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生态休闲 生态文化 生态保护”于一体
兰州将拥有“国字号”湿地公园

湿地与远处连绵的山脉相映成景,让人无比惬意。集“生态休闲 生态文化 生态保护”于一体兰州将拥有“国字号”湿地公园
鑫报讯 昨日,从市林业局传来喜讯,兰州将拥有“国字号”湿地公园。由该局申报的《兰州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已获得国家林业局同意批复。兰州将设立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该项目的启动实施,对有效地保护及合理利用兰州新区生态资源,提升兰州新区区域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加快宜居宜业、碧水环绕的现代新城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市林业局负责人表示,通过倾力打造,该公园将建设成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完整、景观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科普宣教设施完善、休闲娱乐条件优越、具有鲜明特色的知名国家湿地公园。
芦井水村:
一个天生的湿地公园
上海有浦东新区,天津有滨海新区。如今,兰州也走上了建设新区之路,兰州新区的主战场选在了秦王川,秦王川的历史也就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秦王川南部,兰州中川机场跑道南段,上千平方公里的秦王川盆地经过千年的沉积,形成了一条宽约2公里的山谷,盆地自北而南倾斜,就像一个漏斗,地下水在这里无声无息地渗出,慢慢汇聚起来,汩汩地流淌,继而汇成大片水面,善于利用大自然的人们,把小溪流分段堵截,围成了一片片的鱼塘,天长日久,这里便形成了几千亩水塘。
夏秋两季,水波映照着杨柳和麦苗,鱼儿在塘里跳跃,金属质般落地有声的阳光照射着塘坝,红粘土反射出碎金一样的光芒,由于特殊地理位置,这片自然形成面积超过1000公顷的湿地,随处可见成片的芦苇,红柳和各种水鸟,不经意间,一对绿头鸭就从芦苇荡中划过,这里正是鲜为人知的秦王川中川镇芦井水村天然盐沼湿地。
芦井水村,从村子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这里很早以前就是有水的,而且芦苇丛生,顺着村庄小道,沿途湿地沼泽绵延,成片的芦苇在风中摇曳,水鸟在水边觅食,茂盛的红柳像“斗士”一样,守护着这片湿地,所有一切与远处连绵的山脉相映成景,让人无比惬意,整片湿地涉及九个村庄,狭长的山谷地形、荒漠化草原类植被,生态环境好,具备整体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良好条件。
谁能想到,一个集生态休闲、生态文化、生态保护于一体,开放式的兰州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正向全国游客敞开胸怀。
专家感慨:这片美丽的湿地沉睡太久
说起湿地,许多人会想到杭州西溪湿地,那里是“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谁能想象,西北内陆城市兰州,同样具备江南水乡风情的湿地——“橘浦芳洲,白鹭野鸭,菱角莲藕,河网人家”。
湿地,是一座城市的绿肾,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清新大气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生态功能。秦王川是兰州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重要区域,如何护城市“不肾亏”,这是新区生态保护一大命题。所谓“现代不现代,关键看生态”,秦王川国家湿地保护,在“有限进入”和“人为保护”中,需要寻找一个最大“公约数”。
从世界湿地保护建设的经验看,凡是湿地,向来有三大功能,一是生态保护,二是生态教育,三是生态旅游。并不是一说到湿地,就是不可进入的。水清岸绿、鸟语花香、蛙鸣鱼翔、梅芳柿红、桃红柳绿、芦白桑青……美丽,是靠“养”出来的。
“这片美丽的湿地沉睡太久了!”这是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专家首次来到秦王川湿地时的感慨!
