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污染”重获豁免权?—解禁三问

时间:2013-05-03 11:48来源:新华社 作者:沈洋、刘元旭 点击: 载入中...
  新华社北京5月3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沈洋、刘元旭、王艳明、周琳)在餐馆销声匿迹多年的发泡餐具,如今又将回到餐桌。5月1日,按照有关部门修改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一次性发泡餐具在“淘汰产品目录”中被删除。
 
  因为对环境产生污染,回收处理难度大,发泡餐具被禁14年。如今,当民众逐渐接受更环保的可降解餐具,发泡餐具的“解禁令”会否让“白色污染”重现?
 
  一问:发泡餐具的“毒性”解决了吗?
 
  14年前,有关部门在下发禁令时称,一次性发泡餐具在生产、使用、回收等各环节都存在严重问题。其中,特别强调使用发泡剂会破坏大气臭氧层,入土掩埋很难降解,回收和处理难度很大。
 
  在解禁时,有关部门笼统地给出符合食品用具标准,可回收再利用,国际通行做法,节约石油资源和随手丢垃圾行为减少等5项理由。而对于如何防止有毒的聚氯乙烯混入原材料,如何确保使用过的发泡餐具全面回收,回收处理过程如何确保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这些14年前就暴露出来的、也是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却语焉不详。
 
  二问:“白色污染”会否让环保产业“劣币驱良币”?
 
  曾经,铁路沿线、河道滩涂上白色餐盒堆积成片,令人刺眼。如今这种场景几乎看不到,毫无疑问这是禁令取得的成效。禁令实施十几年来,百姓逐渐接受了价格高点、但更环保的可降解餐具,生产环保餐具的企业也逐渐站稳了市场。
 
  环保人士担心,一纸解禁令将使这十多年来的努力前功尽弃。“劣币驱逐良币”,凭借价格优势,发泡餐具在市场占有率上将把环保餐具远远抛在后面。如果没有建立强制性的回收体系,没有高强度的监管,“白色污染”卷土重来绝不是危言耸听。
 
  “许多国家和地区一直在使用”,这是解禁发泡餐具的理由之一,言下之意是使用发泡餐具是国际通行做法。国际通行做法不是不可以借鉴,而是不能“选择性”借鉴,殊不知国外使用发泡餐具是建立在完善的回收处理体系的基础之上的。
 
  三问:民生公共政策调整如何广纳民意?
 
  记者连日来采访了几十位消费者和经营户,他们大多对这个“禁令”不买账。一位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王女士说:“一次性发泡餐具解禁,看不到公众的参与和信息的公开,像这种容易产生争议的重大公共政策发布,应当听到社会各界的声音,让决策更透明,否则会损害公信力,影响禁令的实施。”
 
  “发泡餐具禁令的解除存争议,就是因为有关部门或行业给出的所谓合理解释,不能让人信服,毒与非毒,能否彻底回收,处理过程会否再污染,这些要害问题都很难找到答案,这难免让人觉得有关决策过于草率。”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谢少东说,“充分调研,广纳民意,才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施效果,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完)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一次性发泡餐具冰封14年重现江湖 官方:已不存在“污染”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