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

时间:2019-02-20 16:24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中国理论网 点击: 载入中...
  【编者按】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生态文明建设要更多依靠生态文化的引领和支撑。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如何更好发挥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动引领作用。中国理论网特推出精彩书摘,以飨读者。
 
  中共中央作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首次提出“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面对我国的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生态文化建设的滞后和生态文化建设的迫切性更加凸显,必须大力培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1.大力普及生态知识,培养公众广泛的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育公众的生态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我国的国情与公众的实际,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培育公众的生态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路径。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积极宣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教育机制,把生态道德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还要完善相关的生态法律,培养公众的生态法律意识。广泛传播生态知识和法律知识,介绍生态法律规范以及实际适用生态法律规范,以便能够对人的意识施加影响,使其具有接受、反映和表达生态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生态法律规范的技能,使生态法律为公民生态化行为提供依据和保障,为生态治理和建设过程中引发的矛盾和纠纷提供解决途径。
 
  2.倡导生态消费,培养正确的消费理念
 
  针对社会上不文明和非生态的消费观念,应从思想教育着手,使人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要从环境理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使人们明确奢侈、浪费观念的危害性,帮助人们从“人类中心主义”中解脱出来,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合理节制自己的欲望,自觉树立人与自然界生态协调,同整个人类生存空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必须注重生态消费精神的积淀培养,以培养和造就素质高、有涵养、能力强的理性消费公民为目标,优化消费环境,使不同阶层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趋于生态化、科学化和人性化;必须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消费法规与制度政策,加强消费的监督能力,注重发挥民间组织对消费过程、消费效能的监督作用,提高公民消费方式的文明水准与生态度。
 
  3.培养生态心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应当从人与自然之间的整体秩序遭到破坏的现实中醒悟,从人类生存意义的视角理性地去面对自然、亲和自然。人类的进化主要不是生物进化,而是文化进化。它是通过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方式的进化来实现的,而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方式的进化又是人类把握、利用、开发、创造和实现信息的方式的进化,即人类社会本质的进化。因此,我们应该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生态心理预期的重要性,让人们在安全、优美的环境中对未来充满信心。关注人的心理建构的自然维度,让自然环境参与人的心理建构,正是对现代人心理与自然相分离的医治和弥合。自然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无时无刻不在滋润着人类的心灵,促进人的心理走向健全和丰满。正如泰戈尔所说: “在灿烂的阳光下,在绿色的大地上,在人类美丽的面容上和丰富的人类生活中,甚至在那些看来不重要、无吸引力的客体中,一定会看到天堂的美景。大地处处洋溢着天堂的精神,散发着它的福音,它在我们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进入我们的内心之耳。”大地的精神同构着人类的精神,无际的田原孕育着完满的心灵。人类精神的创伤、心灵的空泛,在于人类远离活生生的自然、失去自然的抚育和浸润造成的,因此,重建人与自然的天然联系就成为拯救人类精神困境的必由之路。
 
  4.培养生态行为方式,推进绿色生活运动
 
  在“以人为本”价值观的指导下培养公众的生态行为方式,让文化渗透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之中。必须变革传统的非生态实践模式,不管是生产工具的设计和使用,还是对自然资源的采撷和利用。在谋取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过程中,都应该在文化这种较高层次的约束下,克服人在生物体上的贪婪,提升人的品位和社会档次,唤起人性觉醒。因为“实践作为主体对客体的变革和改造,并不必然地表现真善美,并不必然地体现出价值。以生态现代化为目标导向的绿色实践会给人类带来和谐稳定,使人类享受到幸福安康。而非绿色的实践,如毁林造田、过度放牧和捕捞,随意污染环境,只会给人类带来负价值”。要充分发挥社会民间组织的作用,建立起社会层面的公众参与机制,引导公众转变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生活。马克•佩恩在《小趋势》中说道:“在今天的大众社会,只要让百分之一的人真心作出与主流人群相反的选择,就足以形成一次能够改变世界的运动。”因此,推广绿色生活方式有必要让民间的绿色生活团体和机构迅速发展起来,塑造起绿色的示范阶层,以对其他生活主体发挥直接或间接的、积极的示范效应。要通过1%的人群积极推进绿色生活运动,去动员、组织、示范和推广绿色生活方式的知识、经验和技术,培养和提高公众绿色生活的能力,唤起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而使既定的风俗习惯得到优化。绿色生活运动可以包括很多内容,如建立“绿色生活圈”,组织人们在各自的社区聚集讨论怎样使生活绿色化的方式、方法;向社区居民免费发放资源节约宣传资料、科普读物和宣传画,宣传低碳出行、拼车、拼饭、循环用水,介绍以工换食宿(WWOOF)的新型环保旅行方式,等等。
 
  本文摘编自《实现美丽中国梦 开启生态文明新时代》一书,转载请注明:中国理论网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习近平寄语希望工程强调 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 让广大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作
  • (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作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