谈到当时陪着专家跑湿地调研的情景,兰州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参编人员们感慨,苦累都不怕,就想着让更多的人知道兰州有最好的湿地。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是最重要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这些参编人员一谈到湿地满脸兴奋:根据权威研究数据显示,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现在,在西北内陆地区的兰州,竟然有这么丰富、宝贵的湿地资源,将对新区环境调节和资源潜力功能、在维持区域水平衡、调节局部小气候控制环境污染及提供丰富物产与美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空间开阔:
涉及九村庄,水面100公顷
“记得最早的一次,我们陪着设计院的专家们来考察,一位在湿地鱼塘钓鱼的老者得知是林业部门来考察,只说了一句话——这里早该建成湿地公园了。”参编人员说,当时,这位老人并不知道他们是来考察规划湿地公园的。
“我们后来知道这位老人是甘农大的一位教授,也是一位钓鱼爱好者。”参编人员感慨:连人家业余的都能看出来这块区域该做啥,说明这片湿地被遗忘的太久了。
根据专家考察,秦王川是兰州市周边最大的一块高原盆地,空间开阔、地势平坦,土地连片,区域内和周边地区多海拔较低的荒山丘陵。秦王川盆地南北长42km,总面积约720km2,盆地内地面高程1800-2300m,北高南低,相对高差达420m。
在盆地南部,地下水潜流溢出,形成了沟谷溪流。而在盆地北部有三条进人盆地的沙河,在盆地南部及东南部有四条通向盆地之外的大型沟道。使秦王川盆地成为一个相对独立,但又有排泄地下水、地表水通道的水文地质。
“根据秦王川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大部分为盐沼地,属内陆盐沼湿地,由于湿地公园位于秦王川盆地南部,海拔较低,是该盆地自然降水、地下水潜流溢出、泉水溢流和引大入秦灌溉用水的主要汇水区,该区域受水层岩性、地貌和补给、通流等因素控制,经过长期的水文过程,逐渐形成了自然的半咸水内陆盐沼湿地。”根据市林业局参编人员介绍,湿地共涉及九个村庄,包括芦井水村、宗家梁、毛茨村、树屏镇、崖头村等,属于狭长的山谷地带,现有水面100公顷,生态环境较好,具备整体开发的良好条件。同时,秦王川湿地公园所在的秦王川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是兰州、白银两市的接合部,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也是甘肃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门户。
综合性湿地公园:兰州对外展示的新窗口新名片
秦王川也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据史料记载,隋朝末年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金城兰州校尉、山西万荣县人薛举,在兰州起事,号称西秦霸王,建立地方政权,秦王川成为西秦霸王薛举屯牧之地,并将原来的晴望川改名为秦王川。秦王川的名字,就自薛举而来,并一直沿袭至今。
秦王川盐沼湿地所在的永登县更是历史悠久。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开辟河西,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统兵出陇西,“北却匈奴,西逐诸羌,乃渡河湟,筑令居塞”。从此永登县正式纳入西汉帝国版图。
曾经的秦王川,土地干旱而贫瘠,昔日有歌谣说“此地原来是荒滩,祖先明末才种田”。1976年,引大入秦工程正式开工兴建,至1995年修成通水,秦王川灌区形成,永登农业才有了较好发展。
拟建的秦王川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包括秦王川南部方家坡村、红玉村和芦井水村中间洼地部分;北起纬三路南侧100米,东至方家坡村,西南至刘家湾北侧的涵洞;东西最长直线距离约1800米,南北最长直线距离约7600米,面积约274公顷,湿地总面积113公顷。
