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四个转变”:强省富民的宽广道路

时间:2019-01-16 15:22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青海日报 点击: 载入中...
 
新玉树产业园区,牧民变市民。记者 张多钧 摄
 
 
工艺品土族盘绣。记者 杨展望 摄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镇拉乙亥麻村的合作社的新“客人” 。 记者 咸文静 摄
 
    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刚刚过去的2018年,“四个转变”成为全省干部群众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对于家住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阴镇城西村的杨占吉来说,生态保护是个关键词。作为一名湿地管护员,他发现黄河湿地周边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候鸟在这里安家落户。
 
    办民族文化长廊、唱《民族团结之花》歌曲……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园林小学校长苏亚青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
 
    作为青海推进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道路联通、贸易畅通的重要途径,中欧班列打通了青海金锋实业有限公司新的贸易渠道,正如公司董事长邓良明说的那样,公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伊克乌兰乡亚贡麻村的卓玛太不再靠放牧为生,而是“换了个活法”。成立家庭牧场,专门制作酸奶、曲拉等畜产品,租店铺在县城销售,一年下来收入超过10万元。
 
    看似不同的故事,折射的是“四个转变”的魅力——这是一条立足省情、应运而生的转变之路,这是一条着眼现实、顺应时代的发展之路,这是一条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前进之路。
 
    迈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
 
    姚宏宪,在贵德县尕让乡关加村也算是小有名气的养殖大户,养羊,既是他的立命之术,也是他的安家之本。
 
    “几十年来一直是靠养羊吃饭,但环境保护是件大事,我不能因为自己的生活砸了子孙后代的‘饭碗’。”在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后,姚宏宪转变观念,放下牧鞭,在村里率先搞起了乡村旅游,在家乡的绿水青山中找到了“金山银山”。
 
    建设生态大省、生态强省,是青海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使命所在。对于青海来说,生态保护是立省之本,想要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思维定势,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打好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两张牌。
 
    距离贵德县不远处的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老百姓的观念也已今非昔比。这个小县城不但打造出了远近闻名的“最美草原”,更让当地群众在转变中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的牧民从草原上解放出来,走进厂矿企业,从事二、三产业,转型成为新型牧民。
 
    从一个人到一个村,从一个村到一个县,青海大地处处是“转变”的行动和成效——
 
    西宁,作为青藏高原惟一人口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建设重点城市。南北山生态绿色屏障工程让荒山换新颜,黄水和南川河疏浚排污,改善流域生态,北川河沿岸兴修水利,打造未来西宁后花园,湿地公园,城市绿地星罗棋布,景观建设不断改造升级,城市焕发勃勃生机。
 
    为着力推进全市环境质量改善,从去年年初开始,海东市严格落实《环保法》及其配套办法,始终保持环境监管高压态势,实行网格化环境监管及双随机抽查,大力开展高(中)考噪声污染控制、湟水河流域水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尾矿库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等专项检查,严厉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三江源地区所有镇村、定居社区将形成稳定运行的垃圾收集转运和安全处理体系,三江源清洁工程实现全覆盖。
 
    三江源二期、退牧还草、祁连山生态保护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
 
    长江、黄河干流、澜沧江、黑河出境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以上,龙羊峡水库等重要库区和柴达木内陆河水质长期保持在Ⅲ类以上,2018年湟水河治理呈现历史最好水平。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大省
 
    到2017年末,青海省常住人口598.38万人。虽然人口较少,但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多元文化共融。千百年来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各民族在青海这片热土上共同演绎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历史。
 
    新形势下,青海在全国大局中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努力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既是对我省多年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有效承接,又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大创新。
 
    2018年8月1日,海西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巩固提升推进会在德令哈市召开。会上,国家民委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颁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荣誉奖牌。
 
    同年11月6日,玉树市隆重举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授牌仪式。这是玉树市于2017年12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县)”后,正式由国家民委进行授牌。
 
    “我们要以此殊荣为新起点和新契机,坚持把创建作为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抓手,向更广范围、更深领域推进,引导各民族群众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上,为玉树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玉树市政府主要领导表示。
 
