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美酒出四郡 唯有葡萄留其名 甘肃河西走廊萄葡酒(现状)发展述评之一

时间:2018-08-30 13:20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张小燕 点击: 载入中...
  自古美酒出四郡唯有葡萄留其名——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业发展综述之一
 
  张小燕/文 张云文 马朋艺 朱希彬/图
 
  引言
 
  河西走廊,中国最狭长的交通要道,正致力于打造多元化酒庄集群。
 
  阳光、沙砾、雪山等自然资源禀赋的叠加,赋予河西葡萄酒晋级高贵身份的潜力。
 
  这里向以连接中原与西域知名,以“丝绸之路”著世,今天的河西走廊正壮大为国内葡萄酒酒庄聚集的产区,涵盖一二三产的葡萄酒产业“多元复合体”正在这里形成。
 
  冰川、大漠、戈壁,绿色、有机、生态。从兰州启程一路西行,抑或茫茫戈壁,抑或青山绿水。河西走廊,这条在历史上曾被赋予重任的廊道,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
 
  2000多年前,张骞便是从此出使西域,带回了葡萄品种、种植和酿造葡萄酒的技术,并沿古丝绸之路传播开来;2000多年后,作为中国连接西方葡萄酒世界以及葡萄酒文化的主要纽带,河西走廊正在不断书写着北纬38度优质葡萄酒酿造基地的传奇。
 
  如今,葡萄及葡萄酒等相关行业已成为甘肃支柱型产业,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政企齐抓共管的推进机制下,一个以葡萄种植基地、酒庄、文化、旅游为一体,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大产业正在迅速推进。
 
 
  古今多少事把酒释情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走进河西走廊这篇神奇的土地,时常会想起唐朝诗人王翰脍炙人口的诗句。千百年来,这首边塞诗除了让人们想起金戈铁马、战旗猎猎的古战场,剩下的恐怕就是畅饮美酒、纵情高歌的诗意情怀了。
 
  西北地区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国葡萄酒发展的重要产区。而河西走廊是中国最早栽培和酿造葡萄酒的地区之一,具有悠久的葡萄酒酿造历史、深厚的葡萄酒文化底蕴。地处北纬36度到40度之间的河西走廊具有生产葡萄尤其是酿造葡萄的最佳光、热、水、土资源组合,是被行业界普遍认可的中国乃至全世界有机葡萄酒最佳产地之一。早在2400多年前的汉代,这里就已经开始引进和栽培葡萄,酿造葡萄,其拥有国内其他产区无法比拟的历史文化及地理优势资源。
 
  提起河西走廊葡萄酒,不得不提魏文帝曹丕的《凉州葡萄诏》,“甘于曲米,善醉而易醒”,盛赞凉州葡萄“他乡之果,宁有匹之者”。自此,凉州葡萄酒“声威俱盛,渐成丝路佳品”。王翰脍炙人口的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刘禹锡《葡萄歌》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清代武威学者张澍的“凉州美酒说葡萄,过客倾囊质宝刀,不愿封侯县斗印,聊拼一醉卧亭皋”,国民党时期政府监察院长于右任的“山川不老英雄逝,环绕祁连几战场,莫道葡萄最甘美,冰天雪地软儿香”,都把葡萄和葡萄酒作为河西走廊的象征,由此可见该地区葡萄产业文化源远流长。在后来漫长的岁月里,河西走廊葡萄产业却因种种原因被湮没于历史的风尘中。
 
  事实上,甘肃葡萄酒产业要比甘肃的白酒产业更为令人推崇。早在1999年,我国对北纬38度酿造的葡萄酒进行认证,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葡萄酒产区获得首批地理标识认证商标。其中,河西乌鞘岭以西,酒泉以南,这一带产生的葡萄酒被称之为河西葡萄酒。其次,是胶东半岛的张裕葡萄酒,第三个在河北。对于河西葡萄酒来说,其能够得到中国葡萄酒的区域认证,当我们把它放到世界葡萄酒业范围内去看的时候,足以说明河西走廊葡萄质量是上乘的,最好的。
 

 
 