采访中,记者曾实地踏访这块湿地。当日,天下着蒙蒙细雨,芦井水村安静而祥和。顺着村庄小道,沿路就可以看见湿地、沼泽地,成片的芦苇在风中摇曳,成群的各种水鸟在水边觅食,这一切与远处连绵的山脉相映成景,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保护和修复秦王川区域内的湿地生态系统,为栖息在秦王川区域内的野生动、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为兰州市民及外地游客提供优良的湿地生态环境科普教育基地。同时,打造兰州新区核心湿地景观,服务市民日常休闲,发展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提升兰州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带动兰州新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对于湿地建设,市林业局充满信心:这里最终将建设成为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文化丰厚,融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成为兰州乃至甘肃省对外展示的新窗口和新名片。
水为媒 秦王川拟打造西北“威尼斯”
兰州市林业局局长郎得晨详解“生态乐园”发展
|
屯兵薛举霸王名,无际旷野起航鹰,涧水引来蓄镜湖,槐杨播散遍丘陵。秦王川,这块广袤的土地,从最初的荒滩干旱之地,到引来大通河水,从灌区综合开发,到确定为兰州新区的建设之地,“上演”了一场现实版“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
自然降水、地下水、泉水、引大入秦灌溉用水,在这里渗洇出一片湿地公园来。从永登县城到芦井水村,路程并不算远。但是,光是这不远的路程,就能在一天之内,呈现出三种不一样的风景来。引大入秦,是一种工程风景;新区建设,是一种人文风景;湿地公园,是一种自然风景。
兰州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后将会成为一块“大磁铁”,不仅会吸引兰州市民去休闲旅游,也会吸引国内外的企业家来投资兴业,把秦王川综合开发建设推向高潮,加快“卫星城”的建设步伐。对此,本报记者就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开发条件、承载功能、发展前景专访兰州市林业局局长、兰州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参编人员郎得晨。记者 唐华伟 实习生 高雨朦 王霄龙 文/图
六大板块——以“水”为媒打造西北水城“威尼斯”
“秦王川距离城市中心还有一定距离,因此项目开发要有强大的‘磁场’来吸引人气。”兰州市林业局局长、兰州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参编人员郎得晨介绍说,根据秦王川湿地公园综合因素,将其定位为:兰州新区景观打造的核心之一、兰州新区生态建设的亮点、兰州市民休闲游憩的乐园、湿地动植物的天堂、湿地科普教育基地,是集保护、科普和合理利用于一体的体现兰州市生态保护和发展趋势的综合性国家级湿地公园。
秦王川盐沼湿地地处秦王川盆地,虽然周围环布垄岗状残台和残丘,但却孕育着独特的盐沼湿地生态景观,是名副其实的荒漠绿洲。该区地形单一,湿地资源罕见,自然景观奇特。
“我们初步的规划建设期是8年,共分近、中、远三个阶段,估算总投入59771.58万元。”郎得晨表示,湿地公园初步设想是六大板块,即亲水运动公园,以亲水活动、体育竞技、婚礼酒店为主题的城市公园板块,聚集公园人气;西北戴维营,主推湿地休闲理念;私人农场区,提供私人牧场、农园,作为向生态湿地的过渡带;湿地生态培育区,以生态湿地保护、湿地观赏为主的板块,是整个公园的生态核心;丝路古镇,着重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小镇;湿地科普活动区,以湿地的科普教育为主。
在亲水运动公园这个板块中,拟建婚礼公园,包括水幕电影广场、摄影广场和沙滩等,通过地域特色的植被和气氛的营造,建成后将成为最具西北特色的浪漫外景地。同时,公园里还要建水上餐厅、休闲会所、水上商业和绿地广场,以休闲商业和水上购物为主题,打造日间休闲,晚上充满活力的城市片区,一切都围绕“水”展开,仿佛水城“威尼斯”一般。
引大入秦工程是国家投资20多亿元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地跨甘青两省四地(市)五县(区),穿越崇山峻岭,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跨双流域调水自流灌溉工程,被称为“中国的地下运河”,更为重要的是大通河的水流入秦王川后,使今日的秦王川摆脱了贫困,彻底解决了温饱,最终圆了几代人的梦。
在湿地公园科普活动区里,将建大型“引大入秦工程”纪念群雕。“让更多人了解引大入秦工程修建通水的艰辛历程,从而爱惜水资源,保护湿地。”郎得晨表示。
生态优先——设水鸟栖息“生态岛”
