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破八之后……

时间:2012-04-06 07:46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乘坐单位班车上下班的人群明显感觉到,回家的路上不像以前那么拥堵了 ■节能减排、装备改造是企业“减压”的最佳出路
  ■外地蔬菜瓜果,油费一涨长途的成本就增加得更多,恐怕很难不涨价  ■长期看油价还会继续上涨,企业必须做好应对的准备


 


  3月19日晚,私家车主徐阳终于加入了抢在涨价前排队加油的队伍。“以前还挺不屑干这事儿的,排那么老长队,耗着油,也省不了多少钱。可这一下子就涨了小5毛,伤不起啊!”这一晚,国家发改委宣布油价上调,涨幅为2010年以来最大。“8元时代”突然降临,让依赖“轮子”过活的人们猝不及防。城市加油站前不约而同地排起了长队,队伍里不仅有私家车,还有出租车、客运小巴、搬家公司和快递公司的厢型货车。徐阳忍不住和一旁的司机搭讪,“您说油价涨了,运价会涨吗?菜价会涨吗?旅游团费会涨吗?”回答既模糊、又清楚,“别的涨不涨不知道,反正这油价是回不去喽。”


  生活成本心理压力骤然增大


  不少市民改乘公交,交通拥堵状况有所缓解,快递、运输等企业成本增加可能转嫁消费者。


  4月1日,大连市开始加收1元出租车燃油附加费。此前,深圳、厦门、昆明、北京已先后上调出租车燃油附加费。与此同时,多家航空公司宣布上调4月国际与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其中国内航线均上调10元。此轮油价上涨的影响已开始呈现。


  去年11月才跻身“有车族”的北京市民孙亮,如今已经开始考虑卖车了。“油价这一涨,我真的开不起车了。”可油价这么一涨,养车的费用孙亮就有点负担不起了:“房租1000块钱,车险费、车船税、停车费等用于养车的固定支出,平均下来每个月就要500块钱左右,原本就已经是花在车身上的钱比花在我自己身上的还多。油费这么一涨,就超出我的极限了。万一哪个月没上门调琴的活儿干,我恐怕连吃饭的钱都不够了。”


  一些收入要好过孙亮的人,也减少了开车的频率。原本开车上下班的北京市民刘盈就改坐公交车上班了:“北京93号油每升涨了4毛8,一箱油就涨了二三十块钱。要说二三十块钱也不是负担不起,但是油价一破8,心里感受就不一样了。现在天气好,还是坐公交吧,等天气太冷或者太热的时候再开车。”


  乘坐单位班车上下班的小李明显感觉到,回家的路上不像以前那么拥堵了。30公里的回家之路,到家的时间比平时提前了40分钟。“看来,油价上涨也是利弊相生呀!”小李感慨。开了几十年公车的老张也觉得近来路况有所好转,出车效率提高了。


  如果说私家车还可通过停驶来减轻油价上涨的压力,那么运输企业的成本上升则不可避免。“以前在武汉包车旅游,600元一天就有得赚,现在800元一天才能保本。”在湖北捷龙客运公司开大客车的雷师傅说,油价上涨,城市公交车、出租车都有补贴,但他们这样的客车就没有,“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提价很难。但如果同行都消化不了油价上涨的压力,那涨价就是必然了。”


  实际上,有些行业在油价上涨后已率先提价。申通、海航天天等快递企业已针对淘宝卖家提高运费。一家全国性快递企业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次油价上涨,导致其每公斤快件的运营成本增长了2—3分钱。根据记者对一些农贸市场的采访,目前菜价还没有受到油价上涨的影响,但摊主也表现出了一些忧虑。“如果卖本地菜,影响不大。但外地蔬菜瓜果,中短途的油费都涨了至少一成,长途的成本就增加得更多,恐怕很难不涨价。”


  油价上涨已成必然趋势


  石油对外依存度比10年前提高了26个百分点,达56%。


  不少人都感到,油价这两年涨得越来越快。对此,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油价并没有越涨越快,只是在市场作用下正常的价格上涨。针对这种市场供需关系,国内成品油价格就必须实行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


  目前我国成品油的调价机制是以20天为评价周期,国际三大原油期货市场价格的日均涨落幅度超过4%时,就考虑相应调整国内油价。这样既可以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和引导作用,抑制石油消费过快增长,促进资源节约,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满足国内石油需求。


