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来自龟兹的一位大德高僧(3)

时间:2014-09-04 08:30来源:新浪网 作者:张万振,龚喜杰, 点击: 载入中...


    译场地点先在逍遥园,后来又迁至长安大寺,中寺等地,参与的人员达五百人或八百人。规模之宏大,前无古人。


    罗什门徒中影响最大、声望最高的是四圣, 而四圣中最著名的是僧肇。僧肇俗姓张,苦读三藏,精通法义,二十岁已“名振关辅”.师从罗什后,常常咨禀,所悟甚多,后人将其中最主要的四篇汇集在一起,名曰《肇论》。


    因为僧肇思想深邃,文辞优美,在阐发佛理时大量融合吸收了传统思想特别是当时盛行的老庄学说的思想与方法,因此受到广泛的欢迎和高度的评价,被视为中土僧人中的“解空第一”、“精难第一”、“玄宗之始”.


    罗什弟子最多时达三千余人,其中比较优秀者,有所谓“十哲”、“八俊”,“四圣”等。“十哲”是指僧顗、僧肇、僧睿、道融、道生、昙影、慧严、慧观、道恒、道标。“八俊”即上述“十哲”中的前八位。“四圣”一般指僧肇、僧睿、道融、道生四人。


    总之,罗什门下,高僧会萃,人才济济。他们各有所长,同宗-师,合作共事,形成一个以罗什为领袖的庞大的弘法组织。这些弟子大部分是“学兼内外”的。“内”指佛学,“外”指佛教以外的各家学说,主要指中国传统的诸子百家,即使鲜为人知的慧仪,在当时的表现也很不寻常。南朝宋僧镜编写《实相六家论》,就是以慧仪的解答为根据的。


    同时,罗什的门徒分别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把全国的学风带到了长安的罗什译场,又把罗什传译的佛学思想,传播到全国,因此对中国佛教、中国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可是,罗什那么多的子弟,为何没有一人返回龟兹呢?说起这个,肖天军说,当时流行的是东去弘法,还鲜有西去取经的,一直到了盛唐时期,才出现了玄臧西去的事迹,但这与罗什的弘法是离不开的。


 

 

译经长安

 


    罗什本身的学识很渊博,弟子又多,使他的译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后秦弘始四年(402)一月五日,罗什译出《坐禅三昧经》三十一卷(弘始九年重加校订),二月八日译出《可弥陀经》十卷,是专讲阿弥陀佛的净土功德庄严而劝念佛往生的经典,至今为佛门每日功课之必修。


    至弘始七年(405)十二月完成。共成一百卷印度龙树菩萨所着的般若经释论,此书相当于一部佛教的百科全书,是罗什最推崇的论书之一


    弘始八年(406)夏,罗什译出多部书卷,其中的《维摩诘所说经》当时参译者多达一千二百人为后世中国佛教最主要的几部经典之一。此年夏,罗什还开始翻译《华手经》十三卷,《梵网经》二卷。后者是中国佛教最重要的大乘戒律,出家在家佛徒均可受持,所以流行甚广。


    除上述经典外,罗什还与弟子合力译出多部经卷,所出经论300余卷,惟《十诵》一部未及删订,自信诸译所传非谬,可供后世流通。


    罗什对翻译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他的译籍在力求不失原意之外,更注意保存原本的语趣。他既博览印度古典,对梵文极有根柢,又因留华日久,对汉文也有相当的素养。同时他对于文学还具有高度的欣赏力和表达力。


    由于具备了这些条件,故能创造出一种读起来使人觉得具有外来语与华语调和之美的文体。


    古代朝鲜和日本还流行着弥勒信仰,而这些都与鸠摩罗什译的《法华经》有重要关系,所以他对东亚佛教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日本学者谈道,鸠摩罗什所译的经典先后传入到朝鲜、日本等国,在日本知识分子里,认为他的译经在古代译师中最为准确,因此特别推崇,撰写赞文加以赞诵。


 

 

茶毗后舌不焦烂

 


    姚兴常常异想天开,对鸠摩罗什说:“大师!您聪明超群,悟性卓越,是天下第一。如果您逝世了,法种便断绝,没有人可继承。”


    于是他选年轻美女十名,送到罗什的居处。鸠摩罗什哈哈大笑,搬出僧房,在逍遥园外另择宽敞的屋子居住,译经讲经之余,日夕与美女为伴,没过久,真的生了好几个聪明伶俐的小娃娃。


    对此,不免有人议论纷纷,个别弟子甚至学他的样,也找女人同居。


    鸠摩罗什很生气,一日把弟子都叫到跟前,手持两碗,碗里装满一寸长的缝衣针,让大家看清后,他将一碗铁针端起,象吃饭一样,一口一口,从从容容,全部吞下肚去,又以内力将铁针从皮肤毛孔中逼出,然后说:“你们不是有人要仿效我成家娶妻麽?谁象我一样,将另一碗铁针也吃下去,那就随你怎样,我一概不管!”


    众弟子看见这稀有的示现,被唬得哪里还敢出声,都目瞪口呆,感到非常地惭愧。      每逢升座讲说经义,罗什时常语重心长地说:“譬如臭泥中生长莲花,只须采撷莲花,不必沾取臭泥啊!”


    公元 409 年,鸠摩罗什心知世寿已尽,但还希望继续译经弘法,当他稍觉得身体四大不调,便为自己持咒三遍,又请外国的弟子共同诵念。


    然而回天乏术, 后秦姚兴弘始11年8月20日,即东晋安帝义熙五年(西元 409 年),罗什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圆寂之前,他向僧众告别说:“我们因佛法相逢,然而我尚未尽到此心,却将要离去,悲伤岂可言喻!我自认为愚昧,忝为佛经传译,共译出经300余卷,只有《十诵律》一部尚未审定,如果能保存本旨,一定没有错误。我希望所有翻译的经典,能够流传于后世,而发扬光大。如今我在大众面前,发诚实誓愿──如果我所传译的经典没有错误,愿我的身体火化之后,舌头不会焦烂。”


    古往今来,得道高僧死后火化,其跟常人不同之处,除在骨灰中或多或少能找出一些珠粒状舍利子,偶尔,还有人会留下火焚不坏的器官舍利,如眼舍利、牙舍利、舌舍利、心舍利、发舍利、指骨舍利等等。


    鸠摩罗什在长安圆寂后,在逍遥园火化。当飞灰烟灭之时,只有他的舌头依然如生。


    对于罗什逝世的年代及年纪,历史上也有争议,有的说他享年70岁,有的说他享年71岁,还有的说是73岁。


    肖天军说,这个争议是存在的,包括罗什的破戒传闻,但都无损罗什的光辉形象,他一代大师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


 

 

龟兹的记忆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龟兹之迷
  • 苏巴什古城
  • 龟兹故城:被历史烽烟淹埋的王城
  • 龟兹遗梦
  • 鸠摩罗什大师的贡献
  • 弟史公主与龟兹王的姻缘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