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巴尔盖提草原石人

时间:2015-01-09 08:01来源:大西北网-伊犁日报 作者:安英新 点击: 载入中...

草原

 

巴尔盖提草原(资料图)

 

    1999年5月中旬的一天,相关文物管理部门接到尼勒克县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族乡农民李应华的电话,称开春时他在该县巴尔盖提河西面的北山坡旱田上犁地时,发现了两尊草原石人,其中一尊石人上还刻有文字,无人辨识。


    笔者闻讯后立即和州文化局局长哈里木一同驱车前往征集。石人的出土地点位于尼勒克县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族乡巴尔盖提河西岸的山前坡地农田中。据该农田的主人蒙古族牧民普尔瓦·查木哈介绍,这块旱田当时他已开垦了4年左右,两尊石人是当年春天请本乡农民帮他犁地时被犁铧挂出,一尊非常完整,一尊残缺断裂。


    这两尊石人极具特点,其中完整的一尊凿痕清晰可辨,与大家平时看到的那些历经千年风雨洗刷、因人为破坏而变得面目模糊的草原石人不同,应该是在竖立后不久就倒置而埋于山坡中,因而保存了凿刻初期的风貌,实属伊犁草原石人中的精品。这尊石人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的历史信息,草原石人的族属、相貌特点、服饰、当时的凿刻工艺等;另一尊残缺的石人是一件半成品,由于材质的原因,在凿刻过程中破裂而废弃。


    仔细欣赏那尊完整精美的草原石人,石人通高1.3米,肩宽30厘米,通体圆雕。头戴冠,宽边平顶。上眼帘、眉毛、额头及部分冠部缺失。脸呈长方形,脸颊丰满,细长的丹凤眼眼角上翘,雕刻有眼珠,鼻梁狭窄而直,凿有鼻孔。上唇胡须厚实、曲翘,呈八字状,嘴唇紧闭。双耳浮雕,戴有耳环。帽子下裸露的鬓发梳至双耳后。身着无领长袖左衽长袍束于腰部。右臂屈至腹部,手执一个高脚酒杯;左臂屈于腰部,手作握短刀状卡于腰带上。腰带上凿有许多扣眼,右边还挂有一件小荷包。


    在伊犁许多水草丰美的草原上,都屹立着大大小小的石雕人像。千百年来,它们一直这么屹立着,注视着远方的天空,看护着脚下这片苍茫的草原,见证草原上上演的一幕幕历史篇章。草原石人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北的北疆草原地区,在自治州境内的天山山脉、阿尔泰山麓、准噶尔盆地周缘、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流域的草原地带均有发现。草原石人一般以一块近似人体的扁长形石材雕刻成人体的全身形象,或仅仅刻划出五官或头像,其形象生动、写实,风格粗犷而古朴。草原石人一般立于墓葬地表建筑物前,面向东方,形成了一种固定模式,或独身傲立,或成群列布,气势宏伟。


    近十几年来的考古调查发现,在这些石雕人像的附近都有墓葬或遗址并存,表明它们与当地的葬俗和人类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出,这些石雕人像是公元五至七世纪隋唐时期活动于天山北麓的突厥民族的文化遗存,故人们习惯称草原石人为”突厥墓前石人“.


    这些草原石人的表现风格各异,主要有几种形式:一是只用简单的阴刻线,在石人面部仅仅刻出人物面部眼鼻口形象,如昭苏县夏塔乡的石人,在一扁圆形的石材上,仅阴刻了面部;二是按照人体形状进行整体雕刻和局部刻划的半圆形雕刻。有许多石雕人像,在正面刻出人物面部的容貌。如昭苏县等地石雕人像中的男性雕像,宽圆形的脸庞颧骨突出,与额际连成直线的鼻梁,深深的双目,扬起的浓眉,以及微微翘起的胡须。面部表情刻划生动,流露出内心世界的艺术美。女性雕像,用古朴而粗犷的雕刻技法雕出头发、发辫、颈部的项链装饰,扁桃形眼睛,嘴角挂着一些温雅而恬静的微笑,婀娜丰满的身躯,显示出女性自然美的魅力。


    草原石人是自治州境内广泛分布的历史文化遗产,个个都有上千年的历史。作为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早在1962年7月就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伊犁各地的草原石人有些搬进了博物馆陈列,有的离开了原来的位置,集中于某个文物点集中展示。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新疆昭苏草原石人历经千余年石像仍栩栩如生
  • 孤独的草原石人
  • 千年草原石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