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闻】奉献路上永无止境 “商丘好人”黄伟10年公益路

时间:2018-08-23 11:31来源:大西北网-光明网 作者:李政葳 庞聪 范子 点击: 载入中...

    在河南商丘的平原路与南京路的交叉口,远远望去,一间低矮面铺与相邻的面馆、超市看似并无二致。特别的是,一道玻璃门两侧悬挂着两块牌子:商丘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队、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


    推开玻璃门,见到队长黄伟正整弄着水下救援队的一套潜水器材。10年前,黄伟发起成立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4年前,在救援队的基础上又组建了造血干细胞服务队。“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很多人心存畏惧、顾虑重重,甚至有的志愿者临上场又退缩了。这些都是因为不了解。我们成功捐献的志愿者,愿意用亲历告诉大家--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安全的。”黄伟说。


    是什么让这个水上义务救援队“转型”造血干细胞服务组织?作为一名普通工人,黄伟的10年公益路有哪些不一样的故事?


 

 


    黄伟身后摆放着一排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展板。3年多来,服务队组织了20次采血备案活动,招募捐献志愿者近千人。(李政葳/摄)


    十年坚持


    对于路桥集团职工黄伟,周围人并不陌生。他是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中国优秀青年志愿者、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


    “10年前的今天,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在南湖举行揭牌仪式。”2018年8月6日,黄伟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则状态,还配了当时揭牌仪式的照片。


    作为一名冬泳爱好者,黄伟长年在自然水域游泳,也曾目睹过许多溺水事故的发生和天价捞尸的悲哀,激发了他出他骨子里的侠肝义胆。2008年5月,他发起成立了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


    “义务救援,不收钱物,出现意外,后果自负。”这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一份庄严的承诺,发起成立水上义务救援队之初就这样要求团队。10年的时间,他始终保持手机畅通,随时接受求助,哪里发生溺水事故,立即赶赴现场。


    2014年9月28日,河南新蔡县发生了一起翻船事故,船上27人全部落水,其中8人下落不明。接到海事部门的指派时,黄伟刚刚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不到一个月,他不顾个人安危全程参与了这场为期六天六夜的水上营救。


    “当时现场水位已经漫过河坡,水流湍急,我们的队员下去试水,刚跳下去就被冲出去十多米。如果不是水性好,后果不堪设想。这次行动是我们经历的最艰难的一次救援,连续奋战6个昼夜,回想起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仍心有余悸。”黄伟说。


    10年来,在黄伟的带领下,救援队已经从最初的13名队员增加到86名队员,配合省市海事局、110指挥中心以及接受群众求助,截至目前,参与救援445次,挽救62人生命,打捞出溺水者遗体315具,救援足迹遍布鲁豫皖三省的十多个地市。


    既要积极救援,更要防患于未然。黄伟从一次次惨烈的救援经历中发现,溺水死亡的大多是青少年儿童,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黄伟等人决定开展水上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10年里,对全市1100多所中小学普遍开展了水上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发放安全知识宣传单107万张。“商丘好人”成为黄伟和这个团队最醒目的标签。


    


 


    黄伟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讲述了团队10年来的公益经历。公益路上,他们有笑也有泪,但令他们欣慰的是,可以为传递温暖、服务社会。(李政葳/摄)


    三段故事


    “这么瘦弱的一位女同志她都能做,我也可以。”2013年6月的一天,电视机前的黄伟看商丘新闻播报一名女医生为白血病儿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故事。对于怎么捐献,有没有危险,此时的黄伟一无所知。


    恰恰电视上这几个一闪而过的画面,让黄伟和他的水上义务救援队与造血干细胞捐献密切相连。“在水上义务救援队里,正好有队员在保健院工作,捐献过程队员讲得很专业,我听得不是很懂,但大致明白了不是想象中的敲骨取髓,而是直接从血液中提取。”于是,黄伟动员服务队14名队员集体入库。


    让黄伟没想到的是,两个多月后,他竟然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在医院完成捐献前后不到一周时间,发生了三件让黄伟印象深刻的故事,也让他更加坚定组建造血干细胞服务队。


    (一)