我国的盐沼湿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的内蒙古高原、新疆和高寒气候条件下的青藏高原,面积小而零星。而秦王川盐沼湿地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貌、水文等特征形成了陇中黄土高原罕见的内陆盐沼湿地。其形成和发育都具有独特性。
踏访中,记者发现这片湿地上还有短花针茅、驴驴蒿等十多种植被,属温带草原植被区,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以旱生型植物为主。
“在永登县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和一个自然条件极度恶劣的地区,依靠自身的水源涵养能力,在有限的面积里,集中如此多的物种,与周边干旱、半干旱的区域比较,物种已经属于比较丰富的了。”郎得晨局长介绍,湿地及湿地涵养区域动植物资源相对丰富,尤其是荒漠类型动植物种类数量比重大。植物物种共35科、87属、127种。脊椎动物物种共42科、86种。
盐沼湿地在维持独特的植物群落的同时也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觅食场所,是重要的候鸟迁徙地和繁殖地,每年都有大量候鸟在此停歇,鸟类繁多。区内鸟类栖息的主要湿地生境有盐沼湖面、沙洲、湖岸、岛屿、水沟等,旱地生境有阔叶林、农田和灌草丛等。常见鸟类有豆雁、赤麻鸭、斑嘴鸭、绿头鸭等。鸟类在湿地停留、觅食、翱翔、盘旋、跳跃,呈现出一派祥和景象。以鸟类和湿地植物为主构成的湿地景观,形成了一个完整和谐的生态系统,具有和谐、动静皆宜的生态美。也为莽莽苍苍的黄土高原提供了一份绿意。
而规划的首要原则是生态优先,以生态设计为基础,塑造完整的湿地生态群落,增强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障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概念规划中,公园的生态核心将是湿地生态培育区,这里会拥有最复杂的生态群落体系,最多样的生物种类,具有很高的生态和科研价值。
“生态岛为湿地鸟类的栖息地,禁止游人进入,游客可通过观鸟台远距离观赏鸟类的生活。”郎得晨说,同时,还有一些像“芦荡飞雪、莲荷映日、水荡花田”等,都是为了能近距离观赏湿地水生植物所设置的区域,会设计各式木栈道伸入水生植物中间,人们不仅能触摸到,更能闻到水生植物的香味。
四个大区——兰州新区生态休闲的核心地带
“为了保证规划科学、合理,我们先后邀请国家林业局湿地中心和调查规划院湿地专家、南京大学生命学院湿地专家等对秦王川天然湿地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研究,专家一致认为:该湿地属陇中黄土高原区罕见的内陆盐沼湿地,历史悠久,水资源和天然动植物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是宝贵的天然物种基因库,水域面积在4100亩以上,具有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特点和地域典型性,具备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的条件。”提起专家们对湿地的评价,郎得晨有掩饰不住的自豪。
按照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标准,《总体规划》将整个区域划分为四个大区,生态保育和恢复区2035.2亩,以保护自然原生的河流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类干扰为目的,不留痕迹地建设简易保护站点和科学观察站;科普宣教区1091.5亩,是进行科普教育的主要场所,对游客进行科普宣传,从而提高人们的湿地保护意识;合理利用区1720.8亩,开展生态旅游等湿地利用活动,规划建设沙洲廊桥、阡陌苇香、曲径风荷、湿地垂钓等独具黄河厚重文化特色景观;管理服务区152.5亩。
“可以说,兰州新区的建设为湿地公园的发展创造契机。”郎得晨表示,未来的兰州新区将成为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区,根据初步规划,新区被分成了一般农业区、空港物流园区、临空产业园区、装备制造业园区、新兴产业园区、循环产业园区、生态休闲区等十个园区。而其中的生态休闲区占地50平方公里,其主要依托即为秦王川湿地,因此,秦王川湿地公园将是未来兰州新区生态休闲的核心地带,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同时,“十二五”期间,结合城市发展、园区建设和湿地开发,兰州新区将建成环新区60万亩林业生态工程,以把兰州新区建设成为“城区绿带环绕,村镇四旁成林,农田林网纵横,处处鸟语花香”的生态乐园为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制定为秦王川湿地公园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特色景点
