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 新发展 开辟青海“十三五”发展新天地

时间:2015-12-04 08:52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秩名 点击: 载入中...

  新理念 新发展 开辟青海“十三五”发展新天地


  【开栏的话】


  《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战略蓝图,与我们每个人的中国梦息息相关。“十三五”开局在即,青海发展的走势如何?政策的发力点在哪里?民生的福祉有哪些?


  把握中央提出的标准与要求,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突出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弘扬党的优良作风,铸就青海精神高地。


  刚刚公布的《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站在历史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一个同步”、奋力建设“三区”、打造“一个高地”的总体要求,勾勒描绘出和谐美丽青海在新一轮五年岁月充满无限遐想的宏观愿景。


  站在“十二五”和“十三五”的交会点上,回望过去五年的历程,我们看到、感受到,青海在攻坚克难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大台阶。迎着新的目标,我们聆听到、也已踏出满怀豪情继续奋勇前进的铿锵脚步。


  今日起,青海日报开设《新理念新发展开辟青海“十三五”发展新天地》专栏,多层面、多角度,浏览记忆充满艰辛、也充满精彩和温暖的“十二五”,展望触摸新激情已点燃、新精彩已徐徐展现的“十三五”。


  攻坚克难青海经济社会迈上新台阶——访青海省统计局局长侯碧波


  过去的五年,对于青海来说,是不平凡的五年,是成绩斐然的五年。这五年,我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治青理政思路不断完善,人民生活得以很大改善。总结是为了更好的提升,激励是为了进一步前行。12月3日,省统计局局长侯碧波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阐述“十二五”期间我省取得的主要成就。


  地区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为2303.32亿元,请问这对于青海来说意味着什么?


  答:“十二五”这五年,青海克服了各种困难,积极主动作为,是在不断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2013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大关,2014年达到2303.32亿元,2015年有望超过2400亿元,比2010年的1350.43亿元增加1000多亿元。按照十八大提出的经济总量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我们仅用了5年时间就完成了三分之二的任务。按可比价格计算,2014年比2010年增长54.2%。2011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11.4%,比全国“十二五”以来的四年年均增速高3.3个百分点。


  更重要的是,“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确立了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青海湖、祁连山等重点生态工程扎实推进,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我省不断加大转方式、调结构的力度,提前两年实现“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做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实力,是为了让大家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那么,这五年,我省的民生指标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十二五”期间,我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全国的相对差距分别缩小了5%和4.9%。


  虽然遇到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不利因素,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11年至2014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4%,增速与“十一五”期间持平;同期,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比“十一五”期间的年均增速高3.7个百分点。


  “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定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坚持“小财政、大民生”的执政理念,每年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全省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75%以上,着力解决了一批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升生活质量,我省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新增就业持续增加,实现国家标准下75%的贫困人口脱贫,一些民生指标位于西部乃至全国前列。


  能否介绍一下“十二五”期间我省的投资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答:“十二五”以来,全省上下抓投资、引项目,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2011年至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达到8666.97亿元,四年的投资是“十一五”时期的2.6倍,年均增长30.4%;2014年全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08.71亿元,是2010年的2.7倍。其中,2011年至2014年,全省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完成2638.35亿元,是“十一五”投资额的2.3倍,年均增长40.7%。通过重点项目的积极推进,构建了一套覆盖城乡、功能配套、适度超前、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因此,每一个青海人都能感受到,这些年,无论是公路、铁路还是航空,交通出行更为便捷,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大家有目共睹,西宁南绕城、茶卡至格尔木、共和至结古、大武至久治等公路和察汉诺至德令哈、大柴旦至察尔汗等高速公路陆续兴建;西宁火车站站改项目基本完成,青藏铁路西格二线全线贯通,兰新客运专线开通运营,青海跨入高铁时代;西宁曹家堡机场二期项目建设完成,德令哈、大武、花土沟机场建成通航,全省初步形成了“一主六辅”的民航机场建设格局。


  同时,以引大济湟、黄河沿岸水利综合开发、重点水源、东部城市群综合供水网络四大骨干工程为龙头的一批水利工程的兴建,使全省农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性缺水、城镇和工农业用水紧张等问题得以解决或缓解。


  此外,我省还建成了拉西瓦、积石峡等水电站,750千伏青新联网工程、750千伏西宁至格尔木输变电工程等一批重大电网项目建成,玉树主网网外六县联网工程全面开工,全省电网的输送能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显著增长,这些“强筋健体”的基础设施项目不断增强了我省的发展后劲。城乡面貌方面,东部城市群加快建设,海东撤地建市,玉树撤县建市,初步形成了以西宁为中心城市,以海东、格尔木、德令哈、玉树等市为次中心城市,以各县城为小城镇的三维城镇建设体系。


  青海光伏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青海省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青海省内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主的新能源发电量达到60.39亿千瓦时,占全省发电总量的13.8%,新能源在青海省能源总量中的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4个百分点。


  据了解青海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太阳辐射强度大,日照时间长,有可用于光伏发电和风电场建设的荒漠化土地10万平方公里,被认为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理想之地。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青海防震减灾不松懈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 青海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助力企业达产达效
  • 青海省加速社保“减免返”政策落地
  • 青海设立1.02万个专项岗位助力贫困劳动力就业
  • 青海新增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 青海省光网覆盖率达216%全国排名第三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