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边疆行】八廓街里的“大院小事”

时间:2019-08-22 23:00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中国西藏网 点击: 载入中...
  中国西藏网讯 8月的西藏,正值旅游旺季,位于拉萨市八廓街的大昭寺迎接着每一位前来的游人和信众。千百年来,人们驻足的脚步转瞬即逝,唯有门前的唐蕃会盟碑坚如磐石、屹立不倒。
 
图为唐蕃会盟碑 摄影:陈小容
 
  这块立于公元823年的石碑,是历史上有名的“甥舅和盟碑”。碑阳及两侧以汉藏两种文字刻载着盟誓全文,碑阴以藏文刻载着唐蕃友好关系史及长庆元年在长安、二年在逻些(拉萨)两地盟誓的意义。历史记载,此碑立后,唐蕃之间的纷争从此宣告结束。此碑也成为了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如今,围绕着大昭寺、唐蕃会盟碑的八廓街,民族团结的故事依旧还在每天发生着,发生在人们生活着的每一个大院中。
 
图为话剧《八廓北院》剧照 摄影:赵耀
 
  2018年热映的话剧《八廓北院》向人们展示了这些民族大院里普通老百姓的点滴生活,表现了拉萨八廓古院里最真实、最温暖的那些人和那些事。这部表现民族团结题材的话剧,获得了一致好评。
 
  北院如此,八廓街南面的河坝林社区亦如此。作为一个典型的民族社区,辖区共有藏族、回族、汉族、白族、维吾尔族等10个民族的居民,更有许许多多如《八廓北院》一样的大院坐落在辖区内。
 
  距离八廓街直线距离只有500余米的甲巴康桑大院就是其中之一。院子里居住着藏族、汉族、回族、东乡族等居民,他们在这里出生、成长,在这里生活,从这里离开,又回到这里。和一个个大家庭一样,这里每天都上演着生活的悲欢离合。
 
图为河坝林社区 摄影:赵耀
 
  和门外熙熙攘攘的八廓街不同,大院里的生活却是如此的静谧、安宁。临近中午,院子中央一名藏族妇女正在洗菜;见到生人的小男孩欢快地跑开;汉族老板的临街理发店生意兴隆。这座四层小楼翻修于2016年,常住人口也由之前的44户129人增加到了68户214人,人口增加了,大院的民族情谊也更加浓厚了。
 
  46岁的次德吉已经在这个大院里生活了30多年,她听父母讲起现在的甲巴康桑大院在1959年之前是一所专供贵族上学的学校,普通人是禁止入内的,谁也不知道紧闭的大门里究竟是什么样子。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以后,百万农奴翻身得了解放,分到了牲畜、分到了地、也分到了房,甲巴康桑大院紧闭的大门从那时开始敞开了,次德吉的父母就是那时候入住了大院。
 
  次德吉告诉记者,她十几岁搬进来的时候,大院里就已经有了藏、汉、回各个民族的邻居了。这么多年,从煤油到天然气、从手动黑白电视到全液晶电视、从自行车到小汽车,从二层小楼到四层小楼,大家的生活都在一天天变好,大家的感情也在一步步加深。当记者问到这么多年有什么大家一起做的印象比较深的大事时,次德吉微笑着说,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家庭有了矛盾大家去劝解、家里出了麻烦大家去帮忙、下水道堵了大家去疏通……谁家有人生病、有人婚嫁、有人子女高考,大家心里都一清二楚,及时慰问、及时祝福是必不可少的。次德吉清楚地记得,两年前女儿考上武汉大学的时候,邻居们纷纷前来祝贺,祝福的哈达挂满了女儿的脖子。当谈到女儿毕业留在哪里的问题时,次德吉还是希望女儿能再回到这里,回到这个情深意厚的民族大院中来。
 

 
图为甲巴康桑大院 摄影:赵耀
 
  大院很大,大到容得下各个民族;大院又很小,小到每一件事大家都认为微不足道。但正是这样的“大院小事”才累积起民族团结的磐石。于细微之处见真章,今天只是甲巴康桑一个大院的“小事”,但这样的“小事”却每时每刻在西藏无数个“甲巴康桑”中上演着。(中国西藏网 记者/赵耀)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澳门“一国两制”事业进入新时代(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作
  • 安徽守护一方好山好水(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
  • 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 安徽 隆起内陆开放新高地(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