是因为过去在大众传媒中,兰州的形象要么是缺位的,要么是名片化的。当然,用城市的名片--比如说牛肉面--让人们了解兰州有很大的好处,但长此以往,兰州的其他方面并不能被外人了解,造成了城市形象的简单化、抽象化。你天天跟人家说兰州的牛肉面,能怪人家一说兰州就想到牛肉面吗?兰州作为历代西北地区的战略重心、建国后国家工业建设的第一线,乃至于在"一带一路"构想中的作为也得告诉别人。所以,我们很迫切地需要一个能展示兰州全面形象的媒介产品,这就是《金城兰州》这个记录片有所突破的地方。我把《金城兰州》这个记录片发给南方的朋友看,不少人也惊叹:"哇,原来兰州是这样的!"


    我直觉地感到近两年来兰州的外宣工作有很大起色,几天前我发现网购也能买到牛肉面了,而且兰州牛肉面也有了萌萌的卡通形象,每到冬天,反映兰州蓝天的讯息和图像在网上就铺天盖地……现在我告诉别人我是兰州人,听到的回应是:"那里空气好噢……"。这也说明,兰州的发展也好,宣传也好,都在"去牛肉面化",走向多元。


    看完《金城兰州》以后,我写了这么第一段文字,这是一个在外地的兰州人的一点感受,有一个朋友说代为向兰州的媒体投稿,看能不能登出来,如果能见诸报端,也顺便给家乡的父老乡亲拜个年,希望兰州越来越好,越来越美。(完)

 

    兰州的外宣要"去名片化"


    郑全佑


    已经有近十年没有回老家兰州过年了,每年到这个时候,在外闯荡的人思乡之情就格外浓,想五泉山的庙会,想大众巷的小吃,想白塔山下的牛肉面馆,想顺着黄河漂流的羊皮筏子……,就这么一个一个地想着回味着,微信朋友圈却被一个热播的纪录片刷屏了。


     "黄河的水不停地流,日子总是不懈地走,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远方的亲人啊,听我唱支黄河谣……"说真的,我是先被这首歌给打动了,《金城兰州》的这首主题歌非常有力,笨拙而浓厚的乡音,还是我幼年时在小西湖边上听过的、在黄河岸上听过的一模一样的味道,对我这样的异乡人简直就是"催泪弹"。


    南国阳光和暖,春风正宜人,我坐在城市的一个角落,蹭着旁边商场的WIFI,在手机上看完了4集样片。据说这个纪录片的制作团队就是此前制作《河西走廊》的团队,这更让我倍感亲切,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也是在出差的途中,用手机看完了〈《河西走廊》,那首由雅尼创作的〈《河西走廊之梦》至今还是我的手机铃声。


    《金城兰州》纪录片采用实地拍摄、图像资料展示和情景再现的手段,讲述了今天的兰州市从汉代的一个渡口,历经两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到新中国成立后各个历史阶段,最终发展成一个现代化都市的过程,可以说是一座城市的传记。这个片子的摄影师是〈《纸牌屋》的延时摄影师,是这个行当的 "大拿 ",从视觉效果看的确与众不同,纪录片中展现的兰州形象雄浑与婉约辉映,轻灵与厚重同在,是我记忆中的样子,又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


    我们在外地工作生活的兰州人,常常要面临很多关于家乡的尴尬,十几年前刚到南方的时候,我常常要花一番气力给别人描述兰州的方位,也要面临很多让人苦笑不得的问题,比如常被问道兰州是不是一棵树都没有,上班要不要骑骆驼,兰州人是不是出门都要带刀之类的。听说我是兰州人马上提到牛肉面的已经算是见多识广、让我感到亲切的了。


