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大道通衢国运兴

时间:2019-09-18 12:50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摘要:右图7月18日,无人机拍摄的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新建投入使用的农村旅游+扶贫公路。高新生摄(中经视觉)(更多报道见五至八版)上图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工人在“复兴号”动车组...
 
  右图7月18日,无人机拍摄的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新建投入使用的农村旅游+扶贫公路。
 
  高新生摄
 
  (中经视觉)
 
  (更多报道见五至八版)
 
  上图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工人在“复兴号”动车组生产线上工作(2018年3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子世应是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几个快递服务点的负责人,经常往返于县城和独龙江乡。天气好的时候,早上七八点钟出发,办完事下午4点左右就回来了。
 
  然而以前并不是这样。1965年之前,独龙江几乎没有路,过江靠溜索、出山攀“天梯”;1965年,人马驿道修建完毕,从贡山县城到独龙江乡单程步行缩短到了3天;1999年,独龙江简易公路建成,但需要翻越海拔3300多米的雪山,每年仍有半年时间大雪封山;直到2014年,全长6.68公里的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全线贯通,当地彻底告别了大雪封山的历史。
 
  把目光从云南大山扩展到整个中国,可以看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国道省道纵横通畅、乡村公路进村到户、铁路线路密集成网……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交通事业,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共和国的交通“经脉”越来越通畅。
 
  完备的体系——
 
  交通网络逐渐完善
 
  运输能力稳步提升
 
  新中国成立之初,交通运输面貌十分落后。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18万公里,还有一半处于瘫痪状态。能通车的公路仅8.08万公里,主要运输工具还是畜力车等。
 
  要想富,先修路。在这样的共识推动下,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经过70年发展,多节点、全覆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一大批综合客运、货运枢纽站场(物流园区)投入运营,运输装备发展不断升级,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和应用实现重大突破,交通运输市场体系、管理体制和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铁路公路网成为中国经济建设强有力的“硬件”支撑。多层次的铁路网基本形成。据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比1949年末增长5倍,其中高铁营业里程2.9万公里以上,占世界高铁总量60%以上。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大能力通道逐步形成;广覆盖的公路网建立起来。截至2018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484.65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59倍,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4.26万公里。国省干线公路网络不断完善,连接了全国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农村公路里程403.97万公里。
 
  有了这些路,我国运输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有效发挥了交通基础设施的作用。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模式及冷链等专业物流快速发展,集装箱、厢式货车等标准化运载单元加快推广,城乡物流配送信息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升,提高了社会物流运行效率。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交通运输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总体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的重大跃升,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交通运输发展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已经建成交通大国,正坚定地向交通强国迈进。
 
  创新的力量——
 
  科技实力不断攀升
 
  竞争优势逐渐显现
 
  时光回到60多年前,川藏、青藏公路通车。当时,我国尚未摆脱“一穷二白”面貌,物资匮乏、技术落后,11万筑路军民用锹和镐、用生命和意志生生筑成了这条奇迹之路,3000多名英烈长眠高原。
 
  如今的西藏,拉贡、拉林等多条高等级公路相继建成,青藏铁路、拉日铁路成为带动沿线群众致富的“金路”。
 
  空气还是那样稀薄,地质条件还是那样恶劣,但修路快了、更安全了,依靠的除了历久弥新的“两路精神”,还有交通科技实力的提升。
 
  比如,在建设高速铁路网的过程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联合攻关、产学研平台建设等措施,逐渐形成了勘察设计、工程建设、技术装备、运营管理、安全保障、人才培训的完整体系,积累了在严寒、沙漠、山区、高温、潮湿等复杂多样环境下建设运营的丰富经验,具备了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
 
  我国交通装备制造技术也得到了锤炼。以高速列车、大功率机车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铁路装备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新能源道路运输装备初步实现产业化。
 
  更值得骄傲的是,紧跟时代脚步和技术发展浪潮,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广泛应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商业模式蓬勃发展,为我国交通领域占据未来发展制高点奠定了基础。铁路建成了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实现了运输生产调度指挥信息化。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基本实现了全国联网。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等现代导航信息技术在民航运输、物流配送中广泛应用。
 
  民生的福祉——
 
  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在西部,往返于贵阳至玉屏间的5639/5640次列车每站必停,车站周边的村民们带着蔬菜、赶着鸡鸭乘车,票价数十年未变,单程最低仅需2元钱。
 
  在东部,密集的高速铁路网将一个个城市聚集成群,形成“一小时城市圈”,重构了经济版图。
 
  在城市,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让城市交通网络更加通畅,亿万人出行更有保障。
 
  在乡村,入户到村的农村“四好公路”越建越多,越建越好,让农村发展充满了希望。
 
  ……
 
  无论是高速铁路,还是“慢火车”;无论是城市公交,还是乡道村路,“中国路”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作用。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也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助推器。“十二五”期间,中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2.5万亿元。“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投资强度不减,2018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235亿元,带动了汽车、船舶、冶金、物流、电商、旅游、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对区域协调发展和脱贫攻坚产生了积极影响。依托京沪、京广、沿海、沿江等综合运输大通道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港口群形成的经济带、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乡镇和建制村通达通畅工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等10多个专项建设计划,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对外开放越来越便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齐慧)
(责任编辑:苏玉梅)
>相关新闻
  • 经济日报:这样的香港我们怎能不珍惜
  • 经济日报:香港经济结构性矛盾亟待破解
  • 经济日报:“六稳”政策显效 抗压能力增强
  • 经济日报:保持磋商积极势头继续办好自己的事
  • 经济日报:以更大勇气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
  • 经济日报评上半年经济数据:来之不易的6.3%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