  “老百姓感到油价越涨越快,涨幅很大,可能是由于之前养路费改成燃油税造成的错觉。其实,这几年油价有上调,也有下调,基本与国际市场保持了一致性。”林伯强表示,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比10年前提高了26个百分点,国内石油价格随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上涨而上调是必然的。“现在国际油价还没有到达金融危机前每桶140美元的水平,长期看仍有上涨空间。”


  “这几年,虽然油价有涨有落,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高。”干了10年快递的林先生向记者感叹,“原先送快递,加一车油200块钱就够了,后来300块也加不满了,现在加满一箱得400多块。而且城市越来越拥堵,一箱油跑不了两天就没了。所以我们做企业的,这两年没少在节油上动脑筋。我们判断,长期看油价还会继续上涨,企业必须做好应对的准备。”


  既要自我“减压”,也要适度补贴


  公交出行要从“走得了”向“走得好”升级,“油补”要有针对性,应优先农业及基本公共服务业


  既然长期看油价上涨是必然趋势,那么最大程度减轻油价上涨对百姓生活和产业发展的压力,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公交出行、绿色出行是百姓“减压”的首选。为保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防止连锁涨价,这次成品油价格调整后,对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铁路客运、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价格就暂不作调整。不过,林伯强认为,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需要政策引导。比如,若想引导百姓选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配套设施和补贴政策都要跟得上,尽快实现公交出行从“走得了”向“走得好”升级。节能减排、装备改造是企业“减压”的最佳出路。尽管涨价是部分企业应对油价上涨的主要选择,但也有不少企业选择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增强科技贡献率等方式来自我消化油价上涨。


  据了解,快递行业信息化建设速度正在加快。几家大型快递企业都开发了可以根据道路交通情况选择最优邮路的信息系统,这将起到一定的节油作用。但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快递企业能做的并不多。一名快递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快递企业的主要运输工具,不管是飞机还是汽车,都是烧油的。电动自行车由于速度和电池的限制,仍然只能作为最后一公里的派送工具,不可能代替汽车。“目前行业利润已经非常微薄,而企业自身消化油价上涨的能力又有限。如果油价再上涨的话,我们希望可以得到国家的补贴。”


  林伯强也认为财政补贴是减小油价上涨对百姓生活影响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他强调财政补贴不能撒胡椒面,补贴必须要有针对性。


  “油价定价机制越完善,就离市场越近。市场规律是客观的,其作用于价格时,不可能考虑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在这方面就要考虑更多。”林伯强说,“财政补贴一定要根据能源消费现状和调整方向,提出针对性、精细化的方案”。林伯强认为,补贴排序方面,农业灌溉应该放在首位,因为既可以惠及农民,又可以对稳定农产品价格起到一定的作用。其次,应该补贴给基本公共服务行业,比如铁路、城乡公交、出租车、农副产品运输业等。


  “减税也是调整汽油售价的一个有效手段。”林伯强说,目前我国燃油税有两块多,在适当的时候适度降低燃油税,可以调节油价上涨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据《人民日报》


  ■延伸阅读


  “两桶油”巨亏很蹊跷


  日前,两大油企中石化、中石油先后对外公布2011年业绩报告,一直被视为产业链布局较合理的中石油虽总体盈利1330亿元,日均赚3.64亿元,但在炼油板块却亏损达600亿元,日均亏损1.64亿元;而作为国内最大的炼油商的中石化去年炼油板块也亏损达348亿元。为何“两桶油”在炼油业务上会出现千亿巨亏?是巨亏推高了成品油油价,还是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就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


  “两桶油”突现巨亏很蹊跷


  问:两大油企炼油业务出现千亿巨亏是否有水分?


  陈永杰:根据两家公司披露的数据计算,中石油加工成品油1.33亿吨,但亏损达600亿元,每吨亏损450元,而中石化加工原油2.17亿吨,亏损348亿元,每吨亏损160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石油加工原油中自产原油占约90%,原油购进价格相对较低,而中石化自产原油只占加工原油的不到20%,近80%靠进口,原油购进价格相对较高,而两者成品油售价基本一样,但中石油每吨亏损额是中石化的近3倍。并且,2011年与2010年比较,国际油价、进口油价与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价差并无很大变化,为什么2010年炼油能赚钱,中石油每吨赚50多元,中石化赚75元,而2011年却出现大亏损。


  再有,既然炼油巨亏,为什么2010年其干部与员工的工资福利仍然明显提高?显然,2011年炼油巨亏千亿元,为两大石油公司要求进一步提高成品油价格以弥补亏损提供了十分充分的理由。


  没理由一亏损就要涨价


  问:由公众来为高油价埋单是否合理呢?