沙洲廊桥——形成沙洲林立,千湖竞秀的景象。河湖沿岸种植杨柳、芦苇、核桃、梨树、刺槐、榆叶梅、山杏等,以长长的木栈道连接各个沙洲,设置游船,让游客可以乘舟在连片的芦苇丛中蜿蜒伸开,让游人穿行其间感受微风掠过,苇叶翻起,银浪卷过,水鸟溅起涟漪上,银花绿波涌动的自然和谐景观。
阡陌苇香——形成阡陌交错的芦苇迷宫。为游客提供一个追寻野趣的场所,芦香扑鼻,在其间水道纵横,廊桥交错,游客可在其中探索迷宫出路,增加游玩探索的乐趣。同时,在休息区内提供芦苇迷宫的全景图,并有迷宫出路的提示。
曲径风荷——营造碧水浅溪,磐石曲径,“半池荷花,半池水”的荷塘景观,建设曲石小径进入荷塘深处的幽静地带,荷塘中建设留步亭供游人休息集、观赏,形成“荷气参层远益清,兰亭曲水亦虚名”的意境,以花为名、以香引人的古韵情怀。
桃花流水——在河道湖岸规划建设桃花林,每当春暖花开之时,桃林茂密,桃花如火,花树枝头,浓淡相间,有的鲜红如碧血,有的艳丽如胭脂,千树万树,织就花的云锦,再现了陶令笔下的意境,耐人寻味。让游客进入“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意境。
戈壁红柳——与湿地环境形成对比,在这片区域种植红柳,形成一定的层次,远远望去,一簇簇红云错落戈壁,让游客感受生命在红柳的枝头绽放,红柳的紫色枝条把缕缕灿烂照耀在苍凉的戈壁深处,酝酿着来年的春天,一片绿洲将在戈壁升起。
●风情展示
西北民族风情园——规划建设西北民族风情园,通过饮食、服饰、生产方式、居住习惯、民风民俗等展示西北地区不同民族的特殊文化。此外在风情园内建秦腔戏院,在区内结合这一地方瑰宝,以戏服展示和舞台表演等形式,向游客全面展现西北的特色文化。
苦水玫瑰园——在湿地公园内建设苦水玫瑰观赏园,大面积种植苦水玫瑰,建设玫瑰步道穿行期间,形成“霞光锦缎覆苍苔,点缀芳园朵朵开。西陇花迟兼遇闰,端阳才拥艳香来”的独特玫瑰景观。
兰州百合园——百合花主要用来观赏,寓意“事事和好”、“万事和谐”。进入百合园,那股淡淡的,清爽的、淡雅的,若有若无的清香,使游人心旷神怡。
兰州水车——规划在河道边建设兰州水车两座,一方面展示兰州水车提水灌溉的原理,另一方面也体现兰州水车之都的地方特色。在水车旁,建造石磨木屋,可以利用水车的水流动力带动石磨的转动工作,让游客体验原始劳动的快乐。
●趣致活动
荒漠越野——在保留荒野戈壁的区域建设山地越野区,设置缓坡、陡坡和路障等障碍,增加旅游活动的趣味性,主要采用四轮山地越野车,让游客感受荒原越野的刺激。
山丹马场——增加游客参与性和趣味性,区域内引入具有区域特色的山丹军马,建设山丹马场,马场设置专业教练,提供全套乘骑设备,在保证游客安全的前提下,让游客体验“提缰绳,跨军马,骋沙场”。
湿地垂钓——建成完善的湿地垂钓休闲场所,供广大的垂钓爱好者进行垂钓,并修葺驳岸,配植湿地植物。根据不同水面深度,引进汀步,修建廊桥,增强可进入性,游客可在岸边进行垂钓,也可沿汀步或廊桥进入湿地内部进行垂钓。
●观光游线
内部游线规划:游客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观赏到较多的景观及其精华,并与主要游览设施有便捷清晰的联系,避免重复游览。
1.湿地观光游线:主入口——游客中心——铜画广场——湿地恢复观赏区——湿地鸟类观赏区——沙洲廊桥——阡陌苇香——曲径风荷——桃花流水——苦水玫瑰园——兰州百合园——戈壁红柳——秦川台
2.科普教育游线:主入口——游客中心——湿地中心——湿地功能展示厅——湿地植物认知厅——湿地保护与恢复展示长廊——生态监测点——湿地鸟类观测点——湿地演替长廊——秦王川历史长廊——湿地资料馆——湿地活动区
3.休闲健身游线:主入口——游客中心——沙洲廊桥——阡陌苇香——中藏药坊——兰州水车——秦川台——湿地垂钓——山丹马场——荒漠越野
4.文化体验游线:主入口——游客中心——铜画广场——读者咖啡吧——兰州美食街——中藏药坊——兰州水车——秦川台——西北民族风情园——山丹马场
外部游线规划:设计以兰州市为主,兼顾兰州地区其他景区,线路设计的原则是主题性和便利性。
1.自然观光游线:兴隆山国家森林公园——徐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兰山森林公园——五泉山公园——白塔山公园——银滩湿地公园——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
2.文化体验游线:兴隆山国家森林公园——白塔山公园——水车博览园——中山铁桥——甘肃省博物馆——秦腔博物馆——连城鲁土司衙门——八路军办事处驻兰纪念馆——青城古镇——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