    总人口2.81万的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是一个汉、藏、回、蒙古等多民族共居区,为促进民族团结,久治根据全县22个行政村居住的自然状况,依据就近连片、方便工作的原则,按定居住户数量划分为若干户区,每个户区住户在5至10户之间,由村民推选其中1户家庭的户主担任户区中的“十户长”。全县501个“十户长”在为民服务中,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在各族干部群众心间深深扎根。
 
    积极融入国家战略
 
    加快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这是强省之策,核心是提高站位。
 
    只有把青海放在全国大局中去谋划,才能找到优势、找准方向,扬长避短、借势发展;只有跳出青海看青海,才能不断增强青海长远发展的后劲。
 
    如何积极融入国家战略,进一步有效拓展发展新空间?过去一年,青海一直在探索。
 
    2018年5月,在2018“一带一路”中国(青海)国际食品用品博览会上,来自中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法国、韩国、土耳其等19个国家和地区,共计525家国内外企业参展,其中国际性企业203家,展位数占比接近40%。
 
    2018年6月,重庆、广西、贵州、甘肃四省区市与青海省签署《青海省加入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工作机制备忘录》,标志着青海省加入共建“南向通道”工作机制,“南向通道”合作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
 
    2018年8月,2018大美青海(香港)招商引资推介会暨签约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通过推介会这一平台,进一步增进了青海和香港间相互了解,拓展了新的交流合作渠道。
 
    2018年9月,从格尔木市察尔汗湖区至印度蒙德拉港南向通道国际铁海联运班列首发仪式在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察尔汗厂区举行。此次班列是格尔木市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通道优势,打造全方位开放格局,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发挥企业优势,通过南向通道实现开放发展,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通道。
 
    2018年10月,作为青津两地商务主管部门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入贯彻落实《天津市人民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举措,由青海省商务厅和天津市商务委员会共同举办的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青海投资专场推介会在西宁市顺利召开;
 
    2018年11月,青海组团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国内外各路客商共谋发展未来,努力扩大世界“朋友圈”,寻求新的合作机遇,推动青海新一轮对外开放,促进青海“一优两高”战略在各领域实施……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底,青海外贸进口完成1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特别是随着我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外贸企业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进口达到10.7亿元,同比增长1.2倍。
 
    追寻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
 
    青本加是海南州贵南县塔秀乡塔秀村人。养过牛、种过地、开过拖拉机、跑过摩的、当过司机……岁数不大,工作倒是换了不少,可他发愁:受了不少苦,没挣到多少钱。
 
    就在青本加琢磨着怎么才能有条新出路时,一场“牧场上的革命”在贵南拉开大幕。
 
    立足草场和耕地面积大,牲畜数量多,农牧交叉、农牧互补的优势,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加快转变生态农牧业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城镇与乡村、农区与牧区、农牧户之间联合经营的发展模式,路径就是发展家庭牧场。
 
    几年来,随着这项工作的不断推进,家庭牧场的提质增效步伐也不断加快。到去年年底,贵南县家庭牧场总数达到119个,农牧业专业合作社12家,完成10家优秀合作社股份制改造,创立组建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个,新型经营主体“抱团”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贵南县家庭牧场的发展不是个例。
 
    玉树州治多县以“政府搭台、合作社唱戏”的方式,建立了治多县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规模化生产、科学化放牧,培育牲畜出栏、畜牧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这种经营模式科学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实现了草畜平衡、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目标。
 
    不难发现,只要我们坚持用发展与保护生态、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良性互动互促的理念,用创新的理念、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努力夯实基本面、增进新动能、打造增长点,就一定能够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
 
    回首来路,“四个转变”已经成为推动青海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方法路径,已成为全省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务实举措。展望未来,“四个转变”必将在坚持与自信中不断与时俱进,为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铺就一条更加坚实与宽广的前进之路。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青海防震减灾不松懈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 青海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助力企业达产达效
  • 青海省加速社保“减免返”政策落地
  • 青海设立1.02万个专项岗位助力贫困劳动力就业
  • 青海新增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 青海省光网覆盖率达216%全国排名第三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