  陈永杰:即便是两大油企炼油业务上有巨亏,但上中下游全行业业务,各个环节总体是盈利的,且盈利率还是相当高的。根据两油企年报数据,2011年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整体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2%和15%,明显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那么炼油环节是不是一定会亏损呢?其实不然。在目前定价制度下,我国石油行业上游的石油勘探与采掘利润丰厚,中游的石油加工即炼油时盈时亏,下游的成品油销售利润不低,石油化工一般可获得市场平均利润,全行业全产业链条总体看是盈利的且明显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


  再则,除“两桶油”外,所有炼油企业是不是都亏损呢?非也!在石油加工领域,部分民营炼油企业从国际上进口低质燃料油,其他炼油企业只得接受国内的市场价原油。尽管如此,民营炼油企业仍然能够基本保持盈利,多数并不亏损。民营炼油不亏损、国有炼油亏损,这反过来说明,国有炼油企业一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减损扭亏的潜力。


  如此,又何来理由要求国家对亏损环节进行补贴,更没有理由一亏损就要涨价!


  油价国际接轨存八大问题


  问:成品油价格节节攀升,定价与国际接轨的机制是否合理?


  陈永杰:在我看来,当前油价国际接轨机制主要存在八大问题。


  第一,“涨快跌慢”、“涨多跌少”带来社会广泛批评。油价国际接轨改革自2009年1月15日以来,成品油价共调整17次,调升12次、调降5次。改革3年来,国际油价有涨有跌,而我国油价涨多跌少、有失公正。


  第二,忽视人民币升值对按美元计价的油价上涨的部分抵消,夸大了国际油价实际涨幅。成品油调价是以按美元计的国际油价为准的。但3年多来人民币不断升值,若按人民币实际价值计并没有这么高。也就是说,如果按人民币计价,2011年进口油价并不比2008年高,而我国汽油价同期却上涨了40%,今年以来又上涨了10%以上。


  第三,“22天、涨跌4%”调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将国内成品油定价权交给了国际石油垄断势力。国际石油炒家只要把22天的波幅按4%左右进行控制,就在一定程度上变相地控制住了中国的油价,损害了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第四,“油价国际接轨”改革政策推出时国内油价高、国际油价低,大幅度抬高了国内油价的定价基数的起点。2009年1月油改时,国内油价为5440元/吨,大约相当于780美元/吨;而受金融危机冲击,国际原油价格已跌至约360美元/吨。以此低点为基础,我国油价随着国际油价上升而高上加高。


  第五,高估国际油价对炼油企业的成本推动,低估企业的实际消化能力,将国际通胀压力直接向国内转移。


  第六,未考虑我国在海外的份额油和外交关系油进而夸大了我进口油的实际价格。据统计,我国海外石油份额目前已达6000多万吨,其中有大部分的生产成本和购进成本明显低于国际水平,有的甚至低于国内。


  第七,国内原油价格搭乘国际油价“便车”,明显扩大了石油企业实际垄断利益。根据两公司年报,2011年,中石油每加工1吨原油的经营利润为1600多元,中石化为330元/吨。


  第八,现行税收机制成为国际油价带动国内油价上涨的助推器。2011年,我国原油生产的增值税增长了31.7%,原油生产所得税增长了77.5%,成倍高于全国税收增长幅度。石油和成品油的生产与流通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而上升,加上征收的石油特别收益金和资源税的提高,也成为推动国内油价进一步上涨的重要因素。据《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今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500万人次
  • 新区公共资源交易成交额突破290亿元同比增长110%
  • 全省电信网络诈骗立案破案同比攀升
  • 兰州市八家企业获评“放心肉菜示范超市”
  • 2019甘肃猪八戒网杯大学生双创大赛颁奖仪式暨创业明星盛典成功
  • 11月全省粮油价格基本平稳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