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抗日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时间:2018-11-22 14:10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光明网 点击: 载入中...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新华社石家庄11月21日电(记者许苏培)冬日的河北省迁安市杨团堡村空气清冷,阳光温和照耀着宁静的乡村。这里曾走出了一位不平凡的人物——既是留美归国博士、中国著名造纸专家,也是大学教授、私立平民女子学校创办者,还是投笔从戎的抗日爱国志士——他,就是杨裕民。
 
 
  杨裕民像新华社发
 
  杨裕民,又名杨十三。1889年生于河北省迁安县杨团堡村。1906年考入天津工艺学堂。后在南开中学、直隶省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读书。1916年任天津直隶工业试验所化学工业科技士。1920年赴美国学习造纸专业,获博士学位。
 
  1924年,杨裕民回到家乡。在父亲杨立三的支持下,创办“立三平民女子学校”。不限年龄,不论家庭贫富,学生免费入学。为了反抗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他写下“女子有才便是德”的巨幅牌匾,悬挂在女子学校里。1928年受聘于河北工学院,任教授兼斋务科主任。1931年,首创“碱法亚硫酸盐苇浆造纸技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全境沦陷。杨裕民痛愤地说:“御侮复仇,非讲求武备不为功。”在他的倡导下,河北工学院特别注重军训、体育、国术,他以身作则,每晨熹微即起,与学生同拳击,数年如一日。
 
  1937年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杨裕民加入华北人民抗日自卫会任委员,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春,中共河北省委为迎接八路军东进抗日,计划在冀东举行大规模工农武装抗日大暴动。杨裕民任冀东抗日联军第1路军政治部主任,参与组织发动工作。6月,八路军由平西出发到达冀东丰润、玉田后,他率部协同作战。七、八月间,与日军作战50余次,毙敌甚众,收复玉田等15座县城。
 
  1939年6月,杨裕民从冀西来到太行山黎城八路军总部,他提出“必须搞工业,以保证军需”的建议得到了朱德的支持,受命在八路军总部负责军工工作。7月21日,因长期劳顿,重病积疴,医治无效病故,时年50岁。
 
  “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增担荷;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犹见典型。”在八路军总部为他召开的追悼大会上,毛泽东题写了《悼念冀东抗日英雄杨十三》的挽联。
 
  “作为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杨十三可谓是倾其所有来支持抗日。”长期从事杨裕民研究的霍占良话语里满是崇敬,“他绝对当得起‘毁家纾难’这四个字。”
 
  “那个年代,他能够毅然离开富裕的家庭,投身革命事业,很难得。”杨团堡村前党支部书记杨士民说,这种精神激励了村里的后辈。在杨裕民的影响下,杨团堡村参军的人特别多,是出名的革命老区村。
 
  《光明日报》(2018年11月22日07版)返回光明网首页
(责任编辑:苏玉梅)
>相关新闻
  • 不断开创“中国之治”新境界——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热议
  • 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
  • 【统一战线70年•实践】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砥砺前行,
  • 习近平:坚持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把广大知识分子紧紧团结在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抗日爱国人士杜重远:抗日救国
  • 陕西引导广大知识分子在追赶超越中有新作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