    媒体人曹林写了一篇评论《你不能浅薄到提起兰州只知道牛肉面》,其实这也怪不得人家,城市宣传工作有责任。以前,那些奇葩问题常常让我很\\\"上火\\\",也曾经和别人争锋相对地较过真。后来我在文化教育行业工作,慢慢也就明白:人们对一个城市的认识,绝对有来源,为什么他们不知道兰州所在何处,为什么他们眼中的兰州就是沙漠、骆驼,或者只有牛肉面?这是因为过去在大众传媒中,兰州的形象要么是缺位的,要么是名片化的。当然,用城市的名片--比如说牛肉面--让人们了解兰州有很大的好处,但长此以往,兰州的其他方面并不能被外人了解,造成了城市形象的简单化、抽象化。你天天跟人家说兰州的牛肉面,能怪人家一说兰州就想到牛肉面吗?兰州作为历代西北地区的战略重心、建国后国家工业建设的第一线,乃至于在 "一带一路 "构想中的作为也得告诉别人。所以,我们很迫切地需要一个能展示兰州全面形象的媒介产品,这就是《金城兰州》这个记录片有所突破的地方。我把《金城兰州》这个记录片发给南方的朋友看,不少人也惊叹:\\\"哇,原来兰州是这样的!\\\"


    我直觉地感到近两年来兰州的外宣工作有很大起色,几天前我发现网购也能买到牛肉面了,而且兰州牛肉面也有了萌萌的卡通形象,每到冬天,反映兰州蓝天的讯息和图像在网上就铺天盖地……现在我告诉别人我是兰州人,听到的回应是: "那里空气好噢…… "。这也说明,兰州的发展也好,宣传也好,都在\\\"去牛肉面化 ",走向多元。


    看完《金城兰州》以后,我写了这么第一段文字,这是一个在外地的兰州人的一点感受,有一个朋友说代为向兰州的媒体投稿,看能不能登出来,如果能见诸报端,也顺便给家乡的父老乡亲拜个年,希望兰州越来越好,越来越美。(完)


梦回兰州


  ——观专题片《金城兰州》有感


  梦回兰州,


  乘一次羊皮筏子,


  踏一轮吱吜水车,


  度一回寒索铁桥,


  吮一口母亲怀抱的香甜乳汁,


  我黄河母亲养育的城市,


  我故乡般的城市哟!


  ——


  梦回兰州,


  瞟一眼高山流云,


  掘一掘厚土黄金,


  嗅一嗅岸边兰花,


  摘一把苦水玫瑰,


  我金子般的城市,


  我情人般的城市哟!


  ——


  梦回兰州,


  吟一句边塞唐诗,


  望一眼大河落日,


  叹一声长廊长笛,


  听一听皋兰夜语,


  听一听皋兰夜语,


  我的明珠般的城市,


  我充满愁怅的城市哟!


  ——


  梦回兰州,


  鼓一鼓霍去病的风,


  振一振左中堂的笔,


  握一握西固的峰烟,


  挥一挥盘旋的车水马龙,


  我生命的重镇,


  我风刻雪凿的城市哟!


  ——


  梦回兰州,


  牵一牵反弹琵琶仙女的衣带,


  洒一路丝路花雨,


  唱一曲西北花儿,


  吼一吼红脸秦腔,


  我乐起乐舞的城市,


  我嘎嘣脆响的城市哟!


  ——


  梦回兰州,


  登一登分封九州的九州台,


  住一晚成吉思汗的中军帐,


  掬一把西路军的英雄泪,


  掬一把西路军的英雄泪,


  腾空而起战区雄狮的雄鹰,


  我可歌可泣的城市,


  我威武不屈的城市哟!


  ——


  梦回兰州,


  在客舍里读一本读者,


  在滨河路喝一碗三砲台,


  在雁滩啃一块白兰瓜,


  在正宁路吃一碗牛大碗,


  辣子旺些肉多些蒜苗香菜多些,


  我的风情城市,


  我的味道城市哟!


  ——


  梦回兰州,


  再去文科楼抢个座,


  再去图书馆偷一本书,


  再去冲一回食堂的大门,


  再到喷泉处留个影,


  再去羽毛球场卖一次烟卷或明信片,


  再到中山礼堂展一下舌辨,


  再在八号楼做一做走廊歌手或在梅树下朗诵舒婷,


  再逾墙而走,去兰柴看一场哈里之战的电影,


  去会宁路嚼一嚼陇西肉夹馍,


  馍厚些肉薄些油多些,


  我府地般的城市,


  我满嘴流油的城市哟!


  ——


  梦回兰州,


  或者只听一听朶妹子的笑骂,


  或者只去兰医装一回病。


  思念是会呼吸的病,


  是会呼吸的痛。


  我这是病了吗?


  网友中书省省长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登录大西北网观看纪录片《金城兰州》第一、二、三、四集
  • 记录片《金城兰州》18日登陆央视科技频道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