  然而,受制于多种因素制约,其悠久的葡萄文化传统和独特优势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和推广。虽然在七八十年代甘肃就开始生产葡萄酒,但均为小作坊、小范围的自供自给模式,没有形成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生产,质量无法得到持续有效的保证。从1999年开始,甘肃将葡萄酒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重点发展,至此,葡萄酒开始进入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模式,并形成以莫高为代表的红酒在市场上终于占有了一席之地。
 
  对于葡萄酒的酿造来说,产地是让其能够充满神秘感的先决条件,而原料是保证其质量的生命,它直接决定葡萄酒能否成为上品的优秀基因。河西走廊因地处北纬38度沿线而占尽天时地利之势,其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甚至比世界著名葡萄酒产区法国波尔还多1000多小时,夏至时,这里的昼长更是高达14小时以上,因此光能资源丰富,十分有利于光合作用,是种植葡萄最佳地带中的黄金地带;就质量而言,这里的葡萄粒大饱满,着色好,香气浓郁,再加上昼夜温差大至15℃,高于波尔多6-9℃,气候干燥,能够抑制葡萄病虫害,土壤又多含矿质元素,土壤结构疏松,因此葡葡成熟充分、糖酸适中、无病虫害;加之河西走廊气候干燥,无污染的祁连山雪水和地下进水灌溉进一步保证了葡萄品质,保证了产区内葡萄酒为绿色饮品、有机饮品的理想发展模式。即使放眼世界,河西一带葡萄及葡萄酒的先是也是上乘的。中国著名葡萄种植专家李巍就曾表示:“将来在中国土地上要生产精品葡萄酒,须向西部发展。”
 
 
  杯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决定了河西葡萄酒业的大有可为。而从国家到地方,各个层面都在大力扶持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把优质酿酒葡萄种植与酿造列为鼓励甘肃发展的第一位产业。近年来,我省也将葡萄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开始全面发力。2010年6月,时任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的刘永富担任了新成立的葡萄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刘永福指出,葡萄酒产业是富民强省的好产业。葡萄酒产区的领导、相关部门和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要高度重视,从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为老百姓办实事、为子孙后代谋福利的高度,认识加快发展葡萄酒产业的重大意义。同年,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印发。明确力争经过十年努力,使甘肃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左右,生产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市场份额达到全国葡萄酒市场的10左右,把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打造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使河西走廊成为全国优质、高端的有机葡萄酒核心产区。
 
  2016年9月29日,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印发进一步支持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到“十三五”末,全省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葡萄酒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0亿元,在全国市场份额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中国葡萄酒城,建成集葡萄酒文化展示、科研开发、休闲娱乐、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特色酒庄、酒堡、酒窖30个,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力争葡萄酒中国知名品牌达到5个,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质量控制监测体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营销网络体系,销售网络覆盖全国。
 
  随着一系列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的出炉,在省酒管局指导下,张掖、武威、嘉峪关、敦煌四市积极行动,着力推进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酿造葡萄种植及特色精品小酒庄发展。来自甘肃省萄酒产业协会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甘肃省葡萄总面积2.018万公顷,占全国酿酒葡萄栽培总面积的14.0%左右,葡萄酒产能达到13.9万吨,葡萄酒年销售量2.4万吨,年销售额8.5亿元,创造利税1.5亿元。酿酒葡萄面积约占甘肃省葡萄栽培总面积的53.1%,占全国葡萄栽培面积4%,占全国酿酒葡萄栽培总面积的18.0%。截至目前,已建成葡萄酒庄17个。作为全国九大酿酒葡萄优质生态区之一,河西走廊在全国酿酒葡萄板块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有专家坦言,在国内诸多省区市中,将葡萄酒产业作为集农民地收,企业增效和政府增税为一身,聚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体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及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抓落实,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的,甘肃省是第一个。
 

 
  古丝绸之路曾为丰富沿线人民的生活,促进贸易往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国与国之间的紧密合作,带来的是诸多产业的大融合大发展。众所周知,西北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国葡萄酒发展的重要产区,从地理上看,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区分布着我国重要的葡萄酒庄及企业,“一带一路”机遇必将惠及这些区域。从全球范围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成员国很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都是成员国组织。随着“一带一路”理念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葡萄酒市场的发展。
 
