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后裔明朝来青海?

时间:2014-12-16 08:01来源:大西北网-西部青年网 作者:佚名 点击: 载入中...

袁崇焕

 

家谱记载,始祖为东汉袁安

 


    见记者来访,袁生荣老先生请出了《西宁袁氏世系家谱》,记者在家谱上读到了有关沈家寨袁氏源流的一段文字:“始祖讳宗,原籍河南开封府陈留县人,尚书袁安之苗裔也。明时洪武四年从戎西宁元堡庄,遂定居西宁而有家焉。”


    “这本家谱,清楚地将我们袁氏一族作了源流统计。我们的先祖便是东汉名臣袁安。袁安籍贯河南,公元87年,袁安晋升为东汉的司空、司徒,这与后世的户部尚书相当。家谱记载与历史相符。据家族中世代流传的故事说,明洪武二年,袁氏始祖袁宗在朝中做官,不知何故触怒了皇帝朱元璋。朱元璋一怒之下便将袁宗一族充军到西宁。于是袁宗举家向西迁移,在走到故乡河南省陈留县时,因为盘缠不济,举步维艰,还住了一些时日。然而,中原虽好,故土虽亲,但不敢多加逗留,始祖袁宗仍然率众继续西迁。”袁生荣老先生说。


    袁生荣先生介绍,听家族中老人们说,始祖袁宗生有三子,来到青海后,老大留在乐都,老二留在西宁韵家口,老三继续西进,最终来到了西宁城南元堡庄一带居住,“在家族人中,袁安这三个儿子的名字已经不可考了。如今元堡庄这个地名也已不存在,听老辈们讲,应该是今城南一带。”


 

 

自称袁崇焕后裔

 


    根据家谱和家族中长辈的讲述,可以推断沈家寨袁氏应当为东汉名将袁安的后裔。然而,袁生荣老先生讲述的另一件事,却让记者疑云重重。


    2007年的一天,一位四十多岁、操着乐都口音的男子,敲开了沈家寨袁生荣家的门。男子一见到袁生荣便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连连声称自己是来寻根的。


    七年多了,袁生荣老先生只依稀记得那个男子说他是受自己78岁的爷爷所托来寻宗的。“那男子曾听自己的爷爷提过自己祖上是明将袁崇焕,是明朝时迁到青海的,只说自己的始祖名讳为‘一×'.他就根据爷爷提供的线索,一路从互助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宁寻访而来,终于打听到西宁沈家寨有袁家人居住,便上门打问。”


    “袁安生的三个儿子的确是’一‘字辈,我族始祖袁一弘就是当年进入西宁的袁安三子。听到他这样说,我高兴极了,原来是当家儿到门上了啊!但是匆忙之下我忘了记下那男子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加之其后我们多次搬迁,如今,我们又与乐都袁氏后人失去了联系。”袁生荣老先生说。


 

 

记忆中老家谱上有袁崇焕画像

 


    袁生荣老先生说,袁氏一族曾有两本家谱,一本是老家谱,一本便是这本。关于老家谱,他只有点滴记忆:“老家谱用的是上好的竹纸,由于年代久远,四角都有磨损,有些字迹已经显得模糊不清。我记得家谱头两页上有两张木刻画,一张是袁崇焕的画像,线条很简单,但能看得出来是一张官服像;另外一张,便是我们这一支的先祖袁宗的画像。自从乐都袁家人来访后,我也一直在思考这其中的关联,只可惜,这本珍贵的家谱毁于上世纪60年代。现在,修谱时间、修谱人我都已经记不清了,这有关沈家寨袁氏一族的族源始终成为我心头的疑问。”


    记者翻阅《西宁袁氏世系家谱》,这本由袁生荣老先生的曾祖父袁继臣修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的家谱,在近百年的岁月流逝中,纸张已经泛黄。“从家谱中我们只知道,我们这一支的始祖袁宗曾世袭’金紫辉千户‘.我闲暇时也曾查阅一些典籍,希望能够了解’金紫辉千户‘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但没能如愿。”袁生荣老先生说。


    记者期望能从中发现袁氏祖源更多的信息,然而,这本只从袁氏十世祖袁尊智开始续修的家谱中,并未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信息。


    如果袁生荣老先生所说属实,那么,袁安是否也为明将袁崇焕的先祖呢?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尚未发现袁安或袁绍与袁崇焕的源流关系。


 

 

袁氏后人曾为河湟名士

 


    “我们袁家老人们中曾流传着一个说法,那就是当年迁移到青海之后,因为是被皇帝充军发配而来的,他们还拿着官府发的文书,经由当地官府盖章之后才落户于元堡庄。之后,袁家人逐土地而居,与当时当地的百姓一起垦地开荒,手头有些银钱时便置地购产,由此,袁氏一族便在沈家寨落地生根。”袁生荣老先生回忆。


    据《西宁袁氏世系家谱》记载:“十三世袁发枝道光年间沈家寨务农为业恩赐乡饮耆宾。”关于乡饮耆宾,记者查阅资料后得知,为“清制,每岁由各州县遴访年高有声望的士绅,一人为宾,次为介,又次为众宾,详报督抚,举行乡饮酒礼”.我省着名文化学者朱世奎先生也介绍道,“清朝对乡饮耆宾的遴选和考核都很严苛,人选必为年高德劭者。”家谱中这样的文字记载,充分说明袁氏后人袁发枝当时为西宁本地一德高望重之人。由此可以推测,当年不远千里充军至西宁的袁氏后人,在清道光年间已经走出逆境,以诗书传家,成为当地望族。


    11月4日,记者来到了沈家寨村的袁氏宗庙。今年73岁的魏忠负责守护宗庙已经有25年了,他说,袁氏一族迁到沈家寨后就在村中央修建起了家庙,至清中期以后,袁氏家庙逐渐成为沈家寨袁、魏、严、罗四个大户共同的宗祠,“沈家寨虽然是以沈姓命名,但没有沈姓人家居住,但各个姓氏的群众和睦相处。老宗庙毁于上世纪30年代,目前这座宗庙是村民共同筹资、投工捐料修建的。”魏忠说。


    如今,在南京居住的袁氏一族来到青海高原已六百多年了,江南那片梦幻之地已成为家族共同的记忆。目前,袁生荣老先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摸清楚青海袁氏的族源,将分支脉衍梳理清晰,解开他心中的谜团。他说,在青海居住的袁氏宗谱就只有他手中珍藏的这一本最为古老,其他袁姓家族甚至没有家谱,因此,想要在短时间内续谱溯源实非易事,“我已经86岁了,实在精力有限……”袁生荣老先生不无遗憾地说。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探秘藏于深山的明朝川西北最大军事遗址
  • 青海设立《格萨尔》圆光文化传承基地
  • 青海:安多藏戏5个项目获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 游客破坏青海蒙古民族英雄祖先雕像 竟踏坐爬
  • 青海湖盆地发掘出距今约1.5万年文化遗存
  • 青岩古镇美食源自明朝?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