    2014年9月1日,在去郑州的第二天晚上,救援队队员的一位朋友主动和我联系,想来酒店与我见一面。这位女士30多岁,体态很瘦。她跟我讲述了自己的经历,2010年正在哺乳期时被查出病患,家人亲属配型都没有成功。后面,终于找到了配型成功的志愿者,但对方因种种原因放弃了捐献。


    从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她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最终,医生选择了自体移植方式,但这种方式的成功率非常低。医生也形容她的这次治疗是“医生的作品”.她说,这次来看我不是代表她自己,而是代表千千万万的患病人表示感谢。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弃捐、悔捐对病人的伤害很大。如果有更多的人愿意为捐献者做思想工作,就可能给更多患者带去希望。


    (二)


    在医院捐献前,当地一家报纸报道了我捐髓救人的故事,但在报纸反面一版上,是关于一则患白血病小伙的救助报道。


    小伙名叫赵鹏,也是河南商丘人,12年前被查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父亲为了筹钱救治患病儿子做“裸模”.那段时间,“裸模父亲”的故事也被不少媒体报道了。恰好在一家医院,于是我们到病房去看了赵鹏,把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误工费5000元给父亲老赵。


    这些钱对于赵鹏治病来说是杯水车薪,但也是社会的一份关爱。这个事情商丘当地人知道的并不多,我们准备这次完成捐献后,回商丘尽量帮着做爱心宣传。


    然而,捐献完回到商丘听到的第一个消息却是,赵鹏离开了人世。我想,要是志愿者库里再多一些人,患者就会更快找到配型,治疗成功的几率也会更大。


    (三)


    在捐献过程中,有人送来了一封感谢信,当时我已躺在了病床上。我看到有人看完后掉了眼泪。他们对我说:“先别看了,可能影响情绪。”


    事后,我打开这封信。这是一张手写的三张信纸,是受助者父亲写来的。“未曾谋面的朋友,您好!虽然我们还不知道如何称呼你,也不知道你在什么地方,但自从得知你的造血干细胞与我们的独生女全相合后,你就成为我们这个家庭中最重要,也最亲近的一员……”


    看到这封信的开头,让我特别感动。后面文中还写到:“我们曾无数次梦见自己取代女儿得了这种病,但梦醒后却绝望地发现,残酷的事实并不是父爱和母爱所能改变的。”


    我自己也是一位父亲,很理解患者父母的心情。这件事也让我意识到,这次捐献不应该是结束,而应该是一次新的开始。

 

    

 


    经过3小时40分钟的采集,2014年9月5日12时10分,黄伟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187毫升“生命种子”将用来挽救一位30岁的白血病患者。(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度捐献


    “患者复发了,需要再次捐献淋巴细胞。”河南省红会工作人员文梅英电话里说。


    “救人救到底。”电话这头的黄伟只说了这五个字。


    “但你身体各项指标都不正常,要不再考虑考虑……”


    “给我点时间。”黄伟的回答依旧坚决。


    2016年3月,时隔一年多,曾经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受助者病情复发,需要再次捐献淋巴细胞,茫茫人海,依旧只有黄伟与患者可以配型。


    然而,体检发现,黄伟身体多项血液指标不合格,尤其血糖、血脂严重超标,不符合捐献条件。


    “作为红会工作人员,二次捐献的消息需要及时告知他。”经过造血干细胞捐献这段经历,黄伟与文梅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作为朋友,打心里说,因为身体各项指标不合格,特别担心他,所以征求意见时一再嘱咐他再三考虑。”文梅英说。


    “很多时候,在自己身体允许的时候、有能力的时候,不愿意去付出和奉献,难道非得等到灾难临头时,再去祈求上天的恩赐吗?”黄伟这样表述自己二次捐献的理由。每说一个字,右手拇指指节便坚定地敲击一下书桌。


    黄伟还清晰记得,接到文梅英的电话时,正在去给商丘一所小学上道德讲堂课,课上黄伟就把了自己准备二次捐献的想法讲给了学校师生。


    从那天起,黄伟每天暴走两个小时,最多有一天走了15.8公里;下午到野外游泳训练,其他队员大约游20分钟,他每次都在1小时以上,而且还带着长脚蹼,可以尽量消耗体能。“最难受的是吃饭,面食和肉几乎没动过,都是胡萝卜、苦瓜、黄瓜。”


    刚开始第一次捐献时,全家人都没有反对,而这次家人不由得有些担心。“有一回女儿在车里偷偷跟我说,‘爸爸,这次要不别捐了,全家人都不放心你',他们让我劝劝你。”面对这番话,黄伟对女儿说:“想一想,如果所有入库的志愿者都这么想,要是咱们家人生这种病,怎么办?”