  事实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如火如荼的推进,酒文化包括葡萄酒文化作为国与国之间,中西文化交流之间的一个载体,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葡萄酒酿酒技术、生产设备完全达到国际水准。以紫轩酒业为例,目前建有压榨、发酵、储酒、灌装、研发中心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葡萄酒生产设施,主要设备引进了法国压榨机、德国错流过滤机、意大利灌装生产线、法国和美国橡木桶,公司配套的技术研发设施和拥有的技术团队,为生产出世界一流水平的葡萄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与任何一种产业一样,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壮大除了种植、酿造工艺外,推广也是重中之重。为了提高“河西走廊葡萄酒”知名度,甘肃葡萄酒业可谓动作频频,尤其在大众领域传播葡萄酒文化表现优异。
 
  于2011年开始的一年一度的“中国•河西走廊有机葡萄美酒节”是甘肃葡萄酒走向世界的窗口。作为具有地域特点的行业品牌节会,其已成为葡萄酒企业产销对接、河西走廊产区品牌宣传推介和葡萄酒产业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国家部委、全国行业协会领导、国家级葡萄酒专家、评酒师、葡萄酒生产企业、葡萄酒发展投资商及大型酒类经销商代表的参会,为进一步推进我省葡萄酒产业开展国际间、省际间、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河西走廊有机葡萄酒产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首届河西走廊葡萄酒节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国家葡萄酒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葡萄酒加工重点实验室等机构组织首次采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葡萄酒专家委员会制定的“全球葡萄酒中国鉴评体系”,征集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全球主要葡萄酒生产国产品100余款,国内兄弟产区葡萄酒产品40余款,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35款,使国内外各产区的葡萄酒同场竞赛。通过过国内外葡萄酒行业专家初评、复评,最终甘肃省的莫高金冰葡萄酒、祁连传奇分获金质奖;甘肃三十八度葡萄酒庄、甘肃张掖国风葡萄酒业、武威香酩酒庄等分获优质奖、特别奖。
 
  经过近20年的发展,甘肃葡萄酒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骄人业绩,但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有意识生产模式起步晚,产品定位以中低端为主等因素,虽然具有历史久远,自然条件好的优势,但产品品牌少,规模小,酿造技术不先进的劣势。目前除了莫高、紫轩具备一定影响外,其他品牌知名度并不高,市场中占有份额较少。从质量、特色等角度来说,甘肃葡萄酒产业还有许多工作要完成。
 
 
  金槽琵琶帐羌笛歌舞乐
 
  葡萄酒品质,七分看原料,三分论工艺。甘肃河西走廊武威、张掖、嘉峪关等地段栽培的酿酒葡萄品种有赤霞珠、梅鹿辄、蛇龙珠、黑比诺等多达20多个,从葡萄“进化”为葡萄酒,其中少不了科技来帮忙。在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下,甘肃葡萄酒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建立了提前介入机制,通过组织开展葡萄酒产业招商引资和产品促销活动,开展与国际、国内葡萄酒界的科技交流和经济技术合作;研究推广无公害酿酒葡萄栽培技术规范,积极发展无污染绿色葡萄种植,进一步完善葡萄酒生产工艺技术,开发新产品,提升葡萄酒产品整体质量;努力建设酿酒葡萄栽培技术研究、酿造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为一体,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通过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许可证制度,建立葡萄酒质量监督体系。质量管理通过事前规划,事中指导,事后检验来控制,按照国际实验室通行标准,通过资源整合、填平补齐仪器设备、人才培养、强化产检联合等措施,打造国内一流的集葡萄酒产品检验、试验、科研、分析于一体的综合性葡萄酒生产及服务平台。
 
 
  在酿造工艺方面,甘肃葡萄酒企业没有闭关自守,而是将眼界向外,通过聘请国际葡萄酒专家,引进留学国外的专业人才等措施组成专业团队,全程掌控种植、采摘、发酵、酿造、灌装等各生产环节,充分保证有机葡萄酒的品质。
 
