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散红军,不能忘记的迭部记忆

时间:2019-08-18 17:35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新华社 点击: 载入中...
  新华社兰州8月17日电题:失散红军,不能忘记的迭部记忆
 
  新华社记者王作葵、梁军、文静
 
  尼玛才让的爷爷肖光胜是位红军老战士。肖光胜有一把军号,一直珍藏在自己的房间里,从来不让别人碰。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把军号拿出来,仔细地擦拭一番。
 
  尼玛才让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达拉乡岗岭村村民,他至今保留着爷爷的红军老战士光荣证。这个红色封皮的证件,由迭部县民政局颁发。根据上面的记载,肖光胜1919年出生,1932年在湖南参加红军,1936年7月流落于迭部县达拉乡。
 
  由于一路上没有食物,肖光胜当年来到迭部生了场大病,只得留下来。“爷爷当年是一名司号员,红军留给他的一把军号,还有几本书,他一直带在身边,直到去世。”尼玛才让说。
 
  达吉草的父亲赵云彪也是一名红军,当年因腿部受伤发炎,没跟上队伍。他生前的珍爱之物是一张面值五角的纸币。纸币的一面写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另一面可看到“国家银行”“一九三三年”字样。
 
  “父亲并不识字,但他特意找了一本书,把这张纸币夹在里面,保存在柜子里。他告诉我们,虽然这样的钱币早就不能使用了,但是一定要好好保存下去。”达吉草说。
 
  对于很多红军战士来说,留在迭部,失去了与部队的联系,也失去了亲人的消息。
 
  “我们曾访问过一位名叫阿它的老人,他跟着父亲一起参加红军时,只有8岁。由于年幼,实在无法跟上部队行军,父亲只好把阿它托付给当地一对无儿无女的老夫妇。这一别,父亲再也没有回来。”达拉乡副乡长刘学海说。
 
  分别的时候,阿它还小,并不知道父亲的姓名,只知道他是一名“挎手枪”的红军。而老家在他的记忆中,只是一个“门前长有很多竹子”的地方。“听到老人讲述这些,心里发酸。”刘学海说。
 
  迭部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唐玉玲的父亲唐明军,也是长征队伍中的一名红军。他从老家四川阆中参军入伍时,才和枪一样高。
 
  “父亲常常说,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草地下全是水。走着走着,就有人陷进去爬不出来;走着走着,就有人倒地再也站不起来。”唐玉玲说。
 
  红军衣衫褴褛、缺医少药、粮食紧缺。路过四川省巴西、松潘和若尔盖,饿得紧,大家会啃树皮、吃草根、煮皮带。最艰难的时候,战士们从马粪中捡出未消化的青稞吃。虽然当时唐明军也想去追赶大部队,但脚伤太重,只得留在迭部。
 
  唐玉玲记忆里,父亲在世时,两条小腿布满红疹,那是过草地时落下的皮肤病。
 
  “父亲亲历了生死考验,觉得医术能帮人消除病痛,是很有意义的事。”唐玉玲遵从父亲的愿望,于1983年考入甘肃省中医学院,毕业至今从医30多年。
 
  晚年时,唐明军曾几次去过腊子口战役纪念碑。每每站立在碑前,他都缄默不语。“其实我知道父亲在想什么,他在想假如自己能追上队伍,一生就不会有遗憾了。”唐玉玲说。
 
  在经历了雪山草地到达甘肃后,许多受伤、患病的红军战士不得不脱离部队留在当地。刘学海告诉记者,仅达拉乡一地,这样的“失散老红军”就有19名。政府部门做了不少工作,来保存这些老红军的档案和故事。近年来,随着老人们相继故去,这项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
 
  “我们会继续努力做下去。这些老人都为新中国做出过自己的贡献,他们不应该被忘记。”刘学海说。(参与采写:盛瑞丽)(完)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人民日报评论员: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
  • 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
  • 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
  • 改革开放40年,这些人我们不能忘记!
  •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 总书记的告诫: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