    经过两个月时间,黄伟累计暴走700多公里、游泳120多公里,体重减轻了9.5公斤。再次体检时,身体各项指标全部合格。2016年的5月26日,黄伟成功为患者完成淋巴细胞捐献,成了先捐造血干细胞、再捐献淋巴细胞的商丘第一例,河南省第三例。


    这次,黄伟再次收到了一封感谢信。这次信件出自患者亲笔:“即使我再也没有机会跟您一样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液,给身处病痛之中的人们以帮助,我还是想在接下来的生命里,竭尽全力地帮助有困难的人,给他们带去温暖,祛除孤独和无助,以回报我这几年所得到的帮助……”


    这段话让黄伟记忆格外深刻。在他看来,这就是爱与温暖的传递。


 

   

 


    今年5月,商丘市红十字会和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队在柘城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开展造血干细胞采血备案活动,当天有128位爱心人士采血备案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个团队


    “有善心的人很多,有善举的人却不多。”这是10年来黄伟做公益的切身感受。


    第一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后,让黄伟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关心、关注这项公益事业,并积极参与其中成为入库志愿者?毕竟,现在多数青年人是独生子女,这意味着他们很难在亲缘关系上找到供者,只能依靠志愿者为其提供配型相合的造血干细胞。而人类非血缘关系的相合率只有几万分之一,甚至是几十万分之一……


    “捐献者就是最好的教材。如果能现身说法,用亲身经历说明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对己无害、对人有益的事,就能引领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就能挽救更多患者。”2014年12月18日,这支由捐献者组建、为捐献者服务的全国第一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队正式成立,黄伟被推选为队长。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的20名中华骨髓库备案志愿者同时也加入了服务队。


    黄伟的团队不仅担负着招募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工作,还提供咨询服务让捐献者解除疑虑、增加捐献成功率的责任,同时也承担着为家庭困难的捐献者寻求社会支持,解除捐献者后顾之忧的职责。


    “15037004433”,这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队的咨询电话,这个号码也和黄伟的手机绑定在一起。看似是一连串简单的数字组合,在黄伟这,却别有一番纪念意义:“开头是'15',正好自己是商丘第15个捐献成功的志愿者,'0370’是商丘市的区号,后面的‘04433’是我在全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编号。”


    2015年9月,河南周口一名捐献志愿者与患者配型成功,在省红十字会的介绍下打电话向服务队咨询。因为捐献者比较年轻,怕捐献会影响生育。经过黄伟的耐心讲解,捐献者打消顾虑完成了捐献。2015年12月,商丘宁陵县一名医护人员配型成功,打电话向黄伟咨询相关事宜后,也顺利进行了捐献……3年多来,服务队还组织了20次采血备案活动,招募捐献志愿者近千人。


    让黄伟感到自豪的是,女儿在18岁生日时想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毫不犹豫地入库成为一名造干志愿者。“女儿从我的朋友圈里得知采集活动的时间、地点,到现场采血时才得知女儿这一举动,她也成了当地年龄最小的入库志愿者;后来,两个外甥也相继入库,还带了他们三个同学一起”.


    “还是不满意,应该有更多人参与其中,给更多患者带去希望。”话音未落,黄伟的手机铃声响了,他又开始忙着给咨询者答疑。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最美奋斗者丨“大包干”带头人、闫肃、刘传健……感谢你们无
  • 【边疆党旗红】祖国最北红坐标 前哨人的奉献与传承
  • 爱国奉献,习近平为新时代奋斗者点赞!
  • 奉献,书写人生最美“风景”——追记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公
  • “最美奋斗者”诠释平凡岗位的不凡奉献
  • “倾力奉献,人生就不平凡”(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