  最早从国外引进的甘肃葡萄酒,是伴随着丝绸之路而传播的一种酿造技术。2000多年来,它的酿造技术始终一脉相承。而科技的加入让甘肃葡萄酒品质迅速提升。紫轩、祁连、国风三家葡萄酒企业通过了有机认证。祁连酒业“蛇龙珠新鲜干红”工艺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赛美蓉冰白”及“美乐冰红”填补了国内空白,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甘肃“莫高”葡萄酒在第五届华樽杯中国酒类品牌排名中从2012年的第四名跃进第三名,成功挺进全国前“三甲”。
 
  对于外界给予河西走廊产区的一系列赞誉,作为官方代表,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协会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们深知,河西走廊虽然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国发展酿酒葡萄最优秀的产区之一,产品内的几个驰名葡萄酒品牌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尚待解决,更为重要的是,河西走廊产区有着更为高远的目标:以高端引领,加快发展,做大做强。
 
 
  与白酒相比,色泽艳丽,有着浪漫情调的葡萄酒具有更加高深莫测的魅力。就世界范围来看,习惯于饮用白酒的国家还是少数,大多数国家尤其欧美国家更多偏向于葡萄酒;而从价格因素来看,一瓶白酒最贵也就数十万元价格便到头了,而一瓶具有特殊意义或年份的葡萄酒,其价格可能会高达数百万欧元;葡萄酒的价格是由许多因素所决定的,如产地、品牌、酒庄、成本、陈年等等一系列原因。中国现代葡萄酒一直在不断学习欧洲葡萄酒的发展历程,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如从高科技应用、优势经验引进等方面入手,从高端化、工业化两方面大踏步追赶世界酒业发展步伐。至于葡萄酒旅游业对酒庄发展的带动方面来说,其前景更是无法估量。
 
 
  从长远发展方向看,葡萄酒想要有所作为,必须从质量上下力气,即从传统的灌装酒向酒庄转型,这是必然趋势。作为集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销售和旅游观光度假于一体的酒庄模式,汇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是复合型高效产业,大力发展葡萄酒庄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是推动一二三产业全方位发展的体系,只有依托酒庄,以葡萄酒文化为主题的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都能也顺势而生,产业链条也都才能到延伸。
 
 
  有专家表示,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布局应步入多元化发展的路线,葡萄酒庄总体上当规划为三大类型:集葡萄酒酿造、储藏、休闲观光、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型葡萄酒庄;集葡萄酒酿造、葡萄酒文化展示、葡萄酒体验、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观光生产型酒庄;仅能够酿制具有鲜明特色葡萄酒产品的单一生产型酒庄。这三种功能偏重不同的项目,与当地各区灌溉条件和生态条件相适应,如从热量条件看,武威气候较冷凉,张掖适中,酒泉充足,且冷、温、热各带面积都不小,每个产区都具备多个不同气候带,都有多样化发展的潜力。
 
  从规模化角度来看,河西走廊应有10家左右大型葡萄酒企业,承担本区绝大部分葡萄酒生产,地点应设在地势平坦、面积广阔、生态条件好、灌溉便利的地区;应有20~50家大型葡萄酒酒庄,承担产区高端葡萄酒生产、文化展示、休闲观光等工作;中型、小型酒庄数量不限,可根据产地特点、服务类型或者投资金额灵活选择,生产各具特色的产品。大中型企业或酒庄周边可以分布一定数量的小酒庄,形成包括一个中心酒庄(厂)和多个小酒庄的酒庄集群。足以酒庄可以承担区域内科研、技术指导、葡萄酒灌装等工作。
 
 
  从葡萄酒业的发展需求方面来说,甘肃葡萄酒还有很多潜力可挖。法国单一个波尔多地区就有上万家酒庄,而河西走廊这么广袤的区域目前仅有17家葡萄酒庄园,从人口消费角度来说,这一比例更低,这也恰恰映射出这一产业无比巨大的潜在市场。作为富贵、浪漫、快乐的象征,甘肃葡萄酒无疑会在充满艺术色彩的氛围中,迎接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自古美酒出四郡 唯有葡萄留其名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