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古丝绸之路的水旱码头 唐宋元明时期的军事城堡

时间:2017-06-14 10:22来源:大西北网-科技鑫报 作者:孙雅彬 点击: 载入中...

 

    初夏的清晨,记者一行人驱车上兰白高速经白银,再转白榆公路向南,行程一个多小时,便见田畴如碧,树影婆娑。不久便到了那令人神往的古老小镇了。


    古镇青城位于兰州东北一百二十余里,中国铜城白银西南五十余里,榆中县城一百八十里处,在黄河大峡和乌金峡之间,黄河穿境而过。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的水旱码头,是唐宋元明时期的边塞军事城堡。


    相传古镇青城地界在我国古代属雍州,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因有黄河之险,崇兰之峻,早在汉代时,这里就作为防守要冲囤下重兵;唐代就筑有龙沟堡。公元1038年,秦州刺史狄青在原堡的基础顺黄河扩展,筑起了一条狭长的城堡--一条城。后人为了纪念大将军狄青,便称其为青城。


    即使是在相隔千年后的今天,你仍能在古镇的街区规划上找出那”战鼓欢腾“时期的痕迹。放眼看去,青城的很多建筑明显带有军事防卫的特色。镇上的街巷呈棋盘格局,依城为界,整齐有序,主次分明。街道命名也明显带有军事意味,如齐心牌、上下牌、直接牌。不过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如今,镇子上的主街已逐渐发展成以商铺、粮店、药店,餐馆为主的街市。


    古镇中心,保存完好的城隍庙,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间,在当时作为秦州刺史狄青的军事指挥场所,明神宗二十五年改为守备府,清雍正二年才改建为城隍庙。现今,历经了几个世纪的风雨变迁,城隍庙依旧香火鼎盛,泽被古镇。


    镇里最”新鲜“的还是那片留存的古民居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祖辈经商的罗希周,将原先的”永义成“水烟作坊关闭,扩大开办了”永顺成“烟坊,主要生产”永“字牌水烟,成为镇子上四大水烟坊老板。同一年,罗希周请来几位通晓天文地理知识的朋友,采用阴阳八卦的方法设计出六院相连的罗家大院。整座院落坐北向南,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院落形式上兼蓄了北京、山西四合院的风格,由十六道门互相连通,布局严谨,古朴典雅,做工精美。在功能上又能满足当时的生产、居住、会客、休闲。据说,建筑所用的木料都是从兰州直接用排筏由水陆运至青城。就是在这个院子里,”永“字牌水烟被成批的生产出来销往各地。


    百年之后的这个早晨,当夏日的第一缕阳光闪耀着,罗家大院迎来了当日的第一批参观者。


    一个青砖镂刻的壁照镶在一堵白墙上。脚下是鹅卵石铺成的小径,小径是由不同的中国古典式图案组成,里面是”人寿年丰“等传统的吉祥字句。这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院中的牡丹和竹子都有80多年历史。四面房子都是细木的窗棱,房梁上有精巧的木雕,圆的木椽和方的飞檐,古色古香。上堂屋挂着一个书有”高怀霁月“的牌匾,廊柱上有一副字迹斑驳的对联……


    因为多少年一直作为镇政府的办公地点,历年不断修缮,罗家大院基本保持了原貌。砖雕的门楼,青石条的过门板,还有叫做”抱鼓石“的石门墩照壁,都令人赞叹不已。当时当地,罗家主人的显贵身份于堂上多有”见证“.


    镇文化站的刘站长曾参与过《青城史话》的编撰,他介绍说,青城民宅顺小巷而建,以四合院为主,因地理位置不同,分为坐北向南的壬山丙向宅、坐西向东的庚山甲向宅。因贫富建筑规模也有所不同,分为三堂三厦、三堂五厦、五堂五厦、一进两院、一进三院。


    而富甲一方的罗家所建四合院就属三堂五厦结构的”豪宅“,有上下堂屋各三间,东西厦房各五间,上堂屋两边各有一间耳房,下堂屋左边也有一间耳房。


    再转入第六处院落,便是罗家水烟作坊,至今保存着烟丝刨制、榨制车间与其间的一系列”设备“.高大的压烟担沐过百年风雨,推烟坊中弥漫着浓浓的烟叶味。古旧的毡靴、木叉、推烟台、烟刨、石杵伫立在空荡的房中。


    82岁的张青永大爷坐在院外的石阶上笑着看来往的游人。60年前,他曾是罗家的一名烟匠。”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推烟丝,将其压成把把子。“麻利的小伙子那时候一天能压700把子烟丝,这样下来按把计算工钱,收入不错。他告诉记者,当时,罗家的黄烟,棉烟在福建,甚至是台湾的销量都很好。和他一样的烟匠在大院里有四十多位。


    几十年过去了,年迈的张青永还是喜欢来罗家大院转转。抽上一袋烟,想想当年的繁盛光景--如今那空蒙寂静的深宅中,曾今难言的热闹,烟工繁忙劳作,仆佣往来穿梭,小姐太太镜前梳妆,长袍马褂的主人抱着烟壶立于庭前,驼马将成担的水烟从这个大宅门里运往码头商号……


    水烟是维系青城地方经济发展的命脉


    青城的水烟种植始于明代,质优于其他地方,烟叶膘丰厚实,干得透。运过长江后,烟丝回潮变色,其味更为醇厚悠长。当时,行销南方的广东红,就是青城的有名品牌,而银丝水烟则是明代藩王每年向朝廷进贡的八宝珍品之一。到了清代初叶,青城的烟坊已经发展到了200多家。以富庶闻名陇上。


    从事教育多年的高集翰,是镇子上有名的文人,在他的指引下,顺着石板小路,又觅到一处古老的四合院。在一排崭新砖瓦房的旁边,四合院虽显破落,但仍然能找到当初的”繁华痕迹“,从上房到厦房,从墙肘到屋檐,从门扇到窗户,到处都有精美的砖雕木刻,琴棋书画、十二生肖、渔樵耕渎、吉庆有余、五子登科,盛开的牡丹,飞舞的凤凰……透过一点缝隙,可以看到紧闭着的上堂屋内铺就着长条木地板,古香古色的家具,连衣帽架的样式都别致精细……所有的一切带给记者奇特的感受:一半是想象,一半是传奇。


    闻声赶来的七旬老妇是这家四合院的主人。半个世纪前,年方二八的小女子嫁入张家,住进四合院中的西厦房。小媳妇每每早上五点钟就起床,只等着听上堂屋的门吱呀一响,忙轻手轻脚上前候着等待使唤……


    ”张家也是镇上做水烟的大户,能嫁进来当然知足。其实,我是这人家的外甥女子,小时候也经常来这宅院玩。那时候,这宅子在镇上可是数一数二的。一大家子人出出进进,很是热闹。长大后,我就直接嫁了过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青城:古丝绸之路的水旱码头 唐宋元明时期的军事城堡
  • 青城:唐宋元明时期的军事城堡
  • 古镇之梦
  • 古镇之梦
  • 青城:古丝绸之路的水旱码头 唐宋元明时期的军事城堡
  • 青城:古丝绸之路的水旱码头 唐宋元明时期的军事城堡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