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开班探寻复兴千年前“中国色彩”

时间:2014-09-05 14:21来源:新华社 作者:记者王艳明、梁军 点击: 载入中...
  新华社兰州9月5日电 “尽管洞窟内的光线比较暗,但古老的岩彩穿越千年后,仍感觉还在发光,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26岁的王爽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第一次到敦煌莫高窟,就得到了50天近距离学习敦煌壁画绘画技艺的机会,这让她受益匪浅。
  
  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在鸣沙山麓宕泉河边的崖壁上,敦煌莫高窟连续营造了1000年时间。这些如蜂窝状的洞窟内,蕴藏着中国艺术的杰作。从佛教故事到供养人像,从“西方极乐世界”到现实世俗场景,在4万多平方米壁画中细致入微地保存了下来,而这些在传世的纸质资料中是无法系统看到的。
  
  “我们一谈起中国绘画,大家都会想到水墨画。水墨画是宋代文人画兴起后出现的,它的色彩主要是黑白两色。而在唐以前,中国的绘画是五彩缤纷的,敦煌给我们保存了这一完整记忆。”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侯黎明说。
  
  为恢复唐以前的“中国色彩”,让更多的艺术家和青年学生参与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学习和创作中,2014年7月中旬,酝酿多年的“首期敦煌重彩高级研修班”在莫高窟开班。参加研修班的学员们目的只有一个,从敦煌壁画的颜料运用、绘画技艺中探寻中国绘画的灵感和手法。
  
  “不管是颜色还是线条,都在敦煌壁画里完整地保存下来了,这是其他地方学习不到的中国绘画传统,也是我们不去北京、上海,却来敦煌的原因。”同王爽一样,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张静也在敦煌“修行”了50天时间,在学习结束准备离开时,她竟萌生将来毕业后到敦煌工作的想法。
  
  “这是中国千年美术史上最宝贵的‘家底’,通过70年考古、艺术学等方面的研究,敦煌壁画的时代、内容、材料、工艺等都已经基本研究清楚,这为我们传承和创新‘中国色彩’,奠定了基础。”侯黎明说。
  
  历经千年,敦煌壁画仍然绚丽多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绘画的原料基本都是矿物质颜料,色彩厚重,不易褪色,后世的学者把这种画法叫做敦煌重彩或岩彩。为了传承和恢复这一技艺,敦煌研究院的美术工作者在临摹实践中已进行了大量探索,2003年以来,先后用矿物质颜料完成两个敦煌洞窟的整窟临摹,推进了“中国色彩”千年之后的现代复兴。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甘肃敦煌:用文艺讲好战“疫”故事
  • 甘肃敦煌大力推广敦煌舞
  • 甘肃敦煌艺术团挂牌成立 陈青揭牌
  • 甘肃敦煌:鸣沙山下杏花俏
  • 2019中国绿公司年会将在甘肃敦煌举办
  • 甘肃敦煌:大漠搭起保护伞“小拱棚”让农民增收有保障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